力晶創新股價多少?5346力晶創新股票交流的最佳選擇

力晶創新股票值得投資嗎?? 這個問題通常需要要自己問自己, 對於力晶創新這家公司是否瞭解? 任何投資都建議事前做足功課, 別人的建議都只能僅供參考, 社會上也有針對未上市個股整理好的投資報告書, 但對於那種報告書建議要抱持謹慎小心, 建議書的內容不全然真實, 投資人應該要多方求證, 才不會上當受騙。 這部落格整理近期未上市力晶創新股票相關的資訊, 方 便投資人能快速瞭解公司的訊息 力晶創新股票代碼? 力晶創新是公開發行公司 讓子公司鉅晶科技更名成力積電掛牌上市 本身的股票代號是5346 而交易上只能透過私人間交易 對於力晶創新未上市好嗎??力晶科技股價多少?? 力 力晶創新股票的交易相關問題 歡迎直接加LINE聯繫未上市陳先生~或者來電 LINE的ID是sander105,點擊此圖就可加入好友

0917-559-001 陳先生<—-手機點我即可撥號

Table of Contents

力晶創新股價如何查詢?

因為力晶創新是未上市股票,所以都是私人間的交易, 想要了解力晶創新股價可以透過以下幾種方式查詢: • 透過與公司或股東關係或從公開資訊觀測站(要確認有無公開發行),了解公司的情況,可以從公司的每股淨值、每股盈餘、股東權益等資訊,可以從淨值跟本益比去推估合理價位。 • 透過IPO贏家的未上市股票資訊網,在搜尋欄輸入力晶創新的公司名稱或股票代號,即可查看力晶創新的股票行情、股價走勢圖、財務報表、月營收等資訊(不一定有資料)。 •直接聯繫版主:可以直接加LINE好友或者直接來電直接詢問 以上方式都可以快速的查詢力晶創新股價。

力晶創新股票如何買賣?

力晶創新因為是未上市股票,所以無法透過證券商系統進行買賣,想要買賣都是透過私人間交易,只要雙方協議好價位,就可以約定辦理過戶事宜,至於找誰買賣,可以透過1.未上市平台 2.自己找尋 3.聯繫版主,這樣就可以實現你想買賣XX股票的需求。

力晶創新股票怎麼買?

想要購買力晶創新股票,因為力晶創新是未上市股票 未上市股票是指還沒有在證券交易所或證券商營業處所買賣的公司所發行的股票 相關文章:  未上市股票買賣-一切買賣、交易的問題完全指南 力晶創新股票的買進方式有以下幾種:

透過未上市股票交易平台:

未上市股票交易平台是指專門買賣未上市櫃股票的群體, 可以在網路上查詢首頁-IPO贏家未上市股票交流網 買方可以打電話給平台的投資人,詢問是否有力晶創新賣家,並提供自己的買進的價格和股數。 如果雙方達成一致,就可以約定時間和地點,填寫過戶文件, 並由平台外務代為繳納證券交易稅和手續費。會將賣方的股票過戶到買方,再進行後續的交割。

透過私人交易:

如果有認識的親友或其他同事願意賣力晶創新,就可以直接與他們協商價格和數量,並自行辦理過戶手續。 這種方式的優點是可以省去中介的費用和時間,但缺點是需要找到合適的賣方,並承擔交易風險和稅務責任。 賣方必須自行繳納證券交易稅,並將交易所得列入綜合所得稅的申報https://winsmart.tw/trading_knowledge/%E8%82%A1%E7%A5%A8%E4%B8%8B%E5%B8%82/。

透過版主

直接聯繫版主,可以解決你要買進力晶創新的需求,下面有聯繫方式。 不同的交易方式有:不同的優缺點,賣方應該根據自己的需求和情況,選擇最適合的方式。 以上是力晶創新股票的買進方式,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優缺點,買方應該根據自己的需求和情況,選擇最適合的方式。未上市股票的交易通常比上市股票的交易更複雜和困難,因此買方應該多加注意,避免遇到交易上的問題。

力晶創新股票怎麼賣?

想要賣力晶創新股票,力晶創新是未上市股票也是下市股票 未上市股票是指還沒有在證券交易所或證券商營業處所買賣的公司所發行的股票 未上市股票的交易通常比上市股票的交易更複雜和困難,因此力晶創新賣方應該多加注意, 避免遇到交易上的問題。 力晶創新股票的賣出方式有以下幾種:

透過未上市股票交易平台:

未上市股票交易平台是指專門買賣未上市櫃股票的群體, 可以在網路上查詢首頁-IPO贏家未上市股票交流網 (unlistedstock.com.tw)。 賣方可以打電話或用LINE給平台的投資人窗口聯絡,詢問是否有買家,並提供自己的賣出的價格和股數。 如果雙方達成一致,就可以約定時間和地點,填寫過戶文件, 並由平台外務代為繳納證券交易稅和手續費,並進行後續過戶事宜。

透過私人交易:

如果有認識的親友或其他同事願意買力晶創新,就可以直接與他們協商價格和數量,並自行辦理過戶手續。 這種方式的優點是可以省去中介的費用和時間,但缺點是需要找到合適的買方,並承擔交易風險。

透過版主

直接聯繫版主,可以解決你要賣出力晶創新的需求。 不同的交易方式有:不同的優缺點,賣方應該根據自己的需求和情況,選擇最適合的方式。 以上是力晶創新股票的買進方式,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優缺點,賣方應該根據自己的需求和情況,選擇最適合的方式。
力晶創新股票的買賣方式 透過未上市股票交易平台 透過私人交易 透過版主
買進 打電話或用LINE給平台的投資人窗口聯絡,詢問是否有力晶創新賣家,並提供自己的買進的價格和股數。如果雙方達成一致,就可以約定時間和地點,填寫過戶文件,並由平台外務代為繳納證券交易稅和手續費。會將賣方的股票過戶到買方,再進行後續的交割。 如果有認識的親友或其他同事願意賣力晶創新,就可以直接與他們協商價格和數量,並自行辦理過戶手續。這種方式的優點是可以省去中介的費用和時間,但缺點是需要找到合適的賣方,並承擔交易風險和稅務責任。 直接聯繫版主,可以解決你要買進力晶創新的需求,下面有聯繫方式。
賣出 打電話或用LINE給平台的投資人窗口聯絡,詢問是否有買家,並提供自己的賣出的價格和股數。如果雙方達成一致,就可以約定時間和地點,填寫過戶文件,並由平台外務代為繳納證券交易稅和手續費,並進行後續過戶事宜。 如果有認識的親友或其他同事願意買力晶創新,就可以直接與他們協商價格和數量,並自行辦理過戶手續。這種方式的優點是可以省去中介的費用和時間,但缺點是需要找到合適的買方,並承擔交易風險。 直接聯繫版主,可以解決你要賣出力晶創新的需求。

力晶創新股票的交易流程

交易流程如下:

1.報價撮合:

買賣方提出要投資力晶創新或要賣力晶創新時,未上市專業投資人陳先生都會先行報力晶創新的價位等,彼此協議出雙方同意的成交價格;成交後,按照約定的價款、股票交付方式進行下個流程。

2.賣方:約時間及地點交付力晶創新股票

未上市股票有實體股票的交割方式跟無實體的集保交割(375券商辦理)方式,要先確認好是哪一種。 賣方賣股:當雙方協議好成交價後成交,未上市專業投資人會先與賣方約定時間地點進行股票交割流程,當到了現場時(375無實體則要約集保庫存所在的券商),確認賣方股票及印章沒問題時,則馬上匯款,當匯款確認收到時,則會用印,完成後銀貨兩訖了。股款都是透過電腦匯款,立即會入帳,過去地點都會約在銀行刷摺確認,但現在手機網路銀行查詢入帳方便,所以現在都以賣方方便的地點為主。賣方要備妥「股票」、「原印鑑」、「出讓人姓名與身分證字號」。(375無實體則是準備券商集保存摺、身分證、開戶印章)

3.買方:辦理過戶後約時間地點交付股票:

當雙方協議好成交價後,會確認股票是實體股票還是無實體股票,確認後未上市專業投資人會向買方收取身分證影本及印章(新戶會代刻印章)並確認股票交付的時間及地點,然後帶股票至該股票發行公司股務部門或所委託的股務代理機構,完成過戶的手續,並依與買方約定的時間地點,交付股票及收取款項(通常會用匯款方式所以比較常約在買方要匯款的銀行),買方會取得1.完成過戶自己名下的股票、2.證交稅單(紅色)3.印章。(如果是375則會約在買方的券商,辦理匯入買方的集保)

4.如何確認力晶創新股票真偽?

買方若需確認力晶創新股票真偽無誤,可以在過戶完成後聯絡力晶創新的股務機構、確定股東姓名與股東戶號相同也可確認股票正面的號碼與股務留存的號碼是否一致。

注意事項:

力晶創新是未上市股票也是有價證券,建議當面交易,銀貨兩訖,避免郵寄過程遺失引發爭議。除非協調好遺失責任對方付完全責任,否則還是以當面交割較為安全。

力晶創新股價參考

力晶科技未上市新聞整理

力晶旗下智合醫藥 標靶新藥將進臨床/Q4登興櫃

MoneyDJ新聞 2024-03-06 17:50:52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科技大咖跨足生技產業頻傳。力晶集團旗下新藥研發公司智合精準醫學,今日舉行胰臟癌創新標靶治療藥物發表會,力晶創辦人黃崇仁(附圖)強調,該創新療法對目前無藥可醫的胰臟癌,老鼠試驗顯示成果優於現行治療為佳,預計未來一、兩個月將向TFDA申請一期人體臨床試驗;智合也規劃,今年第二季底完成公開發行,第四季登錄興櫃。 智合精準醫學成立於2015年,目前資本額17億元,今日發表自主研發的創新標靶生物製劑BGX,是針對相對惡性的KRAS基因突變類癌症,首個瞄準的胰臟癌,全球每年約有50萬人罹病,台灣亦有3千例新增病例,因早期症狀不明顯,病患發現確診多屬中晚期,根據美國國家衛生院(NIH)最新統計顯示,胰臟癌遠端轉移的五年存活率僅3.2%,是致死率最高的癌症,因而素有「癌王」之稱。 黃崇仁指出,目前胰臟癌大多採用紫杉醇(Paclitaxel)和吉西他濱(Gemcitabine)的聯合治療,但副作用多,包括血液毒性高、貧血、白血球減少、噁心、食慾減退等,大部分病患從發現到死亡只有 6~8 個月,治療效果不理想。 他表示,智合 BGX 標靶治療生物製劑,可阻斷細胞內的訊號傳遞以抑制細胞增生及擴散,目前實驗成果均具有明顯成功抑制胰臟癌細胞增生及擴散並延長存活率,可作用於第二期至第四期胰臟癌。 他強調,BGX是非侵入式標靶製劑,不具化療藥物的副作用,毒性低,提供一個減少疼痛、延長品質生活的最佳治療方式,將有機會對全球胰臟癌患者的治療選擇帶來新希望。 黃崇仁也指出,不僅是胰臟癌,下階段也將瞄準同樣無好藥物治療的食道癌,並有機會用於肺癌、大腸癌、膽囊癌、胃癌、乳癌與攝護腺癌等其他適應症;同時,智合將持續推進其他治療癌症、因癌症引發惡質病的新藥研究開發,擴展該公司未來營運成長空間。 智合也規劃,今年第二季底完成公開發行,第四季登錄興櫃。

力晶創辦人黃崇仁:台灣晶圓代工經驗 可助各國參與AI科技革命

2024-04-02 13:51 聯合報/ 記者簡永祥/台北即時報導 力晶集團創辦人暨台灣先進車用技術協會(TADA)理事長黃崇仁今日應邀在東京進行專題演講時表示,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可以透過晶圓代工經驗、技術的支援,協助各國參與方興未艾的AI科技革命,推到新應用領域,並借重3D堆疊式DRAM/邏輯晶片架構,提高記憶體頻寬、降低運算耗能,以低成本優勢加速普及Edge AI應用。 黃崇仁是應台北市電腦公會邀請於東京舉辦的台灣半導體日,以「AI時代的半導體產業變革」為題進行專演講,提出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對全球發AI科技扮演的角色及貢獻。 黃崇仁指出,台灣晶圓代工產業領先全球,因應AI技術革命對各國的深遠影響,力積電特別制訂Global Link全球策略,將該公司近30年的晶圓廠建造、運營經驗、技術,以Fab IP的嶄新商業模式,配合各國政經環境需求,協助導入半導體製造資源,並藉此激勵不同地區人才發揮創意、實現技術商業化,以區域文化特色、在地智慧參與AI科技革命所衍生的無限商機。 鑑於先進國家科技巨頭蜂擁投入AI雲端大型資料中心的浪潮洶湧,黃崇仁透露,針對中小企業、家庭以及特定場域、用途的Edge AI市場,力積電推出的3D WoW 技術可以提升記憶體資料傳輸效率,並降低傳輸所需耗電量,透過堆疊一片到多片DRAM晶片,不僅可將資料傳輸效率提升10倍,耗電量也比2.5D CoWoS封裝要低許多,更是傳統運算架構的十分之一 ,同時,也方便IC設計業者開發單晶片AI電腦(Single Chip AI Computer)。 據了解,使用PSMC單層DRAM、邏輯晶片的3D WoW架構,所設計的AI影像/影片處理單晶片電腦系統,即能滿足車用影像、安全監控、無人機、人臉辨識等需求,且提供低功耗、高TOPs運算效能。 針對生成式AI(GenAI)與大型語言模型(LLM)運算用的AI晶片,則可以透過PSMC多層DRAM的3D WoW技術,不僅能處理超過4GB的LLM模型,更可以在低功耗環境下運作,提供Edge AI高效能運算能力,可適用到各類需要生成式AI與LLM運算的小型AI系統及語音控制應用。

【公告】力晶總經理異動

中央社 2023年6月20日 日 期:2023年06月20日 公司名稱:力晶 (5346) 主 旨:力晶總經理異動 發言人:張榮輝 說 明: 1.董事會決議日:112/06/20 2.變動人員職稱(請輸入〝董事長〞或〝總經理〞):總經理 3.舊任者姓名及簡歷:王其國-力晶創新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4.新任者姓名及簡歷:謝明霖-力晶積成電子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5.異動原因:新任 6.新任生效日期:112/07/01 7.其他應敘明事項:原總經理王其國先生擬自民國112年06月30日退休。

切入新藥研發不走智慧醫療 黃崇仁:不必吃同一鍋飯

2024/03/06 19:55:38 中央社 記者何秀玲台北6日電 力晶集團創辦人黃崇仁出席智合精準醫學科技,宣告耕耘新藥研發領域,相較於廣達、華碩等科技大廠卡位智慧醫療,路線截然不同,黃崇仁被問及為何不跟著布局智慧醫療,他表示,自己是醫學博士,且已經有很多人投入智慧醫療,「不必吃同一鍋飯」。 力晶集團旗下轉投資智合精準醫學科技,今天舉行胰臟癌生物製劑發表會,力晶集團創辦人、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出席。 黃崇仁提到,成立智合精準醫學科技,研發新藥已投入新台幣17億元,可是從沒對外募資過,「等研發成功再對外找錢,才有利基。」 不過,近年科技大廠進軍智慧醫療市場腳步積極,包括廣達、華碩與技嘉等皆有布局。 黃崇仁投資智合精準醫學科技,則是投入癌症新藥研發,被問到為何不投入智慧醫療,他說,「不必吃同一鍋飯」,他自己是醫學系博士畢業,畢業至今已40年,寫的博士論文也是相關研究,「現在終於學以致用了」。 他也指出,在智慧醫療方面,台灣已有不少硬體廠商投入,可是系統軟體還沒這麼厲害,這方面是美國較強。 從半導體事業跨到新藥研發,黃崇仁表示,對他而言半導體是科技本業,生技是教育本業,醫學是他的嗜好。

力晶黃崇仁巧布局 5位台灣人打造陸第4大晶圓廠

05:002023/06/05 中時新聞網 編輯、 邱怡萱 、文、財訊雙週刊、林宏達 5月5日,力晶科技旗下的晶合集成的A股股票,在上海交易所科創板正式上市。掛牌儀式上,安徽省合肥市重要官員幾乎全員出動,官網上也大大地寫著「中國芯,合肥造」。 投資晶合集成 科創板掛牌 但外界可能不知道,力晶科技是晶合集成的第2大股東。根據晶合集成最新公告,晶合集成第1大股東是合肥建設,持股23%,力晶則持有20%股權。值得注意的是,晶合集成的發展基本上就是由合肥政府主導,但從總經理蔡輝嘉在內5名關鍵技術人員,全部都來自台灣。 而《財訊》報導指出,根據集中保管結算所的資料,截至今年5月19日,力晶的股東人數仍有26萬人;力晶仍是公開發行公司,不過幾年前,力晶轉型為投資公司後,董事長黃崇仁先是將在台灣持有的晶圓廠,以力積電名義在台上市;而另一個計畫,就是要推動在中國投資多年的晶合集成,在中國科創板掛牌上市。 晶合集成掛牌後,股價從第1天收盤價19.87元人民幣,緩步上漲至21.94元人民幣,5月19日時,市值已達440億人民幣(約合新台幣1950億元),遠高於力積電1230億元新台幣的市值。 《財訊》也發現,當年會成立晶合集成,是中國安徽省政府為了實施「芯屏汽合」政策,在大力投資面板後進軍顯示面板驅動IC,委託力晶經營建立的公司。2015年,合肥市政府和力晶簽定《框架合作協議》、《投資參股協議》及《委託經營管理合約》,由力晶移轉技術,在力晶加持下,晶合集成花了6年的時間,從零開始變成一家賺錢的公司。 晶合集成的主要業務是生產面板驅動IC,主要製程包括150奈米、110奈米和90奈米,並正在進行55奈米製程12吋晶圓的風險試產,接著將開發40奈米製程,這些技術平台,不只和中芯有相當的技術差距,和台灣力積電也有差距。 但由於面板驅動IC的成本結構和成熟製程相當契合,加上2021年半導體大缺貨潮,因此晶合集成獲利大幅改善,聯詠、奕力、奇景這些顯示驅動IC設計公司,都是晶合集成的大客戶。但以營收規模計算,2021年時,晶合集成只是中國第4大晶圓廠,仍落後於中芯、華虹、華潤微。

力晶3月營收0.23億元年增0% 1—3月達0.83億元

鉅亨網新聞中心2023/04/10 15:41 力晶(5346)2023年 3月營收資料(單位:千元) 項目                 3月營收         1—3月營收 本年度                23,063                 83,172 去年同期                    0                           0 增減金額             23,063               83,172 增減(%)                    0                        0

力晶:公告本公司名稱由「力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力晶創新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鉅亨網新聞中心2022/09/28 15:04 第9款 公司代號:5346 公司名稱:力晶 發言日期:2022/09/28 發言時間:15:04:13 發言人:張榮輝 1.事實發生日:111/09/28 2.發生緣由: (1)公司名稱變更核准日期/事實發生日:民國111年09月26日 (2)公司名稱變更核准文號:經授商字第11101184030號 (3)更名案股東會決議通過日期:民國111年05月24日 (4)變更前公司名稱:力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Powerchip Technology Corporation) (5)變更後公司名稱:力晶創新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Powerchip Investment Holding Corporation) 3.因應措施:不適用。 4.其他應敘明事項: (1)本公司簡稱及股票代號未變動,仍為力晶及5346。 (2)有關本公司更名全面換發有價證券等相關事宜,俟日期確定後,另行公告之。

《科技》連十季攀峰 十大晶圓代工廠產值新高

2022年3月15日 週二 上午7:41·2 分鐘 (閱讀時間) 【時報-台北電】根據市調機構集邦科技研究顯示,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廠去年第四季產值合計達295.47億美元,連續十季度創下新高,在產能滿載及價格持穩情況下,成長幅度較第三季略收斂。而在半導體產能吃緊情況下,集邦預期今年第一季前十大晶圓代工產值將維持成長態勢,主要成長動能是由平均售價上揚帶動。 集邦指出,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廠去年第四季產值續創新高,主要有兩大因素交互影響,其一是整體產能增幅有限,目前電視、筆電部分零組件缺貨情況已趨緩,但包括電源管理IC、WiFi、微控制器(MCU)等成熟製程周邊料況供貨緊張,使晶圓代工產能持續滿載;其二是平均銷售單價上漲,各廠也持續調整產品組合提升平均銷售的單價。 去年第四季排名出現變動,第十名由合肥晶合集成拿下,超越原先韓國東部高科。對於第一季展望,集邦認為,第一季前十大晶圓代工產值將維持成長態勢,不過主要成長動能仍是由平均售價上揚帶動。然而適逢新年假期工作天數較少,部分代工廠進入歲修時期,季增幅度與第四季相較將再微幅收斂。 台積電去年第四季營收達157.48億美元,市占率維持過半的52.1%,儘管5奈米營收受惠於iPhone新機而強勢上漲,但7奈米及6奈米受到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轉弱影響而減少,成為本季唯一衰退的製程節點,導致台積電第四季營收成長幅度收斂。 第二大廠三星晶圓代工5奈米及4奈米先進製程新產能逐步開出,以及主要客戶高通新旗艦產品進入量產,推升去年第四季營收至55.44億美元。 儘管三星晶圓代工營收突破新高,但先進製程產能的爬坡稍慢仍侵蝕整體獲利表現,集邦認為今年第一季改善先進製程產能與良率是當務之急。 聯電去年第四季受限於新產能增幅有限,以及新一波合約價格晶圓尚未產出,營收幅度略放緩,季度營收達21.24億美元。格芯(GlobalFoundries)受惠於新產能釋出、產品組合優化、長期合約新價格生效推升平均銷售單價表現,第四季營收達18.47億美元。 力晶集團轉投資晶合集成去年第四季排名擠進第十大,營收季增44.2%達3.52億美元。據集邦調查,晶合集成積極擴產是入列前十大廠排名的主因,並已規劃朝向55奈米至28奈米製程發展,以彌補目前單一產品線及客戶群受限的問題。由於晶合集成正處於快速爬坡階段,今年的成長表現將不容小覷。(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涂志豪/台北報導)

力積電的前世今生》3毛低價收購力晶股票 黃崇仁「賭對了」如今至少大賺180億

葉佳華 2021年12月6日·5 分鐘 (閱讀時間) 2012年黯然下櫃的力晶科技,經過9年的轉型與重組,今(6)日以力積電(6770)為名、每股49.9元重新在證交所掛牌上市,掛牌首日股價表現強勁,開盤跳空至78.9元,漲幅超過5成,終場收在75.9元,總市值來到2684億元,緊追世界先進(5347)。 力積電重返上市之路,喊話要當全球晶圓代工五哥 「力積電上市對32萬多名股東有交代,股票沒有變成壁紙。」董事長黃崇仁在掛牌典禮上難掩激動情緒,他指出,2012年力晶負債高達1200億元,當時包括廠商非常緊張、同仁也非常悲觀,但經過了多年的努力,從DRAM分割部分工廠轉型晶圓代工製程並進,開始還清負債獲利。 從力晶切割成立的力積電,也在2020年重新登上興櫃,順利重返上市之路,並寫下上市公司掛牌時股東人數達32萬人的新高紀錄。 力積電搭上晶圓代工產能的風潮,目前是台灣第3大、全球第6大晶圓代工代工廠,今年也在苗栗銅鑼設立10萬片產能的12吋晶圓廠,預計2023年起分期投產。黃崇仁則向投資大眾掛保證,明年獲利一定大幅成長,預估力積電很快就會變成世界第5大晶圓代工廠。 黃崇仁挺過1200億元負債風暴,唯一下市沒有經過法院重整 回顧當年的力晶1994年成立,過去曾是國內最大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廠(DRAM),但卻在2008年至2012年遭受全球DRAM價格崩跌面臨嚴重虧損,導致公司在2012年淨值轉負數,必須從櫃買中心下櫃,當時力晶股價剩下0.29元,高達27萬名股東手上的股票一夕淪為壁紙,小股東憤而成立自救會,走上街頭抗議,黃崇仁也負債高達1200億元,時時刻刻都面臨聯貸銀行團的追繳令。 但黃崇仁篤信自己總有一天能夠回歸資本市場,他也談起力晶的轉型過程,當時看到台積電身為晶圓代工廠,並不像DRAM廠容易價格大跌而賠錢,有周期性變化,黃崇仁因而決定轉型,將 DRAM跟邏輯製程並進。而力晶的最大里程碑就是以12吋製程生產驅動IC,獨家供應蘋果iPhone 4及iPhone 5,他說,「當時蘋果盯我們比銀行盯得還緊!」 據了解,力晶是唯一下市、沒有經過法院重整,又能分割力晶科技再重組為力積電,並且在2013年至2018年連續6年大賺,儘管2020年受到美中貿易戰衝擊,讓力晶獲利出現頓挫,但仍順利清償1200億元的負債,隨後又在2020年轉虧為盈。 一名縱橫股市超過40年的老手也認為,「公司都已經負債累累、被打入下市了,還能夠重新上市,堪稱是台灣股市的一大奇蹟。」 黃崇仁3毛低價買股,「賭對了」收購大賺百億元 也有投資人看法兩極,認為黃崇仁早已有所準備重新上市,才會在力晶下櫃3個月後,以個人投資公司以每股0.3元低價公開收購股票,把原本在散戶手上的股票全收回來。而隨著力積電重新上市,黃崇仁身價也隨之暴漲。 2020年力晶減資換股,讓力晶股東轉換為力積電股權,換股後,等於是1股力晶股東轉換為約0.6股的力積電股東,根據媒體報導,據了解,黃崇仁當時約莫收購約4億股力晶股票,換句話說,光是收購力晶股票,黃崇仁手上就可轉換2.4億股力積電,約24萬張力積電股票,估算下來,力積電重新上市的收盤價每股75.9元來看,至少大賺180億元。 9年前290元買一張下市前的力晶如今變4.55萬元,報酬率高達157倍 一名市場人士指出,「如果一家公司經營階層真的有把握把公司重新經營好,應該是呼籲小股東不要賣、繼續抱緊股票,但他(指黃崇仁)卻反而收購股票,『力晶同樂會』應該是他最樂吧!」不過,黃崇仁也曾對外回應有關收購一事,他認為,公開收購就是在告訴小股東相信公司會好起來。如今來看,也只能說是黃崇仁賭對了。 而賭對的可能不只有黃崇仁,有趣的是,力晶在2012年摘牌下櫃,卻在下櫃前股價連續11個交易日上演漲停,甚至最後一個交易日爆出6萬張大量,以漲停鎖死做收,股價停在0.29元,究竟是誰在最後買下力晶,至今仍是個謎團。 不過,若是對於當時「勇敢」搶進、且至今都沒賣出的股東來說,當時花費290元買下一張力晶股票,歷經9年抗戰,若不計近幾年配股配息、減資退股,1000股等於轉換為600股的力積電,以12月6日收盤價每股為75.9元計算,當年一張290元已經變成4.55萬元,高達157倍。只能說,任何投資都是需要勇氣的。

力積電、聯電、世界,晶圓代工廠 3 雄比較:成熟製程供不應求,獲利接連創高!

文:林謙( CMoney金融研究部研究員 ) 2022年1月17日 週一 下午5:01·6 分鐘 (閱讀時間) 甫於2021年12月上市的力積電(6770),其前身為記憶體製造大廠力晶科技,當年因不堪DRAM業務虧損而被迫下市,如今力積電記取教訓捲土重來,已在相關領域獲得不錯的成績。 晶圓代工廠力積電(6770)的前身為成立於1994年的力晶半導體(2010年更名為力晶科技),然而時逢主力產品DRAM價格崩跌,公司負債超過1,200億元,最後因股價低於淨值而在2012年自櫃買市場下櫃;2012年至2020年的9年間,董事長黃崇仁一邊償還鉅額負債,一邊將公司逐步轉型為專精特殊製程的晶圓代工廠,最終在2020年以力積電之名回歸興櫃市場,並於2021年12月6日掛牌上市,實現浴火重生的商業奇蹟。 目前力積電擁有2座8吋晶圓廠、3座12吋晶圓廠,8吋廠專精於功率元件生產,迎合未來電動車動力系統相關元件的需求,12吋廠邏輯代工業務聚焦於系統周邊IC製造,規避與一線代工廠之間的奈米級IC生產競爭,記憶體代工業務則因技術落後美光(Micron)、三星(Samsung)、SK海力士(SK Hynix)等國際大廠3至4個世代,將以中低容量的利基型與物聯網(IoT)應用記憶體生產為主,避開在電腦、伺服器與手機記憶體領域與3大龍頭的競爭。

製造項目橫跨兩大領域 擺脫單一市場波動風險

身為晶圓代工領域的新進者,力積電在營運模式上採取Open Foundry(開放晶圓代工平台)模式,通過與客戶合作開發,將特殊製程需求及元件需求整合至公司技術平台,再以此拓及新客戶,不斷增加公司的產品線及規模。 以全球晶圓代工市占率來看,力積電僅占2%,但於特定領域已有相當的市場地位,如手機2M解析度CIS(CMOS影像感測器)的市占率為35%、手機PMIC(電源管理IC)的市占率為30%、電子標籤市占率為40%、手機光學防手震IC市占率為75%、IoT記憶體(≦2Gb DRAM)市占率超過50%等,可見力積電專營特殊利基型市場、規避與大廠直接競爭的營運策略已有成效。 力積電目前主要有兩大產品線,一個是傳承自力晶時代的記憶體代工,另一個則是轉型後積極拓展的邏輯代工;前者以先進製程貢獻較多,後者則以成熟製程為主要獲利來源。 記憶體業務包括以下產品線:消費型及利基型DRAM、NAND Flash、新世代記憶體AIM (AI Memory),以及3D WoW (3D Wafer on Wafer),應用以車用、IoT及網通相關為主;邏輯代工則專攻利基型市場,包括顯示器驅動IC、電源管理IC、功率元件、影像感測器、微控制器等。 過去力晶曾因記憶體價格大幅崩跌而承受重大虧損,然而當前力積電製造項目橫跨記憶體、邏輯晶片兩大領域,面對單一市場波動的風險已經顯著下降,同時在邏輯製造的部分,由於力積電與客戶共同開發特殊、非公版產品,客戶黏著度較高,合約多以長期合同為主,將能有效幫助力積電建立於利基型市場的營運護城河。

成熟製程供不應求 獲利接連創高

與同為成熟製程晶圓廠的聯電(2303)、世界先進(5347)相比,力積電的產品性質與世界先進更為相似,兩者皆採取規避奈米級製程的競爭,專注於利基型產品的晶圓製造廠,並且世界先進與力積電最大的不同,在於力積電的製造項目橫跨邏輯IC與記憶體,而世界先進僅專注於邏輯IC,產品線更為集中,光是電源管理IC一項便占其營收超過50%;而力積電於營收占比最高的DRAM項目僅占28%,因此預期力積電在面對單一市場風險時,其廣泛的產品組合將使營收表現更為穩定。 從財務表現來看,近期半導體產業蓬勃發展,新冠肺炎疫情帶動宅經濟需求爆發,半導體產業迎來罕見的成長榮景,2021年全球深陷晶片短缺危機,更是讓晶圓代工業者獲利屢創歷史新高,其中成熟製程因為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三星、英特爾(Intel)紛紛將資金優先投入先進製程研發及擴建,導致產能更為供不應求,力積電、聯電及世界先進受惠此趨勢,訂單能見度普遍已至2023年,產能利用率與ASP(平均售價)持續提升,同步帶動獲利能力,毛利率及EPS接連突破新高。

強化技術整合 力積電已非昔日力晶

展望後市,力積電除了持續擴充奈米級產能、推進現有製程技術外,亦利用自身結合邏輯與記憶體技術於一身的特長,積極拓展其他競爭者難以踏足的領域,如開發整合邏輯與記憶體功能的混合型晶片、根據市場需求彈性調整晶片種類產能等,且力積電握有專利的堆疊技術,將提高晶片在高效能運算(HPC)、AI及CIS等領域的應用價值,有望成為公司未來的營收成長催化劑。對於第4代半導體氧化銦鎵鋅(IGZO)的技術涉獵,更讓力積電一躍成為元宇宙概念股。 當前力積電本益比約15~17倍,與聯電大致相符,卻顯著低於世界先進的22~25倍,考量力積電的業務性質與世界先進更為類似,當前評價可能受到上市之初公開資料較少、營運及獲利有待市場檢驗影響,預期後續評價將隨投資人對公司更為熟悉而走升,加上力積電股本與同業相比較小,籌碼較為單純,搭配法人於上市初期的布局需求,股價有望伴隨利多消息獲得拉抬。 力晶科技在經歷多年風雨後,終於完成蛻變,以力積電之名重新出現在市場面前,雖然部分投資人依然忌憚於管理層過去的營運失利,但力積電無論是業務性質還是所處的市場,都已與當年的力晶截然不同,結合邏輯與記憶體的營運模式使力積電不再畏懼DRAM市場的波動性,伴隨車用、IoT、網路通信等應用發展,於未來5年將持續推升成熟製程需求成長,預期力積電將維持穩健的成長態勢。

今天的力積電,9年前的力晶:先下市再還債1,200億,黃崇仁讓「股東自救會」變「同樂會」

2021-12-06 06:50 力晶於2012年因財務危機下市,經歷近9年的轉型與重組,創辦人黃崇仁6日將帶領力積電掛牌上市,回歸資本市場,備受各界關注。 力積電6日將以每股新台幣49.88元掛牌上市,以3日興櫃成交均價78.84元計,價差高達58%,市場看好力積電上市蜜月行情可期。

DRAM產業地位曾是世界第一

力晶成立於1994年,曾是國內最大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廠,黃崇仁也曾自詡是全球DRAM業界最資深的執行長。 受2008年金融海嘯引起的DRAM價格崩跌衝擊,全球DRAM產業重新洗牌,力晶技術來源日本爾必達(Elpida)嚴重虧損、破產,為美國記憶體廠美光(Micron)收購,力晶也因財務危機,每股淨值轉為負數,股票於2012年12月11日下市。 力晶不僅將過去與爾必達合資的子公司瑞晶股份賣給美光,並轉型為晶圓代工廠,投入面板驅動IC、影像處理器及電源管理晶片代工,營運順利轉虧為盈,償還銀行團1200億元債務,又分割重組成為力晶科技與力積電。

近十年轉虧為盈 償還多達1,200億元債務

力積電整合了力晶的12吋晶圓廠與鉅晶的8吋晶圓廠,目前8吋晶圓廠有2座,月產能共約11萬片,12吋晶圓廠有3座,月產約11萬片。 受惠晶圓代工產能供不應求,報價不斷調漲,力積電今年來營運高度成長,前11月營收達587.51億元,年增40.76%,前3季稅後淨利約98.92億元,每股純益3.07元。 明年晶圓代工產能將持續吃緊,力積電客戶紛紛爭取簽訂長期供貨合約,邏輯客戶簽訂3年合約,到2024年;記憶體客戶也簽訂2年合約,到2023年,皆確定量及價格。法人預期,力積電明年營運依然亮麗可期。 配合初次上市公開承銷,力積電日前辦理競價拍賣8萬8400張,合格投標數量達36萬5035張,最低得標價格每股61.89元,最高得標價格88元,得標加權平均價格63.52元。

中籤率僅3.2%

力積電自11月24日至26日辦理公開申購,承銷數量有3萬2100張,承銷價每股49.88元,掀起一波申購熱潮,據交易所統計,總合格申購件數達100萬1022件,凍結近500億元資金,中籤率3.2%。 力積電12月6日將掛牌上市,以3日興櫃成交均價78.84元計,與承銷價49.88元,有高達58%的價差,市場預期力積電上市蜜月行情可期。黃崇仁曾感慨表示,對力晶股東終於有交代,力晶自救會將變成同樂會。

力積電將上市帶動聯電上漲 全球第4大晶圓廠上市後1個月飆50%

邱立玲2021-12-02 07:30

力積電(前身為力晶)即將於12月6日重返台灣證券交易所,這家公司曾經下市,甚至被自己的金主放棄,但下周一將風風光光重新上市。 力晶創辦人黃崇仁11月初曾對媒體自豪地表示,「我對我的股民有交代,至少力晶股票沒有變成壁紙,這是在台灣商業史上沒有過的事情。」 力積電新股抽籤,中籤率只有3% 本周,力積電(前身為力晶)新股抽籤,中籤率只有3%,新股吸引逾105萬人瘋搶申購,原因包括若以11月29日興櫃收盤參考價74.5元計算,以每股63.52抽中,1張現賺超過2.5萬元。 另一個原因是該公司是唯一兼具記憶體、邏輯製程技術的晶圓廠,今年前3季每股盈餘3.07元,毛利率將突破40%,每股稅後盈餘可望超過4元。2021年初,力晶在苗栗斥資 90億美元(2780億元台幣)建造的12吋晶圓廠破土動工。 《日經亞洲評論》12月1日報導稱,力晶曾是台灣最大的記憶體晶片製造商,但是在2012年記憶體晶片價格崩跌,使力晶慘虧,為應對400億元的債務危機,力晶選擇黯然下櫃。當時,其最先進的晶圓廠被迫關閉,出售工廠的設備,並放棄與日本爾必達(Elpida Memory)合資企業的股份,當時爾必達為力晶最重要的技術合作夥伴。 力晶下櫃後重整旗鼓即將重新上市 這些舉措為力晶贏得緩衝時間,但是該公司戰略做出大膽的轉變,從製造大宗商品化的記憶體晶片轉向更小眾的半導體,這有助公司業績逐步復甦。然後本業真正大幅獲利。 去年年底全球爆發「晶片荒」,引發顧客們空前搶購力晶庫存的晶片,包括影像感測器、顯示驅動IC和電源管理IC,比起數據機晶片、中央處理器或繪圖處理器,力晶的晶片售價更便宜、功能更先進,但是設備製造商經過「晶片荒」的磨難終於了解,這些以前售價便宜晶片同樣重要。 「我們不製造CPU、GPU和AI處理器之類核心晶片。相反,我們著眼於這些主要核心晶片之外的利基型基本功能晶片。」力積電副董事長兼總經理謝再居(Brian Shieh)表示《日經亞洲》。 力積電主要製造利基型基本功能晶片 力積電的謝再居表示,該公司專注於「小眾但必不可少」的晶片,而不是在數據機晶片和 CPU方面與台積電等公司競爭。 和台積電相比,力積電等晶片商原本只是規模較小、不那麼耀眼的廠商,但現在因全球供應緊縮,這些小型供應商發現自己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更多閱讀:英特爾說話了!執行長:華府應優先投資美國本土晶片商 而不是台積電和三星) 全球第4大晶圓代工廠商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10 月底在那斯達克首次上市新股(IPO),從10月28日以47美元發行價首日上市,到11月30日收69.24美元,其股價一個月內累計飆漲50%,市值超過350億美元,與推特和惠普的市值相當。 但格羅方德才在11月30日公布第三季(7至9月)業績獲利,這是這家晶圓代工廠成歷史上第一個季度獲利,第3季營收大增56%。 格羅方德上市後一個月股價飆50% 以色列 Tower Semiconductor主力產品包括各種感測器和電源管理晶片,該公司市值今年來增長35%,而專門製造電源管理和顯示驅動IC的台積電子公司世界先進(Vanguard International Semiconductor)2021年前3季勁力大增80%以上。 格羅方德曾在2018年爆發財務危機,當時公司毅然決定中止開發最先進晶片,取消在中國蓋新晶圓廠的計畫,在當年和次年出售幾家虧損的晶圓廠。 阿布達比財富管理基金出資成立的格羅方德總部位於紐約,現在該公司將自己定位為滿足客戶需求的晶片製造商,這是一種安全的選項,而此時歐美日都爭相要求外商到本國建造晶圓廠。 世界先進從去年低點大漲1.5倍 對於世界先進而言,這種變化是戲劇性的。但世界先進長期被視為只是運營老一代晶圓廠的台積電子公司,但現在因為投資人認識到該公司在供應鏈的關鍵地位,世界先進股價已從2020年3月大流行爆發初期低點暴漲153%以上。客戶也重新向上評估該公司的價值。 「我們客戶一位高管甚至飛來台灣,經過漫長檢疫隔離(14天),只是為了親自與我們老闆短暫會面,在過去從未發生過這種情況。」世界先進的高管告訴《日經新聞》。 這些半導體廠商強勁的財報反映晶片供應鏈的角色互換。 (更多內容:布局11年告別太陽能》英業達子公司宣布破產 7家銀行踩雷18億 兆豐、華銀是最大苦主) 金寶電子(Kinpo Electronics)副總裁Hugh Lo 告訴《日經亞洲》:「我們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尋找所有微型組件,從收發器到微控制器。過去,晶片製造商要求我們訂購更多它們晶片。現在情況剛好相反,客戶和我們都希望晶片商能為我們供應更多產品。」金寶是惠普和卡西歐的主要供應商。 景碩科技前3季淨利狂增6倍 晶片短缺對供應鏈的影響已經延伸至製造晶片的材料,例如基板、晶圓材料和半導體設備。 印刷電路板和高檔基板供應商景碩科技(Kinsus Interconnect Technology)是另一家傑出的公司,它曾經是iPhone代工廠商和碩旗下虧損子公司,該公司2019 年淨虧損20億新台幣(7200萬美元)和兩年利潤下滑後,但2020年業績反彈,轉虧為盈,景碩2021年前3季的淨利年比大增約6倍,其股價今年來大漲約2倍,12月1日收228元。 「過去5年,晶片基板廠商沒有大幅增加產能,因為他們擔心幾年前供過於求的局面重演,而在新冠疫情爆發後,各產業對基板累積的需求爆發,導致在大流行期間公司業績表現超出常態。」景碩一位高管告訴《日經亞洲》。 今年全球晶片製造商的資本支出將超過1480億美元 景碩更大的競爭對手新興電子(Unimicron Technology)高管告訴《日經亞洲》,他們新擴張的高檔基板產能2023 年底前已全部被客戶預訂一空。 除大流行之外,其他幾個因素正在推動晶片需求高漲,包括美國和中國之間科技戰。 (更多內容:Omicron比Delta傳播更快?追加第3劑疫苗能防魔王病毒嗎?專家完整解析) 晶片和製造業顧問公司貝恩(Bain)合夥人漢伯里 (Peter Hanbury) 告訴《日經亞洲》,政治緊張局勢迫使公司囤積比當前需要更多的晶片庫存,尤其是非本地生產的組件。 結構性問題也在發揮作用。5G、人工智慧和電動汽車等新科技比舊科技需要使用更多晶片和其他電子零組件。與此同時,較小型晶片和半導體材料製造商沒有足夠財力和技術,快速擴張產能。 IC Insights預估,今年全球晶片製造商的資本支出將超過1480億美元,幾乎是2009年261億美元(10多年低點)的6倍,當時半導體產業正處於金融危機的陣痛之中。

話題人物/沒被台積當對手,內心很失落?黃崇仁靠5戰略走不同路

2021/11/10 11:25 經濟日報 記者徐睦鈞/台北報導 力積電(6770)將在12月重新上市,一舉寫下台股史上首檔重新掛牌、上市時股本最大及股東人數最多等紀錄。 力積電的前身是股票下櫃公司力晶科技,他的老闆是素有「九命怪貓」之稱的黃崇仁。

力晶:力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10年盈餘轉增資新股發放暨現金股利發放公告

鉅亨網新聞中心2021/10/08 16:44 壹、本公司於民國110年07月29日股東常會決議通過,盈餘轉增資發行新股124,213,530股,每股面額新台幣10元,總額新台幣1,242,135,300元整。盈餘轉增資發行新股部份業經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核准,並報奉經濟部110年09月28日經授商字第11001175010號函核准變更登記在案。 貳、茲將本次增資發行新股有關事項,依證券交易法第三十四條公告於後: (一)原已發行股票:普通股1,242,135,300股,每股面額新臺幣壹拾元整,共計新臺幣12,421,353,000元。 (二)本次增資股票:盈餘轉增資普通股124,213,530股,每股面額新臺幣壹拾元整,共計新臺幣1,242,135,300元。 (三)增資後實收資本額:普通股1,366,348,830股,每股面額新臺幣壹拾元整,共計新臺幣13,663,488,300元。 (四)增資新股之權利義務與原發行股份相同。 參、本次盈餘轉增資新股一律採用無實體發行有價證券,訂於110年10月15日發放,新股將採用劃撥配發之方式處理,由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股份有限公司於發放日當日直接撥入貴股東指定之集保帳戶,另因本公司未於集中交易市場掛牌,發放日後集保公司不提供申請撥入集保帳戶,故未提供集保帳戶之股東,其配股將登載於登錄帳戶內,若要查詢持股,請洽本公司股務代理機構「群益金鼎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股務代理部」(台北市敦化南路2段97號B2樓,電話:02-27023999) 肆、現金股利訂於110年10月15日以匯款或郵寄支票方式發放。 伍、特此公告。

黃崇仁「王者歸來」再進一步! 力積電興櫃轉上市案今過關 拚年底IPO

力積電去年底登興櫃 股價至今26元 → 66.75元

7月初黃崇仁在力積電股東會上表示,股東會結束後「將以最快速度送件申請,若無意外,今年12月就能順利掛牌上市」。 當時他提到,受疫情影響要開股東會很困難,但他堅持一定要開,「開完通過相關議案,才能向證交所申請股票上市,所以今天通過相關議案,時間點非常重要,這也是這麼多年來股東殷切期盼」。去年12月9日力積電登錄興櫃,認購價26元,第一天交易股價最高飆升223%至84元,終場仍躍升114%至55.7元,到昨(15)日的均價為66.75元。

力積電銅鑼新廠3月動土 下半年拚興櫃轉上市

2021年力積電有兩件大事,第一就是在苗栗銅鑼新建的兩座12吋晶圓廠,規畫月產能是10萬片,這將使力積電及台積電(2330)成為目前少數仍在擴大產能的晶圓代工業者。 去年11月力積電與彰化銀行(2801)為首的銀行團,敲定293億元台幣的五年期聯貸案,用途是償還既有金融機構借款、購置機器設備其附屬設備,以及充實中期營運周轉金。 第二件大事,就是已經登錄興櫃的力積電股票,預計年底轉為上市。

「市場對成熟製程晶片需求大爆發,未來供不應求將更嚴重」

黃崇仁在股東會上說,「力晶歷經這麼久奮鬥,從下市、欠債1200億元、還錢,到變成晶圓代工廠、進而獲利,走向上市之路,他感謝所有力積電與合作夥伴,大家真的很努力」。 今年3月黃崇仁在苗栗銅鑼新廠動土典禮致詞時則提到,與投資額動輒超過5000億台幣的先進製程12吋晶圓廠相比,隨著車用、5G、AIoT等晶片需求躍升,市場對成熟製程晶片的需求大爆發,預期未來供不應求將更嚴重。 他認為,過去業界以推進製程技術來降低成本獲利的摩爾定律,已經到了應該修正的時刻。力積電銅鑼新廠總投資額2780億元台幣,將採用50奈米以下的成熟製程,總產能是每月10萬片,預計2023年起陸續投產,估計可以創造3000個工作機會,滿載情況下年產值超過600億元台幣,可望成為全世界半導體成熟製程的最新、最大生產基地。 另外,產業研究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統計,今年第一季力積電營收排名首度超越同業高塔半導體(Tower)後,第二季仍維持強勢成長力道,P1/2/3廠包括Specialty DRAM、DDI、CIS及PMIC產品投片持續挹注;8A/B廠IGBT等車用需求大幅提升。 在整體價格逐季上漲的推動下,第二季營收達4.6億美元,季增18.3%,不僅全球各家晶圓代工業者中排名第七,也早已超越台積電轉投資的世界先進。

力積電蓋新廠 西部矽帶成形

晶圓代工廠力積電在苗栗銅鑼科學園區新建12吋晶圓廠昨(25)日動土,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表示這代表台灣半導體西部矽帶成形;蔡英文總統並稱台灣半導體產業將形成「護國群山」;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也到場轉達拜登政府要求確保供應鏈安全,凸顯台灣半導體產業具重要戰略地位。 這是全球陷入半導體晶片荒以來,半導體產業項目最大的投資,也是力晶集團暌違15年來首見興建新廠投資案。 除蔡總統、酈英傑到場致詞,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經濟部長王美花、苗栗縣長徐世昌、立法院總召柯建銘、竹科管理局長王永壯,以及合庫、彰銀和各大半導體設備及材料等供應鏈負責人都參加盛會。 力積電規劃銅鑼新廠總投資額高達2,780億元,總產能每月產出10萬片12吋晶圓,將有兩座雙子星廠,各為5萬片,初期規劃2.5萬片將於明年9月裝機,希望能在2023年量產,將創造3,000個工作機會。 黃崇仁致詞強調,一台手機所需半導體晶片,扣除三星供應記憶體等,約九成由台灣製造。力積電銅鑼新建12吋晶圓廠動土,代表台灣半導體西部矽帶成形。力晶25年前在新竹科學園區興建第一座8吋晶圓廠後,歷經DRAM產業洗牌、轉型代工、償還1200億元債務,再到重組成功,新廠建設對全體員工意義重大。 酈英傑致詞時,重申美國政府對供應鏈安全議題的重視。他引用美國總統拜登話說:「半導體產業是關鍵的戰略優先產業」,且這不只是在經濟創新方面,在「國安領域」也是如此。他也不忘借力積電新建12吋晶圓廠動土,希望台灣半導體相關供應鏈前去美國投資。 黃崇仁表示,相較台積電建新廠都著眼先進製程,力積電這次建新12吋廠,是以「逆摩爾定律」的架構規劃投資。逆摩爾定律是指,與投資3奈米製程耗費高達6,000億元相比,力積電投資成熟製程約千億元,擴建25奈米到55奈米製程,足以供應目前極缺的車用晶片、5G及智慧物聯網(AIoT)晶片,就能享有本小利厚的經營果實。

力積電蓋新廠的三大布局!黃崇仁這次賭的是「反摩爾定律」

 

火重生的力晶積成電子(簡稱力積電),本週(3/25)大動作在苗栗銅鑼動土建廠。現場冠蓋雲集,聚集500位產官大老。號稱科技界「九命怪貓」、創業路上波折不斷的黃崇仁,這回為何又砸大錢蓋新廠? 環顧空曠原始的廠房素地,伴隨呼呼作響的大風,幾乎掩蓋麥克風的聲音,總統蔡英文致詞時笑說,「大風已經把講台都吹歪了」。 1995年力晶在新竹科學園區興建第一座8吋晶圓廠,25年來歷經金融風暴、DRAM產業大洗牌、經營模式轉型、償還1200億元鉅債、再到企業重組、2020年12月興櫃,力積電充滿韌性的生命力,向來是產業界關注焦點,「我從來沒想過今天還會站在這裡」,71歲的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感慨地說。 力積電晶圓代工以成熟製程為主,生產記憶體與邏輯IC,現已有五個晶圓廠,包括三座12吋晶圓廠,另有兩座8吋廠,月產能總計20萬片。銅鑼廠為力積電第六座廠房,預計2023年投產。   在資金方面,黃崇仁表示,之前有留了一些錢,再加上興櫃與上市的部分,還會有一些別的方式。所謂「別的方式」,包括了力積電正在施行的建廠模式。這套新模式從黃崇仁不斷解釋的三個概念,可看出力積電未來的三大布局。 力積電三大未來布局 (一)結構性缺貨: 黃崇仁指出,「現在的缺貨已經是結構性的,不是季節性的」。長期來看,在車用、5G、AIoT等晶片新需求快速興起之際,需要的常常不是最先進的晶片,需要的是中價位商品。但這部分產能擴展有限,造成「需求遠大於供給」的結構性缺貨,黃崇仁認為到2023年都不會紓解。 (二)Reverse-Moore’s Law反摩爾定律: 摩爾定律是半導體大廠用以規劃產能的基本原則,是很強的預測理論。最早於1965年由美國半導體大廠Intel創辦人摩爾(Gordon Moore)提出,經過幾次修整之後,現世普遍引用的理論為:每個晶片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按照幾何級數法則增長,每18個月增長一倍。 黃崇仁主張,過去以推進製程技術以降低成本、賺取利潤的摩爾定律必須修正。 也就是,過去一條12吋晶圓生產線需要投資新台幣上千億元,更尖端的3奈米12吋新廠甚至要價近6000億元。晶圓製造廠必須承受這麼大的財務與營運風險,還要擔心技術過時,但毛利率若有20~30%就算好了。反觀IC設計、半導體周邊配套業者,卻本小利豐。 「反摩爾定律」就是想改變這樣的失衡結構。黃崇仁期待,晶圓製造的整條供應鏈要建立一套共享利潤、共擔風險的新合作模式。 (三)Open Foundry開放式產線: 力積電在這波全球大缺料的浪潮下,主張行業上下游必須要建立利潤共享、風險分擔的新合作模式。從目前已揭露的訊息來看,聯發科宣佈以16.2億元額度內取得機器設備,回租給力積電,這項罕見的IC設計出資設備、保證產能的模式,力積電期望有更多的合作對象。 黃崇仁面子好大!蔡英文、酈英傑都來了 綜觀本週力積電銅鑼廠動土活動,讓人眼睛一亮的不是只有紅亮體面的典禮現場,還有重量級列席人物。這短短30分鐘的儀式,列席人員包括總統蔡英文、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經濟部長王美花、苗栗縣長徐耀昌,還有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可見黃崇仁強悍的政界關係。人稱「九命怪貓」的黃崇仁歷經起落興衰,談起未來與願景,仍然執著與充滿韌性,「我們在做一個測試,反摩爾定律應該有機會成功,成功的話我會繼續蓋廠,下個地點的話,銅鑼廠隔壁還有半塊地,高雄橋頭也還有一塊。」 黃崇仁帶領力晶寫傳奇 旗下力積電9日登興櫃 2020-12-08 19:45中央社 記者張建中台北8日電 力晶8年前因財務危機股票下櫃,在創辦人黃崇仁帶領下,成功轉型晶圓代工,並償還新台幣1200億元債務,集團旗下力積電將於9日登錄興櫃,創下半導體業傳奇。 黃崇仁表示,力晶股票2012年12月下櫃的時候跟股東講「我要再回來」。現在他要說,「力晶回來了」。 回想起力晶當年股票下櫃,黃崇仁指出,主要是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延伸整個DRAM產業都不行,連力晶技術來源日本爾必達最後都不支倒掉。 當時欠了新台幣1200億元,技術來源也沒有了,黃崇仁說,力晶是99.9%的機率會「掛」,不過,在這逆境中,他想出很多辦法,挽救力晶。 為了維護技術來源,黃崇仁找上美光(Micron),希望美光買下爾必達,為此他還同意美光開出的條件,將持有的瑞晶股份賣給美光。經過努力,爾必達賣給美光,讓力晶技術能夠延續。 力晶能夠自生產DRAM單一產品,轉型成為晶圓代工廠,除了員工的團結,黃崇仁透露,蘋果(Apple)iPhone面板驅動IC的3年訂單也是關鍵,救了力晶一命。 力晶下櫃後歷經8年時間,償還銀行團1200億元債務,又分割重組成力晶科技與力積電,如今力積電已自力研發DRAM技術,並將於9日登錄興櫃交易,準備明年上市。 當前晶圓代工產能吃緊,黃崇仁不僅看好晶圓代工業景氣,對力積電前景也深具信心。黃崇仁帶領力晶集團蛻變成浴火鳳凰,創下半導體業的傳奇。

黃崇仁壽宴直言不虛此生 力晶小股東臉書感歎

20:062020/11/24 中時新聞網 編輯、 呂承哲 、文、財訊雙週刊、林宏達 11月5日,力晶集團創辦人黃崇仁71歲生日,席間,他對力晶集團發展十分欣慰,直說「不虛此生」。有趣的是消息傳出後,力晶小股東們在臉書上獻上祝福,也提醒黃董「記得讓力積電100元,不虛此生」。 其實就在10月,黃崇仁精心打造的力積電公開說明書已經放上公開資訊觀測站,這家公司將在12月登上興櫃。 力積電是把力晶集團在台灣的半導體廠重組,重新上市,目前有3座12吋廠與2座8吋廠,今年7月,還在苗栗銅鑼興建12吋新廠,未來產能可達10萬片。 力積電目前實收資本額為310億元新台幣,最大股東是持股87%的力晶科技,總計持股100萬股以上的大股東,共有90.14%的股份;換句話說,一般中小股東持有的力積電股份總數不到一成。 由於力積電明年將調漲代工價格,明年獲利有機會向上調整。黃崇仁能不能讓小股東也「不虛此生」,就看力積電明年的表現了。 文章來源:財訊雙週刊 (中時新聞網)

中國半導體熱連「天津抓魚的」也要做?黃崇仁直言:缺人缺錢,最重要還缺少這個

2020.10.21 by 採訪中心 美中貿易戰激化,中國彷彿是被叫醒的獅子,傾舉國之力要發展半導體產業鏈,讓台灣產業鏈高度提防,對此,力晶控股集團暨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直白地評論:「沒有團隊,沒有規劃,沒效嘛!」 力晶與安徽合肥政府合資的晶合集成,在合肥設有一座12吋晶圓廠,對與中國合作相當有經驗,如今根據中國媒體報導,中國有9982家半導體公司搶政府補貼,中國把過去補貼LED及面板的預算全挪移到半導體上。 然而挖角台積電大將蔣尚義的武漢弘芯半導體,卻傳出資金不到位,無法再發展,相對中國各地一窩風的半導體大躍進熱,黃崇仁不改嗆辣本性,直言最近他也聽說天津抓魚的也申請要做半導體,正在蓋房子。

黃崇仁分析失敗三原因:只想搞錢就不到位

問到蔣尚義為何沒成功?黃崇仁坦言:「第一個是因為錢,大家是要去搞錢,不是真的要去做,錢當然不到位。」他也認為,由此可知發展半導體,若沒有團隊,沒有規劃,就沒效! 第二個失敗原因是人。他分析,蔣尚義沒有人,做半導體需要一個團隊,就像力晶跟合肥合作是整個團隊進駐,若撤出合肥方將不知道怎麼辦。 第三個觀察則是文化。他分析,台積電半導體做得最好,還打贏三星,是因為有一支有紀律的團隊,努力投入研發,張忠謀的管理制度在中國是沒辦法做的,因為中國文化是打爛仗。 他坦言,投資晶合時就發現做半導體,文化關係很大,力晶也是學習台灣「很規矩,很守法,很努力」才能做好,但中國文化不是這樣,都是在搞錢,聽到錢的聲音或錢的味道,就去拼了,一旦拿到錢很多鳥獸散。 黃崇仁說,中國10年前就在發展半導體,並不是現在才瘋投資,現在算是第二波,而第一波力晶也與合肥政府合資晶圓廠,但他強調,力晶是當時第一波中國半導體熱唯一量產的業者,其他都沒成功。 他認為,中國現在除中芯跟華潤半導體,其他成功的都是台廠所投資(聯發科轉投資廈門廠、台積電南京廠及力晶的晶合),還是要靠台灣的力量。

台灣半導體人才回流,力積電銅鑼廠徵人熱

而有過中國設廠經驗,黃崇仁坦言現在才知道在台灣設廠是最便宜的,回苗栗銅鑼設廠對力晶是最有利的,因為其他地方都沒有人,不夠人,設廠成本也高。 他認為,由於半導體是所有科技業的底線,客戶怕中國無法製造,都跑來台灣,台灣從新竹串連到苗栗、台中、台南、高雄將形成很多科技走廊,台灣將成為保護台灣最重要的力量。 黃崇仁回憶,12年前他是半導體協會理事長時,台灣晶圓代工市占率22%,現在台灣市占率已經到28%,單是製造IC部分,現在每十顆晶片,有有四個在台灣做。 對中國以國家力量發展自有供應鏈,黃崇仁認為,由於設備全掌握在美國手裡,今天中國要自己做設備,能做到多少很值得懷疑,畢竟半導體1960年代才開始發展,到現在50-60年,現在的發展還是靠全世界的力量,中國光靠自己能多快? 談到明年即將動工的銅鑼12吋晶圓廠,黃崇仁笑說,最近人資說很多去中國的工程師回台申請面試,因為過去中國發展沒成功,認為沒搞頭了,都紛紛回來了。 黃崇仁認為,中國發展半導體已經十年了,第一波團隊還比較厲害,現在(台灣)人都回來了,第二波只有錢是不可能發展的。 責任編輯:錢玉紘

力晶董座陳瑞隆辭任 黃崇仁回鍋接任

鉅亨網記者林薏茹 台北2020/08/12 19:26 力晶科技 (5346-TE) 今 (12) 日公告,董事長智仁科技開發公司代表人陳瑞隆,基於個人因素考量,辭任董事長及董事職務,將由力晶集團創辦人黃崇仁,回鍋擔任董座,明 (13) 日起生效。 力晶在 2012 年時,由於每股淨值轉為負數而黯然下櫃,黃崇仁並於同年辭去董事長,由前經濟部長陳瑞隆接任董座。不過,由於陳瑞隆同時也是中石化 (1314-TW) 獨立董事,在今年 1 月初時,中石化前董座林克銘因健康因素退休,董事會推選陳瑞龍接下董座重責,他並於 3 月底,進一步兼任中石化執行長。 力晶表示,陳瑞隆對集團發展貢獻很大,公司非常感謝他,但他接任中石化董座後,可能因業務較繁忙,才辭去力晶科技董事長一職。 力晶科技去年 5 月進行企業架構調整,將旗下三座 12 吋晶圓廠及相關營業、淨資產,移轉給旗下子公司力積電,力晶則轉型為投控公司,目前旗下包括力積電、合肥晶合兩大轉投資事業。 其中,力積電目前分為記憶體、邏輯暨特殊應用產品兩大事業群,晶圓代工產能各半,已於今年 6 月 9 日起停止公開發行,進行母公司力晶減資轉換力積電股票作業,待換股完成後,再申請公發,預計今年第 4 季完成上興櫃相關事宜,隨後積極申請股票上市櫃程序,加速重返資本市場腳步。

【公告】力晶 2020年7月合併營收37.55億元 年增13.26%

日期: 2020 年 08 月 10日 公開發行公司:力晶 (5346) 單位:仟元

《半導體》力晶黃崇仁:愛普記憶體及邏輯整合技術 世界無二能做

【時報-台北電】力晶集團創辦人黃崇仁21日出席邊緣運算聯盟談會時表示,雖然新冠肺炎衝擊全球,但卻是台灣半導體產業最好的機會。至於近期有關愛普股價飆漲,黃崇仁除了重申網傳操縱愛普股價傳言不是事實並將提告,也說明愛普與台積電合作的整合記憶體及邏輯晶片的技術領先,全球沒有第二家能做。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黃崇仁表示,我做了30年的高科技產業,我坦白說,我沒有看過比現在台灣的機會,更好的時刻了。現在雖是最壞的時刻,卻也是最好的時刻,對台灣的半導體產業發展相當有信心。 黃崇仁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看起來這麼嚴重,很多產業都不動,但是半導體產業每天都在推客戶,產能全部滿載,客戶的訂單都沒辦法滿足,所以半導體產業看起來應該是不錯的,IC設計也不錯,台灣很多IC設計股價都飛天了。 力晶集團轉投資愛普近來因股價大漲受到市場關注,今年第一季每股淨利0.49元,但股價最高漲到565元,21日仍以409元作收。黃崇仁表示,愛普的轉型是技術上的創新,營運出現轉機。 業界傳出,愛普與台積電合作,成功試產將DRAM晶圓及邏輯晶圓堆疊的晶圓堆疊(wafer on wafer)先進封裝製程,代表可成功整合記憶體及邏輯IC,並達到最快的運算效率。 黃崇仁表示,全世界就是我們會,沒有第二家,別家邏輯也可以跟愛普合作,台積電也可以跟我做,但是如果要找一家可以做這件事情的,把記憶體放到邏輯裡面去,設計良好,只有愛普跟力晶兩家,沒有這兩家沒辦法做,應該是說有可以看到東西了,我們尊重台積電老大,它說了算話。 黃崇仁表示,力晶集團及愛普是唯一可以提供這種架構的設計服務業者,才能讓台積電成功買單,目前產品已經送樣測試,需要一段時間就會量產。(新聞來源:工商即時 涂志豪)

【公告】力晶 2020年6月合併營收37.58億元 年增39.98%

日期: 2020 年 07 月 10日 公開發行公司:力晶 (5346) 單位:仟元

【專訪全文】從負債1,200億到拚力積電上市 力晶黃崇仁寫逆轉傳奇

花7年時間,讓「力晶」從身負1,200億元債務下櫃到年賺百億元,力晶集團創辦人兼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不但率領力晶成功轉型晶圓代工,還連續6年大賺,今年6月力晶將辦理減資,分割有「小台積電」之稱的「力積電」,並在9月申請興櫃,力拚明年上市。 黃崇仁38歲棄醫從商,半途殺入台灣半導體業,一路走來爭議不斷,但他總是笑罵由人,抱持絕不放棄的信念,被外界稱為「九命怪貓」的黃崇仁日前接受本刊專訪,暢談他大起大落的人生故事。 「人啊!要堅持到底,不能對自己的信心有所懷疑,否則就活不下去。」一身筆挺西裝、接受本刊專訪的黃崇仁,坐在力晶集團總部大會客室的沙發上,回顧自己一生的事業起伏時如此說道。 黃崇仁小檔案
浩劫重生 切割再上市
下週三(24日),力晶股東會將討論減資轉換子公司力積電股票作業,黃崇仁努力培育近7年、由力晶100%持股的力積電,日前暫停公開發行,決定在力晶減資轉換股票作業完成後,於9月向證交所申請興櫃,力拚明年在台股上市。也就是說,仍擁有力晶股票的十多萬股東,可透過這次力晶減資的機會將其換成力積電股票,等明年力積電上市後,就能在台股交易,正式脫離「股票變壁紙」的命運。 「(新冠肺炎)疫情這麼嚴重,我們今年還賺錢算不錯。前陣子,力積電剛開完股東會,決定9月把力晶減資分割(力積電股票)給所有股東,他們拿著力積電股票,9、10月力積電就會申請上興櫃,明年要上市,這個確定的目標不會改變。」黃崇仁重申上市之路的決心。 2012年12月11日,位居台灣記憶體龍頭的力晶,受DRAM(隨機動態記憶體)報價崩盤影響,連續2年大虧900多億元,導致公司淨值轉負,在28萬小股東的咒罵聲,與聯貸銀行的追繳聲中,力晶狼狽下櫃。下櫃這一天,力晶股價只剩0.29元。 當時,包括奇夢達(Qimonda)、茂德都沒撐過DRAM崩盤瘋狗浪,就連南亞科也要靠台塑集團注資2千多億元才苦撐下來,而力晶的技術母廠日本爾必達宣布破產,技術來源斷絕,更是壓垮力晶的最後一根稻草。「一個沒有技術來源、又扛著1,200億元負債的公司,當時99.9%的人都認定,力晶會掛掉。但只有我認為不會。」回顧7年多前驚心動魄的那一幕,黃崇仁依舊語氣平淡地說。 黃崇仁投資版圖
鉅債翻身 年賺上百億
身上背著千億元負債,當時還有行政院主導成立的台灣創新記憶體公司(TMC)虎視眈眈地準備吃下力晶,但黃崇仁卻說:「我每一天都沒有害怕,也沒有失眠過,花5年時間,欠銀行的1,200億元我通通還清,想想看,每天開門就要還1億元,每天欸。」他加強語氣地說。 即使眾人一片不看好,黃崇仁花5年時間,不但還完銀行欠款,更率領力晶集團徹底轉型,從負債千億元到連續6年大賺,2018年更賺逾百億元,去年雖受中美貿易戰衝擊,讓力晶獲利出現頓挫,但黃崇仁直言:「今年絕對賺錢。」 尤其是旗下即將分割上市的晶圓代工子公司力積電,手中訂單更是旺到不行,毛利率高達4成多,還被外界稱為「小台積電」。「今年碰到疫情,我們還是產能滿載,我現在天天在協調,產能到底要給哪一個客戶。」就連亦師亦友的半導體教父─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都對他說:「Frank(黃崇仁)你把力晶轉代工,生意蒸蒸日上,我替你開心。」黃崇仁越講越高興。 問起他這段逆轉之路如何達成?「我做了非常大的轉型,可說沒人做過,從自我製造、銷售、行銷的記憶體廠,轉型代工公司,不只是代工記憶體,邏輯晶片我也做。」黃崇仁回憶。 「剛轉型抵抗力很大,我告訴大家這是唯一生路,所幸員工信任我,現在轉做代工,不管DRAM價格如何變化,做代工受到的影響很小,過去7年,除了去年,每年都賺上百億元,這條路我走對了。」
貴人相助 轉型做代工
除了轉型搏力晶翻身,黃崇仁透露還有貴人相助。當時手中仍有3個廠的黃崇仁,其中P3廠要被銀行法拍,將造成3、4千名員工失業。「當時快過年了,我跟員工保證不會失業,但心裡還在想怎麼辦,後來我找上金士頓的David(孫大衛)幫忙,打算把該廠設備抵押給他,然後力晶再幫他代工。」黃崇仁回憶。 當時,身邊友人勸在美國的孫大衛,不要被力晶拖下水。2週後,孫大衛來台灣打算拒絕。「那天是耶誕夜,David來我們辦公室,還在思索要怎麼回絕我,他一坐下話都還沒說,我就先講:『David,你救了很多人,有了這筆錢,他們都能過年,還幫台灣科技業保留一些實力。』他是個很有義氣的人,當場答應,讓這些人有錢過年。」 隔年7月,金士頓買下力晶P3廠設備,並由力晶代工,50億元現金入袋的黃崇仁有了資金活水,銀行團也逐漸對力晶鬆綁銀根。「後來,韓國海力士的無錫廠大爆炸,造成全球DRAM大缺貨,有力晶幫忙代工,讓David賺了不少錢。」 除了孫大衛解力晶財務的燃眉之急,已逝的前蘋果執行長賈伯斯(Steve Jobs)給的訂單,對要重新站起來的力晶無疑是久旱甘霖。 2010年,蘋果打算找12吋晶圓廠做iPhone手機的面板驅動IC,卻找不到任何一家願意做的代工廠,連台積電都只願意拿8吋廠做,透過日本瑞薩牽線,蘋果找上力晶。「一開始蘋果對我們很不放心,因為公司隨時有可能倒掉,盯得非常緊,從iPhone 4到iPhone 5那3年,我們是唯一的供應商,不僅銀行恢復支持,力晶也慢慢把錢還了。」 棄醫從商的科技大老闆
拒入曹營 結盟台積電
黃崇仁感慨地說:「科技業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回想1997年,賈伯斯不顧一切,堅持回收相容麥金塔的生產授權,讓力捷減少一半的業績,還被蘋果告到瀕臨破產,「當時賈伯斯跟我說:『Frank,你是個好人,但我的技術不會分享給任何人,就只有我能用。』我嗆他違約,賈伯斯卻說:『那你就去告我啊。』力捷差點被他搞死,後來力晶卻因為他而活下來。」 談到力晶轉型晶圓代工,另一重要關鍵,竟與台積電張忠謀有關。在黃崇仁心中,張忠謀是科技業永遠的老大、前輩。1998年力晶順利上櫃,剛好碰上DRAM景氣谷底,隔年,黃崇仁打算增資63億元,市場傳出聯電董事長曹興誠打算吃下力晶,但黃崇仁不願屈服,主動找上張忠謀。 「我單槍匹馬去找張董(張忠謀),跟他說:『如果力晶加入曹營(聯電),對方加五萬片就超過台積電,你就從老大變老二。』2天後,張董打電話給我說:讓世界先進(台積電子公司)跟力晶策略聯盟。」 靠著與台積電結盟,黃崇仁讓旗下的8吋舊廠,轉做晶圓代工,開始嘗到甜頭。「台積電只要8吋產能不足時,就把訂單轉給力晶,在DRAM價格不好時,讓黃崇仁賺了不少。」業內人士透露。
提高產能 銅鑼建新廠
其實,這次黃崇仁以力積電重新上市,就是要向台積電致敬。「2年前,力晶旗下專做代工的8吋廠鉅晶,改名為力晶積成電子(簡稱力積電),去年把3座12吋廠併入力積電,就是要擺脫力晶是一家記憶體公司的印象。」力晶高層不諱言地說。 「現在回想起來,真的是九死一生,我對茂德倒掉感慨很深,很慶幸我能夠走下去。更重要的是團隊,這幾十年來不離不棄,把前途交給我,一關接著一關過。」黃崇仁說。 現在的力晶,除了記憶體、驅動IC晶片代工之外,還切入了感測器、被動元件等代工領域。「我常對員工說,要把力積電打造成下一個台積電,不但服務讓客戶信任、成本有競爭力,現在力積電的毛利率有40%,已經接近台積電(毛利率都在5成以上),力晶有獨立、特殊的技術,是有機會的。」 黃崇仁如此有信心,是因為力晶是全球唯一用鋁製程的晶圓代工廠(台積電、聯電用銅製程),而且同時擁有邏輯晶片與記憶體的製程技術。 碰上新冠肺炎疫情,他是否擔心接下來的景氣?「現在我們只怕產能不足,今年我們也跟政府要了一塊地在苗栗銅鑼,今年會開工,第1階段要投資600億元,全台灣半導體廠大概除了台積電之外,只有力晶在蓋新廠。」看著新廠即將動土,黃崇仁突然嘴角上揚,笑著說:「等我蓋了銅鑼廠之後,就是張忠謀之外,全世界蓋過最多12吋廠的男人。」
出身名門 科技業奇葩
黃崇仁不只在台灣擁有晶圓廠,也在對岸與安徽合肥市政府合作成立「晶合集成12吋晶圓廠」,目前力晶持股41%,未來也打算在陸股上市,隨著大陸半導體需求起飛,又將成為黃崇仁口袋的小金雞。 在台灣科技業打滾超過30年,今年71歲的黃崇仁,一直是同業眼中的「異類」。相對同業幾乎是工程師出身,黃崇仁卻是富貴人家之後,父祖輩在台灣歷史都是赫赫有名人物。黃崇仁祖父黃純青是前清舉人,也是位極富名望的本土詩人;日治時期,黃純青先後擔任過台北州協議會員、總督府評議會員,戰後國民政府來台,又先後當過省議員及省府顧問。 他的父親黃當時,則負笈日本東京帝大研習醫科,回台後在台大醫學院任教外,也是台北知名的皮膚科權威。至於黃崇仁的母親許碧瑜,則是板橋林家大掌櫃許丙之女,家族人脈更是豐厚,除了與板橋林家關係匪淺外,包括基隆顏家、新光吳家,以及鹿港辜家都是黃家姻親。「力晶位於北市南京東路的總部大樓是黃家物業,光收租1年就幾百萬元,他這輩子可當個悠閒的員外,根本沒必要闖蕩科技業。」跟著黃崇仁多年的老臣形容。
棄教從商 挺過大風浪
家境優渥的黃崇仁,前半生更是一帆順遂。從建中、台大物理系畢業,又赴美國紐約攻讀醫學博士,先在台北醫學大學任教十多年,還當過生理學系主任,包括知名皮膚科醫生蔡仁雨在內,不少台灣名醫都是他的學生。卻在38歲那年毅然棄教從商,一腳踏入科技業。 「我跟很多人不同,我家庭環境跟受的教育都很好,我祖父詩人、外祖父名人,像我這樣的人很少混高科技的。」問他投入科技業的緣由,黃崇仁笑著說:「我念醫學博士畢業,準備找醫院當醫生,但爸爸跟我說:『做醫生要一個個看(病人),你不適合。』指導教授更直接說:『Frank,你很聰明,該學做生意。』」 一向是人生勝利組的他,投入科技業後歷經大風大浪,1998年力捷爆發財務危機、2012年力晶下櫃,同業常用「九命怪貓」來形容他,聽起來有點貶抑的意味,但黃崇仁絲毫不以為意。「這句話代表著:『我很有堅持跟毅力』。」從求助張忠謀到孫大衛挽救力晶危亡,黃崇仁就算背著千億元債務,也選擇承擔。 談到人生起伏,坦承會看命相的黃崇仁突然說:「我是七殺帶命,但我不會死。」原來18年前(2002年),他的人生同時遇上多項衝擊,「有一天肚子不對勁,去和信醫院檢查,醫生一看說不行要開刀,醒來後醫生說:『你得了癌症(大腸癌二期)。』平常人早就嚇死了,我只問有沒有清乾淨?」
人生多彩 做喜歡的事
他就算去醫院開刀、做化療,整整6年,公司只有4個人知道,直到康復後黃崇仁才對同仁公開。「同時還因(旺宏)內線交易案被特偵組偵辦,差點要被羈押進看守所,最後2千萬元交保,很多老闆碰到都屁滾尿流了,我卻冷靜到律師都佩服。」黃崇仁回憶。 個人身體健康拉警報,又遇上官司纏身,公司也爆發財務危機,一連串的打擊同時降臨,卻都沒擊垮他。「全台灣沒有人的命,像我這麼複雜、那麼奇怪。我也沒破產,茂德跟爾必達都倒了,我只有下櫃,現在公司(力積電)要重新上市,最感謝員工們願意相信我。」 就連黃崇仁的父親都曾說:「你根本不需要去做那麼辛苦的工作。」但問他如果能重來,會如何選擇?「當然還要再來1次,到了我這年齡,什麼大風大浪都見過,我喜歡做的事都做到,當了老師,加入半導體業,現在還在投入5G、AI、生技醫療等新事業,這輩子我比很多人都多彩多姿,沒什麼好抱怨的。」

台積、力晶設廠苗栗 半導體聚落可期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前天通過重大決議,核准在苗栗縣竹南科學園區建廠第一期經費,總投資額共三千億元。力晶也將斥資二七○○億元在苗栗興建晶圓廠。苗栗縣政府及立委陳超明昨天都表示,將提供最大的行政協助,以利台積電及力晶早日設廠營運,帶動地方經濟。 縣府表示,台積電將逐步分期分區興建在竹南科西側,緊鄰兩大街廓十四餘公頃的先進製程封測廠興建案,初估總投資額約三千億元。工商發展處指出,預計五月底前台積電將遞件,申請北側街廓七點七八公頃廠區雜項執照,六月申請建造執照,約明年中完工,後年量產。 陳超明在臉書宣布好消息,他說,台積電竹南廠將是全世界第一個晶圓廠商自設的先進封測廠,在地方殷殷期盼下,多年努力終開花結果,希望台積電能盡速設廠,創造產業發展及就業機會;在資格符合的情況下,希望台積電徵選人才時可優先考量錄用苗栗子弟。 除台積電外,苗栗縣工商發展處表示,力晶科技轉投資的力晶積成電子製造股份有限公司,也將斥資二七○○餘億元在銅鑼科學園區興建晶圓製造廠,目前正辦理園區租地作業中,竹科管理局並配合設廠,發包提升園區汙水處理能力工程。 工商發展處期許未來苗栗縣半導體上、下游及周邊產業,因台積電、力晶積成的設廠營運,形成半導體產業聚落。縣府工策會、招商馬上辦中心及全栗招商服務站所組成的招商引資「鐵三角」,將持續列管兩大投資案後續進度,追蹤辦理。 力晶 去年每股虧1.36元 力晶科技昨(30)公布2019年財報,稅後淨損42.95億元,每股淨損1.36元。力晶表示,去年受美中貿易戰影響,DRAM市況不佳,影響公司的代工價錢,且力晶一半產能是DRAM代工,另一半是邏輯IC代工,在產業疲軟之下,連帶影響營運。 力晶表示,展望本季和第3季營運,目前看起來8吋、12吋都是滿載,第2季整個季度滿載狀況,第3季能見度也還不錯,主要是因為宅經濟發酵,平板、通訊、感應器等需求不錯,客戶訂單穩健甚至積極,因為力晶在供應鏈的最上游,終端產品必須提前備料,因此對關鍵的原料、晶片會超前布署。 力晶集團旗下晶圓代工廠力積電日前也公告去年財報,受到貿易戰衝擊,產能利用率下滑,記憶體市況不佳等影響,去年全年稅後虧損14.8億元,每股淨損0.94元。 愛普攜手台積 合攻AI商機 轉型為利基型設計和矽智財(IP)授權的愛普(6531),傳出將與台積電合作邏輯與高頻寬DRAM整合晶片,近期已完成產品設計,並完成後段封測,本月中將送樣給客戶,有助愛普今年營運獲轉機。 愛普和台積電針對DRAM與邏輯晶片整合已進行相當長的時間,但愛普在上月法說會時,針對此合作案三緘其口,愛普執行長陳文良當時避重就輕強調,「相關晶片已有多家要求合作,但細節不便透露。」 市場傳出,愛普與台積電合作第一顆整合邏輯和DRAM的晶片主要應用於AI人工智慧,以利伺服器快速擷取用戶所需資訊,雙方在本月已完成產品設計定案及後段封測,預定月中開始送樣給客戶進行驗證,愛普昨天股價受此激勵,一度攻上漲停價107元,終場收104元,大漲6.3元,但愛普和台積電均不願對市場傳言發表任何評論。 愛普若與台積電的合作案正式送樣,將可打開更多晶片廠導入在台積電或力積電投片,愛普則透過提供委託設計服務和IP授權,從代工廠晶圓出貨,獲取可觀收益。 愛普去年全力強攻在邏輯處理晶片設置嵌入式記憶體的運算記憶體,甚至大張旗鼓舉辦發表會,被視為母公司力晶集團搶攻AI人工智慧和物聯網商機的祕密武器,強調把邏輯元件中核心處理器直接和DRAM整合在一起,省掉兩項晶片過去要靠輸出訊號陣列(I/O),可大幅提升傳輸速效,並降低耗能。 愛普當時即秀出首家客戶法商Upmen公司率先採用該公司的設計晶片;之後台積電也與愛普密切合作,瞄準AI和物聯網客戶。 趁勢再起 力晶 、茂德成功轉型 力晶、茂德科技兩家昔DRAM大廠曾風光一時,卻又像難兄難弟,都因負債超過千億元、並慘遭股票下櫃。但逾10多年來,從困境中求生,力晶成功轉型為年獲利百億元的晶圓代工廠,預計2021年以「力積電」之名重返上市;茂德去年底重整完成,新引進金士頓、漢民等知名法人股東,也轉型IC設計公司,新茂德將在成長性高的智慧製造、物聯網領域先求站穩腳步。 力晶原是台灣DRAM業霸主,但2008年金融海嘯衝擊DRAM價格慘跌。力晶大虧千億元以上,即使大幅減資,2012年底每股淨值仍由正轉負,淪落至股票下櫃地步。 茂德更慘,本來是DRAM業體質不錯的公司,也因2008年金融風暴,引發財務危機,債台高築到超過千億元,硬撐到2012年3月底被迫下櫃。晶圓廠與設備陸續賣掉還無法償還債務本息,同年經法院裁定准進入重整。 DRAM業哀鴻遍野,當時曾發生一段插曲,國外技術母廠美商美光、日商爾必達都來台尋求合作機會,「聯日抗韓」或「聯美抗韓」成為政策兩難的抉擇。政府除了紓困台灣DRAM廠之外,行政院也有意出錢出力整合DRAM廠,主導成立「台灣創新記憶體公司(TMC)」。但業者各有立場,社會對政府出錢也有爭議。後來,TMC推動沒有著落,DRAM廠整併計畫落空,爾必達也破產,進而被美光吃下,美光變成全球第三大DRAM廠。 力晶近6年每年獲利百億元 每股淨值逾15元 力晶逃過被整併後,為了償債與存活,將3座12吋廠轉型代工,其中1座廠設備先賣給金士頓變現,再幫金士頓代工生產DRAM,另在台積電(2330)創辦人張忠謀首肯與協助下,2座12吋廠跨入高壓製程的驅動IC、電源管理IC製造。在兩位大貴人鼎力相助,力晶成功轉型為晶圓代工後,近6年每年獲利達逾百億元,不僅已償還債款,每股淨值超過15元。 考量過去財務不佳、形象受損,力晶預計2021年以「力積電」之名重返上市。因應重返上市計畫,力晶去年9月將100%持股子公司鉅晶電子改名為力晶積成電子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力積電);今年5月1日起,力晶3座12吋晶圓廠及相關營業、資產讓與力積電。力積電原本有兩座8吋廠,再加上受讓的3座12吋晶圓廠,力積電變為台灣第3大晶圓代工廠。 茂德轉型IC設計 去年重整完成 茂德去年11月終於獲法院裁定重整完成,將未受償重整債權餘額512.09億元認列為債務整理利益,用來彌補帳上累計虧損。熬過長達6年的重整期,茂德重新出發,轉型IC設計的員工數約80多名,目前資本額4.5億元,引進金士頓、漢民、東友等新法人股東,邁入「新茂德」時期。 茂德董事長陳民良表示,茂德擁有過去的記憶體技術基底,高達800多個專利,勝過一般IC設計公司。近幾年,努力開源節流,在金士頓支援DRAM貨源之下,以工程附加價值高的特殊型DRAM為主業,先求養活公司,再發展出毛利較高的智慧製造的物聯網技術服務,包括藍芽無線通訊模組、無線射頻辨識(RFID)。目前已爭取過諸多運動賽事訂單,也成為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的供應商之一;茂德目前小有獲利,陳民良低調地認為,等公司站穩腳步後,再考量是否重新掛牌,目前沒有時間表。

力晶股東會順利完成 原股東將以10.5元認購力積電

力晶科技(5346)今日舉行股東會順利落幕,所有的議案均照案通過,力晶小股東關心如何以多少價格認購力積電的部分,據了解,力晶的小股東將可以10.5元價格認購力積電現金增資案。另外,今股東會也通過股利政策,每股配發0.5元現金以及3元股票股利。 為配合力積電未來上市申請相關股權分散規劃作業,以及讓力晶全體股東享有力積電經營成果,力晶今日股東會通過放棄力積電現金增資認股權利,由力晶全體股東認購,原股東每仟股可認購159.581787股。據了解,每股認購價格為10.5元。 力積電因應上市作業將進行現金增資45億元,由於目前力晶小股東人數仍有26.9萬人之多,不少小股東終於等到力晶要重返上市,但上市的主角卻變成了力積電,所以小股東都關心手中的力晶股票如何變成力積電。 另外,現場有小股東關心力晶與力積電的換股比例,力晶創辦人黃崇仁表示,這是明年的事,換股比例預計明年股東會前才會出來。 力晶去年合併營業收入淨額為499.2億元,稅後淨利106.8 億元、每股盈餘4.44元,相較於前一年度,營業收入成長7.8%、稅後淨利成長32.3%,回顧過去連續6年均有不錯的獲利表現,也逐步落實穩健經營的腳步。 黃崇仁表示,去年下半全球貿易形勢動盪、手機等行動裝置成長趨緩,影響了產能利用率,致使力晶毛利率較前一年微降 1.1%至30.6%,營業成本則增加9.5%至346.6億元。 另外,去年度因擴大研發投資與擴建苗栗竹南新廠管理費用增加,營業費用也年增39.3%至68億元。但因產品代工價格上漲、認列大陸合肥晶合公司的技術授權收入,力晶去年營收與稅後淨利仍顯著成長。 據研調機構IHS Markit統計,力晶續居全球晶圓代工廠第5強(Pure-Play Foundry Company)。 為了有效整合公司資源,聚焦晶圓代工事業,力晶已於今年5月1日進行企業架構調整,把旗下3座12吋晶圓廠及相關營業、資產讓與100%持有之力晶積成電子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力積電),整併後的力積電擁有3座12吋廠、2座8吋廠及逾6000名員工,將以自有獨特產品技術(product technology)的專業晶圓代工廠產業定位,期能重返台灣資本市場。 黃崇仁表示,企業架構調整後,力晶轉型為投資控股公司,而力積電在重返資本市場後將以單純的資產、財務體質和明確的產銷定位,專注晶圓代工本業,善用多重籌資管道,增加未來產能擴張所需的資金調度彈性。同時,力積電也能逐漸透過股東增資循環,更有效爭取往來金融機構的支持。 展望未來,力晶與力積電將共同努力執行以下經營策略,第1,深化與國際大廠研發、代工合作,建立長遠互補共贏機制。第2,累積多元製程能力,發展以邏輯與特殊產品、以及記憶體為主之代工製程平台。第3,厚植研發技術實力,同時積極掌握低成本競爭優勢。 第4,致力於開發全球領先的先進技術,特別是邏輯與記憶體產品的整合技術。第5,爭取Computing Memory、精準醫學、特殊記憶體、多元化高階sensor、車用IC、AIoT與AR/VR等新商機。 第6,持續深化台灣半導體製造基地之投資,同時掌握大陸半導體市場成長與國產化趨勢,發揮晶合廠效益。 力晶以往透過穩健的財務規劃與精準的執行力,已建構穩健的營運模式,並展現良好的獲利能力。企業結構順利調整後,力晶將結合力積電、大陸晶合等產銷資源,以技術精益求精、經營穩定獲利為目標。 0917-559-001 陳先生<—-手機點我即可撥號 力晶12吋昨併給力積電 擬增資4.5億股與重返上市 力晶集團啟動上市規畫,五月一日起將力晶科技的三座12吋晶圓廠及相關營業、資產讓與8吋廠子公司力積電,力積電成為擁有三座12吋晶圓廠、二座8吋廠的晶圓代工廠,也搖身一變為台灣第三大晶圓代工廠,總員工數近7千人,力晶集團預計2021年以「力積電」之名重返上市。 力晶集團因應重返上市計畫,去年9月將100%持股子公司鉅晶電子改名為力晶積成電子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力積電),五月一日起力晶科技併入力積電底下,人事組織也新改變,力積電董事長為黃崇仁、副董事長蔡國智,總經理由謝再居擔任。力晶科技董事長仍為陳瑞隆、總經理 王其國。 力晶科技將於5月31日召開股東會,討論重要議案包括力積電股票上市相關作業與認購現金增資案,規劃力積電將現金增資總金額4.5億股(相當45萬張股票),其中13.5%保留給力積電員工認購,86.5%、計3.89億股由力晶認購,等於力晶原股東每1000股可認購159.58股,持有100張力晶股票可認購15.9張力積電,認購價多少?市場傳言每股10.5元,目前力晶在未上市的股價約16元多。 力晶原來是台灣DRAM業霸主,但2008年金融海嘯衝擊DRAM價格慘跌,力晶大虧千億元以上,2012年底每股淨值由正轉負,淪為股票下櫃與進入銀行監管財務的紓困窘境,近30萬名股東手中股票頓時變壁紙;力晶創辦人黃崇仁後來還以每股0.3元價格公開收購力晶股票,收購高達逾4億股、約20%股權。 力晶下櫃前,曾經減資2次,減資額達683.11億元、減資幅高達75.5%,目前資本額約為241億元;近6年轉型為晶圓代工後,力晶每年獲利達百億元水準,不僅已償還債款,每股淨值超過15元。力晶小股東早已組自救會,積極要求公司早日提出上市申請,力晶集團董事長黃崇仁之前公開回應,力積電預計明年登錄興櫃,2021年重返上市。 力晶12吋廠 完成讓與力積電 力晶集團近年來積極推動重新在台股上市計畫,5月1日起,已將力晶科技的三座12吋晶圓廠及相關營業、資產讓與子公司力積電,力積電成為台灣第三大晶圓代工廠,力晶集團預計2021年以「力積電」之名,台股重新上市。 力晶小股東最多時,曾超過30萬人,即使力晶已下市多年,小股東仍有多達27萬人之多,股東人數在台灣公開發行公司排名15名左右,近幾年來,小股東們透過網路組成自救會,積極要求公司早日提出上市申請,力晶集團董事長黃崇仁之前公開回應,力積電預計明(2020)年登錄興櫃,2021年重返上市。 力晶集團持續推動規劃在台股重新上市計畫,力晶去(2018)年將100%持股的子公司鉅晶電子,改名為力晶積成電子(簡稱力積電),今年5月1日起人事組織也進行調整,力積電董事長為黃崇仁、副董事長蔡國智,總經理由謝再居擔任。力晶科技董事長仍為陳瑞隆、總經理為王其國。 力晶集團5月1日起,將力晶科技的三座12吋晶圓廠及相關營業、資產讓與子公司力積電,力積電原本就擁有兩座8吋廠,再加上此次受讓的三座12吋晶圓廠,一舉成為台灣第三大晶圓代工廠,目前員工總人數近7,000人。 力晶目前資本額約為241億元,近幾年轉型為晶圓代工後,力晶近幾年來,每年獲利達百億元水準,不僅已償還債款,每股淨值超過15元。 力晶科技將於5月31日召開股東會,討論重要議案包括力積電股票上市相關作業與認購現金增資案,規劃力積電將現金增資總金額4.5億股,其中13.5%保留給力積電員工認購,另外,86.5%約3.89億股由力晶認購。 力晶執行長黃崇仁喊話 以力積電之名重返上市 力晶科技轉型晶圓代工有成,去年獲利逾100億元,連續6年每年達到獲利百億元目標,力晶集團執行長黃崇仁透露,集團計畫明年由改名後的力積電申請登興櫃,預估2021年重返上市。 黃崇仁透露,力晶轉型晶圓代工後,目前接單狀況很好,內部估算去年獲利再度超過百億元,每股純益逾4元,但實際數字仍需等會計師簽證及董事會通過,並 積極規劃重返上市。 他透露,力晶集團內部已啟動上市規畫,旗下100%控股的8吋廠子公司鉅晶更名為力積電;今年中把力晶科技的三座12吋晶圓廠及相關營業、資產讓與力積電。 明年將擁有3座12吋廠、2座8吋廠及逾6000名員工的力積電,將以自有獨特產品技術的專業晶圓代工廠的產業定位,登錄興櫃,預估2021年在台灣重新上市。 黃崇仁強調,力晶轉型晶圓代工,無法和台積電一樣拚先進製程,卻找到由原本累積極豐富的記憶體製造經驗,在利基型市場中找到一片天。 隨著5G、物聯網、車聯網等應用時代來臨,他強調,過去很多集中在伺服器處理的大數據,未來會改由終端產品就具備處理能力,都給力晶大展身手的好機會。 他透露,力晶目前正與以色列公司合作開發整合DRAM、微處理器、快閃記憶體和部分連網晶片的整合型記憶體,內部將這項產品定位為運算記憶體,預料今年導入試產。此外,力晶也積極開發磁阻式隨機存取記憶體(MRAM),但目前不便透露合作開發廠商。 黃崇仁表示,5G商轉後,對具運算功能的記憶體將呈百倍速度爆發,力晶集團也積極爭取蘋果供應鏈的驅動IC廠重回力晶投片,加上生技晶片未來在醫療檢驗市場應用量相當驚人,這也是力晶決定啟動在苗栗銅鑼新建全新12吋廠關鍵。 力晶寫驚奇 連六年賺百億 力晶科技轉型晶圓代工有成,內部估算去年獲利逾100億元,連續六年達到獲利百億元目標,寫下記憶體廠轉型晶圓代工的驚奇一頁。 力晶集團執行長黃崇仁透露,集團計畫明年由改名後的力積電申請登興櫃,預估2021年重返上市。 力晶曾在台灣DRAM業叱吒風雲,但也因DRAM價格崩盤,重重跌了一大跤。2008年因嚴重虧損,導致股票下櫃。 黃崇仁透露,力晶轉型晶圓代工後,目前接單狀況很好,內部估算去年獲利再度超過百億元,每股純益逾4元,但實際數字仍需等會計師簽證及董事會通過,並積極規劃重返上市。 他透露,力晶集團內部已啟動上市規畫,旗下100%控股的8吋廠子公司鉅晶更名為力積電;今年中把力晶科技的三座12吋晶圓廠及相關營業、資產讓與力積電。 明年將擁有三座12吋廠、二座8吋廠及逾6,000名員工的力積電,將以自有獨特產品技術的專業晶圓代工廠的產業定位,登錄興櫃,預估2021年在台灣重新上市。 黃崇仁強調,力晶轉型晶圓代工,無法和台積電一樣拚先進製程,卻找到由原本累積極豐富的記憶體製造經驗,在利基型產品找到一片天。 隨著第五代行動通訊(5G)、物聯網、車聯網等應用時代來臨,他強調,過去很多集中在伺服器處理的大數據,未來會改由終端產品就具備處理能力,都給力晶大展身手的好機會。 他透露,力晶目前正與以色列公司合作開發整合DRAM、微處理器、快閃記憶體和部分連網晶片的整合型記憶體,內部將這項產品定位為運算記憶體,預料今年導入試產。此外,力晶也積極開發磁阻式隨機存取記憶體(MRAM),但目前不便透露合作開發廠商。 黃崇仁表示,5G商轉後,對具運算功能的記憶體將呈百倍速度爆發,力晶集團也積極爭取蘋果供應鏈的驅動IC廠重回力晶投片,加上生技晶片未來在醫療檢驗市場應用量相當驚人,這也是力晶決定啟動在苗栗銅鑼新建全新12吋廠關鍵。 力晶結盟法商 速效運算晶片將問世 法商upmem為記憶體中處理(PIM,Processing in Memory)解決方案新創公司,日前與力晶科技正式簽約,生產「20倍速效運算晶片」,upmem執行長Gilles Hamou在專訪中表示,力晶給予很大的發揮空間,趁半導體景氣欠佳之際,其產能釋出正好成雙方養兵良機,新品可望成為搶攻科技下世代利器,共創雙贏。 為搶攻大數據及AI商機,upmem擁記憶體內運算技術,專注於高效能運算解決方案,這次新品針對需要大量存取交換資料的運算架構進行優化,在晶片設計上納入大量DPU(數據處理裝置 data processing unit),以加速處理需求大量存取記憶體的計算,速度高出傳統20倍,是具運算能力的記憶體。 upmem2015年成立於法國格勒諾布爾(Grenoble),隨法國當局積極向海外推動科技合作,於2016年來台交流時與力晶科技結緣。雙方在歷經1年多的磋商後,決定攜手催生20倍速效運算晶片,預計明年4月產出、5月中旬認證,最快6月正式上市。 Gilles Hamou指出,合作夥伴擁大廠製造優勢,在原料、設備等製造方面可全力配合,研發及銷售方面則由upmem負責,主要市場瞄準美國與歐洲,目前也已獲得美國硬碟大廠威騰電子的支持。 海峽兩岸半導體產業可優勢互補實現共贏 近日,首屆全球IC企業家大會暨第十六屆中國半導體博覽會(IC China2018)在上海舉辦期間, 2018年海峽兩岸(上海)集成電路產業合作發展論壇於近日同期舉辦。 上海市集成電路行​​業協會會長張素心表示,天然的地緣優勢以及兩岸IC產業的互補性,為兩岸IC產業合作締造了良性發展平台。一方面,中國大陸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與集成電路消費市場,是全球電子產品出貨量最大的地區之一,巨大的應用市場帶動了IC設計、製造、封測等各個環節的共同發展,投資軟硬件環境日趨完善。 同時,中國台灣的電子產業經過30多年的成長和積累,無論電子終端產品的設計和製造,還是IC產業鏈的建設都已形成比較完整的產業體系,在IC製造服務領域處於領先地位,值得大陸產業界學習借鑒。 力晶集團總裁黃崇仁將半導體新一輪發展動能總結為“大人物(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大人物”為存儲器、高性能處理器、特定用途系統晶片的發展注入活力,為半導體產業帶來新的商機。AI需要芯片和算力的支持才能模擬人腦機制,人腦是多程的,處理信息幾乎沒有延時。 而過去四十年,存儲和邏輯器件是分開的,信息需要在存儲和CPU之間流動,這並不符合人腦的處理機制,存儲與邏輯器件需要更深入的融合。由於DRAM和邏輯器件的製程和製作技術有所區別,在內存中加入邏輯單元並不容易,需要半導體廠商的更多探索。 上海華力微電子有限公司總裁雷海波表示,兩岸半導體行業相互依存。2017年中國台灣半導體產業出口值佔中國台灣總出口值的29.1%,其中對中國大陸和中國香港的出口達到512億元,佔比55%,中國大陸及中國香港已成為中國台灣半導體出口的主要市場。同時,大陸及香港地區也是中國台灣半導體產業最大的進口市場,2017年佔中國台灣IC總進口的36.7%。他指出,兩岸可以在市場、技術、人才、資金、資源五個方面優勢互補,實現“同芯同行,共展共贏”。 聯發科技集團副總經理高學武指出,兩岸半導體發展有五個重點。 首先是EUV技術,EUV能夠推動7nm之後SoC製程的發展,但在節約成本、降低耗能方面還存在困難,需要陸續克服;其次是“打破”摩爾定律的限制,通過異質整合滿足芯片系統整合和芯片微小化的需求;第三是5G,5G的高頻寬能容納更多用戶,促進物聯網發展,但5G芯片成本較高,需要市場的洗禮;第四是人工智能平台,隨著AI向更新、更廣、更高效的方向發展,用戶的智能裝置越來越多,會催生更多的應用場景;最後是自動駕駛,一部車子用到的智能半導體器件預計是手機的15倍,包含巨大商機。 高學武表示,他希望兩岸互信、互補、互利、互惠,抓住新的市場機遇,共同發展。 中國RISC-V產業聯盟理事長戴偉民表示,在後摩爾時代,DSA(專有領域架構)和RISC-V將為計算機架構領域注入創新活力。DSA通過針對專有領域的應用特點裁剪架構,達到更高的執行效率,能更高效地利用帶寬並消除不必要的精確度。RISC-V有專用指令、標準擴展指令、基準指令三個層次,正在行成國際生態,有望為構建繁榮、創新的CPU架構帶來機遇。 通富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石磊指出,兩岸產業具有較強的互補性。中國大陸具有廣闊的市場、充沛的資金、推動發展的策略和豐富的人力資源,中國台灣則擁有半導體人才、獨立開發技術的能力和形成經濟規模的產能,希望兩岸在半導體領域保持開放、緊密配合,建立更加廣闊的合作空間。 日月光集團副總經理郭一凡表示,計算能力是促進集成電路持續發展的動力。數字技術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計算,第二個階段是信息,第三個階段是將要到來的智能化時代,三個階段的主要區別是計算能力的增進。在智能化時代,大數據和計算能力的邊緣化變得更加關鍵,尤其對於無人駕駛等實時決策場景。在產業集中度不斷擴大的情況下,兩岸應有更多合作共贏的領域和機會。 〈黃崇仁開講〉半導體庫存調整至明年Q1 Q2起需求回溫 力晶集團董事長黃崇仁今 (5) 日受訪表示,半導體目前沒有景氣寒冬,市場只是滿手庫存,因此各廠正處於庫存調整狀態,預期調整期是今年第 4 季至明年第 1 季,第 2 季起需求就可回溫,對後市沒有看得太悲觀。記憶體方面,DRAM 除供給轉佳,多元化應用需求也持續看增,短期市場有些挫折,但長線仍看好。 歐系外資近來下修對明年半導體產業看法,認為產業將步入景氣寒冬,對此,黃崇仁表示,半導體目前沒有景氣寒冬,只是市場滿手庫存,各廠正處庫存調整狀態,對後市沒有太悲觀。 黃崇仁認為,台積電 (2330-TW) 是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與 IC 供應商,只是產業正在調整庫存,導致明年第 1 季產能鬆動。至於力晶集團旗下鉅晶,目前產能利用率仍高達 100%,需求熱絡,他也說,庫存調整時期,有些大廠稼動率可達 8 至 9 成,但二線廠商則掉到 6 至 7 成,多少都會受到影響。 對於 DRAM 市場後市展望,黃崇仁上月底出席「2018 TSIA 年會」曾指出,明年在市場沒有太多新產能開出下,下半年可預期將會「很厲害」,DRAM 又會開始缺貨。 除供給面因美國出手打擊中國 DRAM 發展而轉佳外,黃崇仁今日也說,DRAM 多元化應用持續看增,包括資料中心、物聯網與人工智慧等需求都看漲,雖然短期有挫折,但長線市況仍看佳。至於 Flash 則是受供過於求影響,庫存去化時間較緩慢。 研調:第三季DRAM產值再創新高,惟原廠獲利恐已觸頂 根據TrendForce記憶體儲存研究(DRAMeXchange)調查顯示,2018年第三季DRAM整體產業營收季成長9%,再創280.02億美元歷史新高。然原廠獲利能力隨著第三季平均銷售單價的漲幅已大幅收斂,原廠獲利能力恐已觸頂,第四季將隨著價格回檔。 DRAMeXchange表示,觀察第三季各產品別的報價走勢,除了繪圖用記憶體(graphic DRAM)受到虛擬挖礦(cryptocurrency)需求驟減與基期太高的影響,出現3%左右的跌幅,以及消費性市場應用主流DDR3因需求轉弱而率先走跌外,其餘主流應用別的記憶體(包含標準型、伺服器、行動式記憶體)維持0-2%的季漲幅。 DRAMeXchange指出,有別於過去兩年多來營收成長主要由報價上揚所帶動,由於DRAM產能已在下半年陸續開出,第三季價格漲幅基本已接近持平,因此營收成長主要來自於位元出貨量的持續提升。 展望第四季,十月份的DRAM合約價已經正式走跌,除了宣告DRAM價格漲勢告一段落,供過於求加上高庫存水位的影響,導致價格跌幅劇烈。預期在供給端、通路端、採購端庫存尚未去化完全前,2019年第一季的合約價恐將面臨更大的跌價壓力。 觀察原廠獲利能力,即便第三季平均銷售單價的漲幅已大幅收斂,然各廠持續靠著轉進先進製程優化成本結構,使得營業利益率仍較前一季上揚。 台系廠商部分,南亞科(2408)第三季出貨量小幅下滑,營收季減3.7%。不過在20奈八的成本效益帶動,營業利益率由上一季的46.8%大幅提升至51.0%。然而,受到DRAM報價反轉向下影響,加上南科擴廠的折舊費用要開始攤提,獲利能力要再攀升恐有一定壓力。 力晶科技由於第三季轉移較多產能至獲利較好的SLC NAND與非DRAM代工產品,因此本身DRAM營收較上季下滑13.3%;華邦電(2344)DRAM營收約持平,出貨量和平均銷售單價皆呈現穩定。 從營收角度觀察,DRAMeXchange指出,在產業邁向反轉之際,小廠受到的衝擊較龍頭廠來的即時且劇烈,因此大小廠商的表現在第三季開始出現分歧。產業龍頭三星受惠於新增產能逐漸放量,位元出貨成長顯著,儘管平均銷售單價未有明顯變化,但營收仍較上季成長13.6%,來到127.3億美元的新高,在三大廠中表現最為亮眼。SK海力士在產出提升及平均銷售單價小幅上揚1%的挹注,營收季增6.0%至81.5億美元。兩大韓廠營收市占分別為45.5%與29.1%,合計約74.6%。 美光集團維持第三,銷售單價約略持平,但位元出貨提升帶動營收為59.2億美元,季成長6.8%,市占率約略持平在21.1%。 0917-559-001 陳先生<—-手機點我即可撥號 力晶集團組織重整 2020年重返資本市場 力晶集團昨(4)日宣布展開企業架構調整,旗下8吋晶圓代工廠鉅晶電子更名為力晶積成電子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力積電),並計畫明年收購力晶科技所屬的3座12吋晶圓廠,2020年力積電將以專業晶圓代工產業定位,在台灣爭取重返資本市場。 曾為台灣DRAM產業龍頭的力晶科技,自2008年起歷經全球DRAM景氣低潮嚴重虧損導致股票下櫃,但之後成功轉型晶圓代工廠,並繳出5年累計獲利逾500億元佳績。力晶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黃崇仁表示,為長期投資台灣、謀求員工與股東最大利益,過去幾年力晶一直低調規劃未來策略方向,此次公開的企業架構調整是重新出發的第一步。 力晶科技昨日將100%持股的8吋晶圓代工廠子公司鉅晶更名為力積電。力晶表示,將於2019年將力晶科技的3座12吋晶圓廠及相關營業、資產轉讓與力積電。也就是說,力積電2020年將擁有3座12吋廠、2座8吋廠、及逾6,000名員工的專業晶圓代工廠,並將以自有獨特產品技術的專業晶圓代工廠的產業定位,在台灣申請重回資本市場,並於銅鑼科學園區建設新12吋廠逐步提升產能。 黃崇仁指出,由於同時掌握記憶體、邏輯和多元化整合製程技術,過去力晶一直以獨特定位立足於晶圓代工市場,未來力積電在技術研發方面,將積極與歐、美及日本大廠合作,朝向高階的生物科技、人工智慧與半導體晶片技術的連結,及金氧半場效電晶體(MOSFET)、車用電子等成熟技術的優化,以上下合擊策略打造力晶專業晶圓代工廠新定位,徹底擺脫以往金融界、投資人乃至於一般社會大眾視力晶為DRAM、IDM概念股的老舊形象。 針對力積電的長期發展,黃崇仁表示,該公司重返資本市場後將以單純的資產、財務體質以及專業晶圓代工的明確定位,專注投資本業,善用多重籌資管道,增加未來產能擴張所需的資金調度彈性。力積電也能逐漸展開股東增資循環,更有效爭取往來金融機構的支持。另外,力積電將會負責執行銅鑼科學園區內的12吋晶圓廠興建、營運,持續強化在專業晶圓代工領域的布局。 半導體業前景看俏 掀起相關設備廠掛牌熱潮 半導體產業前景看俏,台積電(2330)、華邦電(2344)以及力晶以及封測大廠力成(6239)都選擇加碼投資台灣,台系廠商掌握全球半導體產業脈動,近來也掀起新一波相關設備、系統廠務工程業者的掛牌熱潮,包括擁有40年資深經歷的均華(6640)以及台積電長期配合廠商信紘(6667),另外以被動元件、印刷電路板設備為主的天正國際(6654)、群翊(6664)亦相繼掛牌上櫃。 台股連日來重挫超過5百點衝擊市場信心,內外利空風暴襲捲電子股,不過仍無礙於新股掛牌進度,這一波新股掛牌熱潮都以設備相關族群為主,尤其在在台系半導體廠商的大力扶植之下,台系設備廠逐漸出頭天,甚至進一步拓展到中國大陸以及其他海外市場,未來成長潛力十足。 台灣半導體廠近來相繼宣布擴產,華邦電長期將投入3000億元的高雄路竹12吋廠正式動土,力成甫宣布計劃砸下500億元蓋竹科3廠,另外力晶的苗栗銅鑼12吋廠預計投資規模將高達2780億元,2020年動土興建,均將衍生出新一波的廠務工程、機器設備等需求。 另外,根據SEMI預估,韓國、中國以及台灣為全球前3大半導體設備支出的3大區域,從2017~2019年來看,台灣半導體新建廠房與半導體設備投資支出分別為46.4億美元(約台幣1484.8億元)、327.62億美元(台幣1兆483.84億元),其中台積電分別佔95%、69%,更是台灣半導體業的資本支出大戶, 近來上櫃掛牌的設備股分別有不同領域的專精之處,其中均華為成立超過40年的公司,主要的股東包括均豪精密(5443)、志聖工業(2467),在三角策略聯盟下,利用各自的產品互補,均豪具有人工智慧與工業4.0等自動化設備的強項,志聖長期以乾熱製程為競爭核心,均華則專注半導體先進封裝設備。 全球半導體封裝測試廠的資本支出於2017~2022年複合成長率約近3%,由於部分二線晶圓代工廠放棄先進製程的研究開發,而縮減晶圓代工的資本資出規模,進而使得晶圓代工的資本支出縮減,但受惠於封裝測試業對先進封裝需求的投入,加上中國封裝測試產業為了追上國際大廠的技術和營運規模,增加資本支出,進一步帶動封測設備廠的需求。 特別的是,均華的營收貢獻超過5成來自於晶片封裝切沖成型設備,為台灣市佔率最大供應商,且隨著日本同業逐漸退出市場下,產業地位扶搖直上。均華董事長梁又文表示,台灣封測業者逐年提高車用相關晶片在導線架的布局以及設備汰舊換新下,該產品線未來呈現穩定成長。 在黏晶機的發展上,均華過去幾年在研發上的投入,已經可以和日本設備供應商Shibaura匹敵,黏晶精度甚至超越對手,進而成為先進封裝設備的新秀,同時有機會進軍記憶體相關的精密取放設備市場,和日商日立電工競爭。 展望明年,均華董事長梁又文表示,隨著全球最大封裝業者和相關模組廠商為了擴展美系和歐系客戶在射頻晶片、人臉辨識晶片、感測晶片以及屏下式超聲波指紋辨識的滲透率,而大幅增加設備的採購,進而帶動精密取放和貼合製程設備業務呈現爆發性的增長。 長遠來看,均華在精密取放設備的長期研發投入,相當適合導入Micro LED 量產時所需的取放和檢測流程,進而有機會在未來Micro LED 的需求大爆發時,也成為受惠的設備商之一。 信紘科技廠務系統供應商,成立時間也超過20年之久,目前以內需市場為主,未來也將瞄準中國市場。信紘科技董事長簡士堡表示,由於主力客戶對於未來5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的進度明朗,也因此可以掌握的訂單能見度長達5年,直達2023年。 信紘科在台灣主要的競爭對手包括帆宣、漢科等等,目前以台積電為最大客戶,佔營收比重超過50%,初估今年信紘科來自於半導體產業的比重達到95%,面板與太陽能產業的比重僅約5%。 除了半導體設備之外,台灣的印刷電路板產業、被動元件產業近年來也是擴產積極,以印刷電路板來說,主要消費性電子產品規格改變下,進一步帶動了類載板、軟板等產能擴張,被動元件今年以來更是嚴重供不應求,業者未來積極往車用市場邁進,成為明年新增產能的重點應用。 群翊、天正今年也成功搭上這一波的擴產需求,其中群翊主攻智慧全自動乾燥設備,在台灣、中國印刷電路板、載板以及軟板等市場佔有領先地位,客戶群包括日、韓前10大板廠,更是亞洲少數獲得美國國際大廠及公司指定採用的設備廠商。 群翊董事長陳安順表示,看好未來發展電動車、自動駕駛、汽車電子化科技快速發展,車用電子已成為成長新一波產業動能,今年滿單排到年底,明年營收可望達到兩位數的成長。 精密測試封裝廠天正國際總經理萬文財表示,被動元件相關設備的接單目前已看到明年第2季,訂單需求持續增溫,另外,該公司今年切入半導體測試包裝機,正在進行客戶驗證中,下半年開始出貨,將是未來業績成長重要動能。看好未來前景,天正國際明年將啟動高雄新廠興建計畫,全力鎖定半導體和發光二極體的設備,預估最快2020年投入量產。 力晶砸千億元設廠 黃崇仁:台灣競爭力強 力晶科技今天宣布將在銅鑼園區興建兩座12吋晶圓廠,總投資額新台幣2780億元,力晶創辦人黃崇仁說,他從不唱衰台灣,雖然他有投資大陸,但回頭來看,還是台灣最有競爭力。 科技部今天舉辦苗栗銅鑼科學工業園區投資案記者會,由力晶科技公司創辦人兼執行長黃崇仁親自宣布將在園區投資設廠,興建兩座12吋晶圓廠,占地11公頃,總投資額2780億元,總月產能10萬片,以因應不斷擴增的驅動IC、電源管理IC、利基型記憶體等需求。 目前規劃分四期執行,第一期預計2020年開始建廠,2022年投產,未來將可創造超過2700個優質工作機會。 黃崇仁表示,力晶科技在產品技術上有很多領先,而台灣半導體產業也很有潛力及競爭力,外界不需要一直唱衰自己,像他從不唱衰台灣,現在大陸很強沒錯,但台灣有自己優點、優勢,只要照著目標努力,不太擔心台灣半導體發展。 他說,台灣半導體在全球保持領先地位,當初他剛開始做半導體時,力晶什麼都不是,現在技術已經可以跟各國大廠並駕齊驅,台灣有自己的競爭優秀,科技產業應掌握自己的優勢來做,而非什麼都要做,做不好再來怪政府沒幫忙,台灣很小,不可能什麼都做,應掌握最好的技術,走台灣自己的路。 力晶科技加碼投資台灣,黃崇仁表示,半導體需要有穩定電力,在政府努力下,他一點都不擔心目前供電問題,不過,還是要未雨綢繆,假使未來有更多半導體投資設廠,電力是否足夠使用就得要政府好好努力思考。他很愛台灣,希望藉由投資銅鑼園區,達到拋磚引玉效果,為苗栗當地帶來商機,平衡區域發展。 大陸全力發展半導體產業,人才缺口達數十萬人,正積極透過高薪等方式向台灣、南韓等其他國家半導體人才招手,黃崇仁直言「留得住就留得住,留不住就留不住。」以他自己公司來說,核心員工待遇不錯、也很有發展性,因此,幾乎沒有人離開,他不擔心人才外流問題,反而比較擔心未來人才需求缺口,希望科技部、教育部等單位可以培育更多人才為企業所用。 至於美中貿易戰議題,黃崇仁說,以力晶來說影響不大,但現階段也沒有看到有轉單效應。美國政府非常重視台灣半導體產業,假使台積電癱瘓,全世界相關產業都不用做了,因此,台灣半導體產業強度,就像是無形的國防力量,對先進國家的科技業有很大影響力,所以政府跟企業應更努力來提升半導體產業強度。 力晶砸2780億元的投資案,是科學園區繼台積電投資6000多億元興建3奈米廠,以及華邦投資3350億元蓋12吋晶圓廠外,另一個大型投資案。 力晶投資2780億元 銅鑼興建12吋晶圓廠 力晶科技創辦人黃崇仁與科技部長陳良基、國發會主委陳美伶,今日共同宣佈,力晶將在竹科銅鑼園區,投資興建2座12吋晶圓廠,佔地11公頃,總投資金額為2,780億元,月產能10萬片,以因應不斷擴增的驅動IC、電源管理IC、利基型記憶體等需求。 建廠規劃為4期,第一期2020年開始建廠、2022年投產,預計可創造2,700個優質工作機會。 銅鑼園區位於竹科和中科中間,具有地利優勢,竹科也正在辦理銅鑼園區納管水質島電度處理至符合灌溉用水標準可行性評估計畫,實現兼顧產業發展和友善環境的承諾。\ 命帶七殺星 力晶黃崇仁2020重拼上市 「我不是九命怪貓,只是命帶七殺星,我知道力晶一定不會倒,我說了,2020年力晶一定重新掛牌上市!」喬了下脖子上亮藍色的名牌領帶,反光的眼鏡在力晶董事長黃崇仁臉上閃爍著光,這氣魄像在宣告:「你看,天塌了,我還在!」 在半導體景氣「瘋狗浪」打滾超過三十年,全球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報價暴起狂落,「科技狂人」黃崇仁什麼場面沒見過?一路走來,他爭議不斷、笑罵由人,渾身上下每一顆細胞都充飽了「賭徒DNA」。從5年前負債千億倉惶下櫃,5年後不僅債務清償、還賺近500億,股價從3毛錢攻上26元,飆漲近87倍!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2012年12月11 日,DRAM一哥力晶因DRAM報價崩盤,兩年狠虧900億、銀行團負債1400億,在28萬名小股東圍剿、聯貸銀行追殺聲中,狼狽宣布下櫃。這一天,黃崇仁永遠記得,力晶股價就窒息在0•29元! 黃崇仁出身淡水名門,媽媽是華南金控大股東許丙的掌上明珠,父親出身醫生世家,台大物理系畢業後,赴紐約攻讀醫學博士,回台曾在台北醫學院執教多年。在師長「從醫賺辛苦錢、從商賺大錢」的勸說下,中年創辦力捷電腦,從而一路轉進主機板、記憶體等半導體產業。出身富裕,向來是人生勝利組的黃崇仁,完全無法接受公司股價只剩三毛錢不到,落得下櫃的事實。 在那段被一臉傲踞的銀行員追債的日子裡,員工個個憂心忡忡,當時DRAM國際報價狂瀉,沒有訂單客戶,黃崇仁找遍各路好友及合作夥伴,但就是找不到新的資金挹注。「99•9%的人都認定,力晶會倒,只有一個人屬於那剩下的0•1%,那個人就是我!只有我相信力晶不會倒,我敢『賭』它一定會重新站起來。」 還債的5年間,黃崇仁每天背著上千億的債務睡覺,一睜開眼就要四處周轉籌錢,一天光利息就要償還一億元。關關難過關關過,黃崇仁就算耗盡全身力氣,也從未有一刻想要放棄!「不到最後一刻,我跟你講,人生真的很難說喔,有時突然出現轉折,就過關了!」黃崇仁眼神中,充滿了各種「神秘經驗」。 當時力晶手中有三座廠房,但就是籌不到現金,黃崇仁找了金士頓創辦人孫大衛幫忙,打算把其中P3廠設備先抵押給他,然後力晶再幫他代工生產。但孫大衛一直猶豫不定。 考慮兩週後,孫大衛決定不接手力晶廠房,但考量人情事故,仍舊來到力晶位在台北市南京東路總部大樓。原本從車進地下室搭電梯時,還想著婉拒黃崇仁的請求,搭上電梯30秒後,孫大衛竟然改變了主意。 「孫大衛跟我說,當電梯門一打開,他看到我帶著部屬,誠懇地請求他伸手援助時,心已軟化了一半,最重要的是,他走進我們的總部大樓看,每個員工都認認真真在自己的崗位上工作,後來他也去了我們廠房察看所有設備,我也提供他兩家公司都能賺錢的解決方法,最後他改變主意,答應了!」 隔年7月,孫大衛買下力晶P3廠設備,50億現金立即入帳,金士頓同時又委託力晶代工,每月終於又有了營收,不放棄任何一個關愛眼神的黃崇仁,終於迎來了第一個大貴人! 生意往來要賺到錢才能長久。幸好賣出的廠房在前一年已完成折舊攤提,省下原先每年要攤提的折舊費用,加上生產線開始接單運作,讓下櫃後的力晶隔年就開始有百億的獲利;同時不斷處分部分資產,二年後,力晶的營運開始從谷底翻升了。不久後,DRAM又從谷底翻升,孫大衛也大賺一筆錢。 當時踏出的每一步都是驚險,完全不知道握在上帝手裡的那張牌,究竟是要讓力晶生?還是死?畢竟除了拼命自救,真正決定力晶能否繼續存活的,還是DRAM劇烈震盪的產業景氣。 景氣帶來的災難早已不是第一次。2009年,不敵全球景氣暴跌,台灣6家DRAM廠不支倒地。茂德陣亡、力晶和瑞晶紛紛下櫃,就連背後有台塑這位富爸爸撐腰的南科、華亞科,也岌岌可危。這一年,行政院決定出資找半導體大老宣明智出面整合,希望將多家DRAM廠來個「六合一」,合併成一家「台灣創新記憶體公司」,保住台灣DRAM廠一息實力,才能與南韓DRAM廠抗衡。 「這項計劃如果成功,力晶早就被併掉了,哪有今天的重生?」黃崇仁說,「當時我是獨自一人,在面對整政府團隊耶,但是你哪裡知道,突然一場八八風災,推動這些計劃的官員統統下台,計劃就中止了。」 力晶的存或亡,命運就決定在上帝的一念之間。 天助自助,終究需要貴人相助。黃崇仁的第二位貴人,正是剛從台積電退休的張忠謀。 DRAM產業風險高,唯有轉型做高本益比的晶圓代工,成為「力晶積體電路」,未來才可能有穩定的獲利模式,重新掛牌上市才有可能。而第一位引領力晶轉型晶圓代工的人,正是黃崇仁口中亦師亦友的張忠謀。 在竹科,人人知道張忠謀與黃崇仁的好交情。除了早期力晶曾與世界先進策略合作,這幾年在張忠謀指點下,力晶切入LCD驅動IC、電源管理IC等具有市場利基的代工廠。目前籌募3000億,打算在兩岸各興建一座12吋晶圓廠,而與大陸安徽合資的晶合集成晶圓廠,今年第二季已正式量產。 黃崇仁更透露,目前除了與美國生物科技公司Illumina合作基因檢測晶片,他的另一項秘密武器,是和中研院院士級人物共同開發抗癌藥物,畢竟他是醫學出身,與大腦和基因排序相關的半導體事業,都將成為力晶力拼2020重新掛牌上市的重要利器。 從每天賺一億,到每天還一億,從DRAM失敗下櫃,現在力拼轉型晶圓代工、重新上市,黃崇仁一身是膽!然而,光是仰仗天生「賭徒DNA」,就能讓力晶未來立於不敗之地嗎?「我賭我會贏!」黃崇仁依舊是狂!大家且拭目以待。 0917-559-001 陳先生<—-手機點我即可撥號 台灣晶圓代工業可能永遠稱霸全球? 從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TSMC)於1987年成立、締造專業的半導體晶圓代工產業後,已經過了30多個年頭了,台灣至今仍然在擁有620億美元的晶圓代工市場稱霸全球。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IC Insights指出,台積電目前仍然是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2017年的營收達到了322億美元,較排名第二的供應商格芯科技(Globalfoundries)更高5倍以上。去年,台積電佔全球晶圓代工市場近52%。 台灣還擁有全球第三大晶圓代工廠——聯華電子(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UMC),以及排名全球第六的代工業者——力晶科技(Powerchip Technology Corp.)。2017年,台積電、聯電和力晶三大代工業者的合併代工營收約佔全球的62%。 「蓬勃發展」一詞並不足以形容台灣的晶圓代工產業盛況。作為全球前六大代工廠中的三家之發源地,台灣擁有著代工廠、供應鏈基礎設施以及——最重要的——優秀的人才庫等完整網路。雖然有些人擔心這麼龐大的代工產業都集中在一個經常出現地震的小島上,雖然還面對著來自其他地區(特別是中國大陸)業者的種種挑戰,台灣在晶圓代工產業的龍頭地位仍然屹立不搖。 市調公司IHS Markit半導體製造資深總監Len Jelinek說:「現實情況是台積電和聯電以及記憶體業者(如力晶)和世界先進(Vanguard Inter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之間有著如此多家的代工廠,要取代台灣的龍頭地位並不容易。」 「從先進代工廠的角度來看,這一切都必須建立在現有的技術——技術平台基礎上,然後是研發(RD)的大量投入,以及擁有本地的優秀人才。從這個角度來看,台灣由於具備了人才庫和基礎設施等獨天獨厚的條件,因而展現了主導全球代工業務的能力。」 近年來,美國的Globalfoundries和南韓的三星電子(Samsung)都在積極挑戰台積電的技術領先地位,甚至大動作搶奪知名晶片客戶的代工訂單。但是,台積電的代工營收持續大幅領先Globalfoundries (去年約61億美元)和三星(去年為46億美元)。事實上,據Jelinek表示,台積電的龍頭地位以及在先進代工製程方面的人才庫,都是難以逾越的。 Jelinek說:「當你以絕對先進技術與優勢營運時,你所擁有的優秀人才對於開發下一代技術來說至關重要。」 多數產能位於多地震帶 如果要說台灣的晶圓代工業務可能遭受什麼衝擊,那就是全球大部份的代工產能都集中在一個讓許多觀察家都為之揑把冷汗的地方——尤其這還是一個處於多個活動斷層的多地震帶。 遺憾的是,台灣頻繁的地震活動經常上新聞。今年2月,花蓮附近沿海城市發生規模6.4強震,造成了17人死亡,至少280人受傷。兩年前,幾乎就在同一時間,台南也發生了規模6.4的強烈地震,造成117人死亡。 業界批評人士認為,台灣發生強烈地震可能嚴重擾亂全球半導體業務。台積電在全球擁有11座前端晶圓廠,其中就有8座位於台灣,包括四座先進的300mm「超大晶圓廠」(gigafab),其月產能在10萬片以上。其中兩座超大晶圓廠位於台北附近的新竹科學園區、還有一座位於南科,另一座則位於中科。 台積電代理發言人孫又文表示,台積電的300mm晶圓廠均可承受至少規模7.0的強震。她指出,台積電在台灣的多個地點營運,以及台灣的斷層線通常不到60英哩,因而降低了單次大地震可能衝擊多個地區產能的可能性。 此外,Jelinek說:「台積電建造的新廠都具有相對的抗震能力,因地震所遭受的傷害程度也能夠減至最輕微。當然,在地震衝擊時可能會導致處理中的晶圓遭受損失,但是大規模損壞的可能性並不大。」 不過,其他人仍提出了警告:台灣晶圓代工廠過度集中,可能導致潛在的災難。 (來源:IC Insights) IC Insights總裁Bill McClean認為,「這確實會有潛在的災難。強烈地震可能造成破壞並導致供應鏈中斷。」 McClean認為,台積電和其他代工廠擁有許多不同的客戶,因此,任何嚴重的破壞都會影響到許多公司和許多不同的元件——尤其是其中許多元件並沒有第二個供應來源。「大多數的系統供應商對於可能的情況都沒有應變計劃。」 競爭的代工供應商則積極地抓住了業界對於台灣代工廠集中的這種顧慮,迎合一些渴望取得第二供應源的公司。三星代工行銷資深總監Robert Stear說:「除了先進的技術IP和封裝解決方案,Samsung Foundry全面支援優先考慮供應鏈多樣化(包括位於不同製造地點的地理區,以降低風險)的全球無晶圓廠IC設計公司和整合元件製造商(IDM)等半導體公司。」 來自中國大陸的威脅 近年來,中國大陸的半導體代工業務正迅速發展,許多觀察人士並預計,在未來幾年內,中國大陸將在全球代工產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政府正積極投資,以扶植中國的半導體產業,並計劃在10年投入超過1,610億美元。 中國大陸培養了許多優秀的工程師,也積極地從台積電以及其他地區挖角經驗豐富的製程工程師。隨著數十家無晶圓廠IC設計公司湧現,中國代工市場預計將逐漸由本地的許多代工業者提供服務。 不過,台積電目前在中國大陸也擁有晶圓廠——位於上海的200mm晶圓廠,以及位於南京的300mm新廠。南京新廠首批16奈米(nm)晶圓日前已正式量產出貨。 但是,目前在中國進行的大多數代工廠採用的都是較落後的製程技術。即使是最先進和最成熟的中國代工公司——中芯國際(SMIC),仍然落後先進製程兩代之多。此外,美國的出口限制也不允許美國設備公司向中國出售先進的製造工具。 中國代工廠目前尚未對全球代工銷售產生重大影響。中芯國際成立於2000年,在全球代工銷售業務方面排名第五,2017年營收約31億美元。根據IC Insights的資料,除了中芯,中國大陸目前只有華虹集團(Huahong Group)擠進全球前八大代工排行榜——去年營收約為14億美元。 Jelinek預計中國大陸的代工產業將持續擴展,但在可預見的未來,他並不確定哪一家中國公司有能力挑戰更先進的製程技術。「開發次14奈米(sub-14nm)技術需要龐大的資金。中國公司不一定有能力進行這樣巨大的投資。」 更重要的是,他說,除了華為的子公司——海思(HiSilicon)等幾家中國無晶圓廠晶片公司之外,中國晶片供應商並不一定需要先進製程技術的產能。「絕大多數採用先進製程量產的產品都是蘋果(Apple)、高通(Qualcomm)、輝達(Nvidia)和賽靈思(Xilinx)等公司。這些公司更喜歡採用台積電的先進製程進行開發和設計。」 Jelinek並補充說,就算這些中國供應商突然有能力提供先進製程,長期與台積電、三星或Globalfoundries合作的任何晶片商也不太可能被說服轉換至中國的代工廠。他解釋說,「從絕對先進製程技術來看,那些公司都處於極度的產品上市壓力下…無論如何都無法承受任何的失誤。因此,誰才經得起考驗?就只有台積電了。」 他補充說,或許有朝一日,中芯和其他中國代工廠可能以較先進製程,取得一些小型公司的訂單——這些小型公司所需要的產量可能不足以支付在台積電或其他代工廠進行製造。 Jelinek說:「永遠不要說不可能,但必須是在天時地利人和的完美搭配下,才能讓他們在台積電、Globalfoundries或三星之外作選擇。」 McClean說,從長遠來看,如果中國想要從台積電搶下更大的全球代工市佔率,最佳機會就在摩爾定律(Moore’s Law)放緩以及半導體產業導入新材料之際——這可能是台積電目前較不具優勢之處。 因此,他認為,「中國可能對台灣的代工產業構成長期的威脅。特別是,如果除了矽之外的新材料開始發揮作用。長遠來看,任何事都可能發生。」 力晶與比特大陸簽約,每月提供一萬片存儲器晶圓  比特大陸與力晶集團策略結盟。力晶旗下存儲器設計商愛普將提供比特大陸所有挖礦機及發展AI所需的存儲器。   比特大陸已與和力晶集團約定,今年7月起,比特大陸需要的存儲器全數由愛普提供,並在力晶代工生產。業界認為,存儲器是發展AI關鍵零組件,比特大陸結盟力晶集團,凸顯這波AI熱潮當中,比特大陸已搶得先機,包下最關鍵的存儲器貨源。   力晶集團CEO黃崇仁證實這項合作計劃,預計從下季起,率先由愛普全數出貨給比特大陸以太幣挖礦機所需的利基型存儲器,初期雙方約定,每月由力晶提供1萬片產能為愛普代工,供應比特大陸需求。   至於後續AI用的存儲器,目前仍屬機密階段,暫不便對外透露。   黃崇仁強調,近期將與比特大陸正式締約,這凸顯力晶集團在客制化存儲器製造實力,獲得國際一線大廠肯定,也證明加密貨幣熱潮,只是AI應用的一項開端,未來會有更多AI產品應用,隨著5G商轉孕育而生,對利基型存儲器的需求有增無減。   據了解,比特大陸共同創辦人詹克團正規劃赴台,與力晶集團簽署這項戰略合作合約。   比特大陸近期除了發展比特幣之外,也全力衝刺以太幣業務,其中,委由台積電代工的加密貨幣挖礦機芯片,已於上個月在台積電南京廠以16nm正式量產交貨,其他還有更先進10nm以下高速運算芯片在台積電投片。   比特大陸雖獲得台積電產能支援,但卻陷入DRAM缺貨之苦,為解決以太幣挖礦機需要更多的DRAM貨源,以及未來推出影像識別服務器等AI產品,需要穩定的DRAM產能支應問題,比特大陸上月密集派高層來台與力晶集團洽商,雙方敲定結盟,全數由力晶集團旗下愛普供貨,力晶集團也為此展開更進一步的新廠擴建計劃。 NGS全球市場2017-2025年複合成長率估21.1% 在精準醫療概念的推動下,同一疾病在不同個體間存在的差異,將會影響臨床醫師用藥準則的觀念已被多數大眾接受。而作為臨床研究重要工具的次世代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e, NGS),因價格快速降低,已加速運用於臨床診斷。根據全球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預估,NGS設備全球市場規模在2017年估計達到50億美元,預計2025年可達約231億美元,2017-2025年複合成長率(CAGR)為21.1%。 目前全球NGS定序技術的發展,仍以英、美兩國為主要技術發展國家,美國以Illumina及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兩強為主,英國則以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三代定序技術)為發展亮點。而中國則以「國家隊」華大基因BGI領軍,除了已有自有品牌定序儀器問世外,也積極的布局定序服務市場,台灣也有體學生物科技著眼於三代定序技術的改良與研發。2018年初,Illumina Inc.與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合作所推出的新機型iSeq100,試圖將定序價格進一步降低,且更加符合臨床應用場景的需求,而可喜的是iSeq100的核心關鍵組件(CMOS感測晶片),則由台灣晶片設計廠晶相光設計,且由力晶集團負責代工關鍵零組件,這是台灣首次打入全球NGS定序技術競爭的環節之中。 TrendForce生技產業分析師蔡尚燐指出,NGS技術具有高通量定序及高準確率兩項優勢,且NGS技術能將人體基因體的「類比數據」轉換成可操作、應用及分析的「數位數據」供臨床研究人員應用;而數位化後的基因體數據便能與各臨床數據資料庫進行比對分析, 便能夠在臨床上用來協助判斷病人身上病灶(如腫瘤組織)的基因突變情況(如:突變序列改變狀態),而可以在短時間內給予臨床醫師客觀資訊,用以支持後續處置及用藥決策,進一步達到對每個病患採取不同處置及用藥的精準醫療。 自2016年起迄今,FDA核准一系列以NGS技術為基礎的體外診斷醫材上市許可,建立NGS技術在臨床應用發展IVD化的里程碑,同時也實現FDA落實基因診斷應用的承諾。2017年底,FDA更核准了Foundation Medicine的伴隨性診斷套組Foundation One CDx,作為實體腫瘤用藥的伴隨性診斷醫材,進一步確立了NGS體外診斷應用的合法性。

比特大陸創辦人 傳訪台積電、力晶

業界傳出,全球虛擬貨幣挖礦機龍頭比特大陸(Bitmain)共同創辦人暨共同執行長詹克團上周旋風式來台,拜訪台積電力晶等供應鏈夥伴,尋求為新一代高效能挖礦晶片展開合作,並商討比特大陸轉型發展人工智慧(AI)應用後的合作方向。 至昨天截稿前,台積電未對詹克團是否拜會有任何回應。比特大陸和力晶發言窗口則表示,不清楚相關行程。台積電預計明天舉行股東會,不僅是董事長張忠謀的退休前告別秀,與比特大陸接下來的合作發展,預料也是小股東關切的議題。 業界消息指出,詹克團此次來台停留約三、四天,力晶執行長黃崇仁,以及將升任台積電總裁的共同執行長魏哲家親自接待,凸顯兩家公司對比特大陸的重視。 近期虛擬貨幣價格震盪激烈,比特幣一度面臨七千美元大關保衛戰,市場對虛擬貨幣市場產生疑慮,並傳出比特大陸對供應鏈拉貨力道顯著放緩,砍單聲四起。 比特大陸為台積電大客戶,外資擔憂後市,接連出脫持股,使得台積電股價走勢受影響。詹克團上周訪台與台積電、力晶談新合作案,意味比特大陸仍會持續強化與台積電等夥伴合作,破除外界砍單傳聞,不僅牽動虛擬貨幣未來動態,也關係到創意、智原等挖礦機相關業者接單。 業界消息指出,考量虛擬貨幣價格從高點快速滑落,挖礦機業者積極找尋更具挖礦效率的解決方案,為了改善上一代挖礦機的缺點,並提高「礦工」的挖礦誘因,能以更低的成本挖礦,藉此解決虛擬貨幣價格崩跌、礦工無利可圖,整個挖礦市場人氣潰散的問題,詹克團此次來台,就是希望透過與台積電、力晶等夥伴的技術,開發出更新一代的高效能挖礦晶片。 由於礦工最大的成本是挖礦時的高耗電問題,因此新一代挖礦機最需要的就是更低的耗能與更高的運算能力,台積電的先進製程技術,以及力晶在記憶體領域獨到的代工能力,受比特大陸高度仰賴。 此外,比特大陸也朝發展AI領域轉型,對客製化晶片與記憶體的需求龐大,台積電的七奈米以下先進製程,以及力晶與其轉投資愛普的DDR3晶片,都是比特大陸不可或缺的關鍵。比特大陸先前已與力晶就記憶體領域達成戰略合作共識,由力晶旗下愛普提供比特大陸未來AI應用所需的記憶體,並由力晶負責代工。

力晶股利加碼 將配發2.2元

晶圓代工力晶科技昨(24)日舉行股東會,經營階層回應小股東要求,同意每股現金股利由原先的1.2元增加為1.7元,加上原已規劃的0.5元股票股利,合計每股股利2.2元,為脫離銀行託管後,連二年配息。此外,昨天董監改選, 由小股東組成的自救會此次也提名角逐,最後自救會召集人林緯程順利獲選董事。 力晶昨天的股東會由董事長陳瑞隆主持,因小股東出席踴躍,現場戒備森嚴,力晶創辦人暨執行長黃崇仁在會議進行一半後進場,原本小股東以為黃崇仁缺席,一度引發小股東議論。 昨天的股東會也進行董監事改選,自救會召集人林緯程以第二高票當選董事。此外,應小股東要求,力晶也同意每股加發0.5元現金股利 。

從負債千億到股價飆90倍 力晶CEO做了兩個對的決定

自救會的小股東在豔陽下拉紅布條抗議,坐在辦公室裡的力晶科技創辦人兼執行長黃崇仁,翹著腿說:「我把公司從差點倒掉,帶到今天5年賺500億。」 「我很厲害的,我不是普通厲害,我不是普通人!」記者問:「所以你早就知道力晶不會倒?」他回說:「YES!」 「我從來沒有一天睡不著覺,我安心啊!」這就是黃崇仁,一路走來爭議不斷毀譽由人,理直氣壯做自己。5年的時間,力晶從下櫃到踏上重新上市之路,黃崇仁再度寫下逆轉驚奇! 力晶的淨值在去年底已經重新回到每股15.29元,並且將發出每股1.2元現金股利、0.5元股票股利,也算是躋身經營穩健之列。他承諾力晶將在2020年重新上市,並請股東稍安勿躁,力晶屆時將以「更好的面貌」呈獻給股東。 銀行團追繳令 5年多前,2012年的12月11日,DRAM大廠力晶才因為不堪龐大虧損,淨值轉為負值,被迫從台北股市踉蹌下櫃;當時力晶有約28萬名小股東,股價只剩0.29元,小股東的咒罵聲、聯貸銀行團的追繳令,都壓得黃崇仁喘不過氣。 DRAM產業景氣變化起落劇烈,力晶的命運也跟著跌宕,2008、2009年DRAM報價崩盤,這二年力晶陷入空前谷底,分別虧損575億、207億元,負債分別是1千2百億、1千億元,全球DRAM公司哀鴻遍野,台灣DRAM業者也個個深陷泥淖。2009年3月,行政院出面主導成立台灣創新記憶體公司(TMC),官方打算出錢出力,把台灣DRAM廠「三合一」或「六合一」(多家DRAM廠合併),才有能力存活與南韓等大軍對抗;如果當時TMC成局,也許台灣DRAM業能存活,就不會有今天的力晶了。 「當年如果TMC成立,我就不用混了!」雖然政府最後沒有貫徹整合計畫,卻不代表力晶能夠安然存活,力晶還是抵擋不住遭下櫃的命運。2012年2月日本爾必達宣布破產,是壓垮同屬爾必達陣營的力晶的最後一根稻草,當時力晶淨值已經轉為負值,同年底便宣布從櫃買中心下櫃。 力晶最後一個交易日,股票收盤價停在0.29元,但當天是以爆量6萬張漲停鎖死做收,最後一段交易日時,股價連11日漲停板、日均量2萬張,是誰在最後「深具眼光」買力晶?至今是個謎。 盤點資產 棄車保帥 向金士頓求援 與台積電斡旋 力晶在2012年底下櫃後,為了應付債權銀行的聲聲催討,黃崇仁開始逐項盤點力晶資產,做出第一個決定:棄車保帥。 當時,力晶共有P1、P2、P3三個廠,空有廠、沒有錢的黃崇仁找上金士頓創辦人孫大衛,對他說:我把廠(P3廠)的設備押給你再幫你代工。孫大衛評估後,2013年7月金士頓買下P3廠的設備,讓力晶入帳近50億元,然後金士頓又回頭委託力晶生產,是力晶起死回生的大恩人之一。 加上前一年P3廠折舊攤提完畢,光是折舊費用就省下1百多億元,讓力晶下櫃的隔年損益表上就出現1百多億元的獲利。緊接著2014年又賣掉日本瑞力(RSP)股權,入帳近40億元,力晶開始一步步走出泥淖。 但力晶真正華麗轉身的關鍵,來自黃崇仁第二個決定:逐步降低記憶體比重、轉型做晶圓代工。幫力晶敲開代工之路的第一塊磚的,是半導體教父張忠謀。有台積電的幫忙,力晶從此跨入8吋晶圓代工之路。 與日本瑞薩合作 間接打入蘋果供應鏈 逐步完成轉型 力晶當年在既有的模具、設備下轉型,從8吋的晶圓LCD驅動IC開始研究代工,透過與日本瑞薩合作,間接打入蘋果供應鏈,等於給力晶打了強心針,接著做影像感測,逐步降低原先記憶體比重,發展到今天的局面。 力晶科技去年獲利80.8億元 連續5年獲利 力晶科技 (5346)去年獲利出爐,稅後純益達到80.8億元,年增約23%,每股純益3.54元,繳出連續5年獲利的好成績。 力晶過去主要生產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在經歷2007年與2011年DRAM產業景氣寒冬後,力晶因財務危機,面臨股票下市命運。 為求轉機,力晶轉型晶圓代工廠,除為記憶體模組廠金士頓與記憶體設計廠晶豪科代工生產記憶體,在面板驅動IC、電源管理晶片及影像感測晶片代工領域也有不錯成果。 力晶自2013年營運轉虧為盈以來,已連續5年獲利,去年歸屬母公司淨利80.8億元,每股純益3.54元,為國內獲利第2高的晶圓代工廠;統計力晶5年來共獲利485億元,平均一年賺97億元。 力晶繼去年恢復配發股利後,今年預計每股配發1.2元現金股息及0.5元股票股利。 隨著與金士頓委託代工合約期滿,力晶自金士頓買回設備,帶動今年來業績穩健成長,前2月營收87.42億元,年增19.79%,隨著半導體景氣持續增溫以及記憶體市況健康下,力晶今年的營運可望優於去年水準。 力晶去年每股賺3.54元 晶圓代工廠力晶(5346)公布去年獲利,全年稅後純益80.8億元,年增約23%,每股純益3.54元,連續五年獲利。 統計力晶近五年來共獲利485億元,平均一年賺97億元。力晶繼前年盈餘開始恢復配發股利後,董事會通過去年度盈餘每股配發1.2元現金股息及0.5元股票股利,合計1.7元股利。 力晶曾是台灣最大DRAM廠,最風光的時候曾經每天賺1億元,但2012年受DRAM價格崩盤衝擊,淨值轉負,於同年12月21日股票下櫃,下櫃時每股價格0.29元。 力晶下櫃後,在創辦人黃崇仁主導下,轉朝晶圓代工領域發展,專注驅動IC等代工業務,是全球唯一提供12吋驅動IC代工的業者,並曾間接打入蘋果供應鏈,業績擺脫谷底,近五年來每年維持獲利,迅速還清千億元債務,令市場刮目相看。 力晶轉型晶圓代工有成,目前晶圓代工營收占比已逾五成。
力晶250億聯貸案 16家銀行搶放款 銀行滿手新台幣資金卻苦無去化管道,晶圓代工廠力晶籌組五年期、250億元聯貸案今(14)日拍板簽約,一口氣吸引16家銀行參與爭相放款,最後以認購比率135%。總額度250億元拍板簽約。 今日簽約儀式由彰化銀行董事長張明道與力晶科技公司董事長陳瑞隆簽訂聯合授信合約。 該案由彰銀及土銀統籌共同主辦,彰銀擔任額度管理銀行,土銀擔任擔保品管理銀行,共同主辦銀行包括合庫銀、華銀、兆豐銀、星展銀、一銀、台企銀、元大銀、王道銀行、台北富邦銀行、臺灣銀行、安泰銀行、台新銀行、新光銀行及永豐銀行,合計16家銀行參與,認購比率超過135%,最終以新台幣250億元完成募集。 彰銀表示,該聯貸案資金用途為償還既有金融機構借款、充實中期營運資金、購置機器設備及其附屬設備暨償還既有機器設備融資租賃款。 力晶科技公司目前以晶圓代工為營運主軸,為世界少數同時擁有記憶體與邏輯技術的專業晶圓代工業者,於102年更開創多元代工模式「Open Foundry」,為客戶量身訂做代工服務,現階段是全球智慧型手機面板驅動晶片的最大製造商,穩健立足於移動裝置(Mobile Device)市場。 展望未來,力晶科技將以先進的科技和產能,針對新興的物聯網(IoT)、人工智能(AI)、雲端運算、車聯網、感測元件等市場,提供多樣化的DRAM產品、高容量快閃記憶體(Flash)、LCD驅動晶片、電源管理晶片、CMOS影像感測器及多元化代工服務,成為與客戶、股東、員工、社會共贏的半導體產銷服務供應商。 力晶全方位轉型 拚重新掛牌 力晶轉型有成,不僅已還清千億元銀行借款,近期更積極展開一系列的動作,計劃向全球記憶體模組龍頭金士頓買回月產能2萬片DRAM製造設備,同時規劃合併子公司鉅晶,讓力晶成為全方位的記憶體和邏輯晶片代工廠,要重返當年榮耀,並重新規劃股票掛牌。 力晶曾是台灣最大DRAM廠,最風光的時候也曾經每天賺1億元,但2012年受DRAM價格崩盤衝擊,淨值轉負,於同年12月21日股票下櫃,下櫃時每股價格0.29元。 力晶下櫃後,在創辦人黃崇仁主導下,轉朝晶圓代領域發展,專注驅動IC等代工業務,是全球唯一提供12吋驅動IC代工的業者,並曾間接打入蘋果供應鏈,業績擺脫谷底,近五年來,每年獲利都逾百億元,迅速還清千億元債務,令市場刮目相看。 力晶轉型晶圓代工有成,目前晶圓代工營收占比已逾五成,這幾年因記憶體和邏輯晶片需求強勁,產能全滿,每月獲利都達百億元水準,達成原先設定轉型五年、累計賺逾500億元的目標。 對力晶最新發展方向,黃崇仁強調,DRAM先進製程目前遭遇摩爾定律的極限,且新廠投資極為昂貴,但需求端已全靠個人電腦支撐,市場快速分散至智慧型手機、伺服器、網通和各項消費型電子。 尤其全球興起全面布建5G,以及AI人工智慧和擴增實境(AR)和虛擬實境(VR)和物聯網的應用,讓DRAM和NAND Flash應用更多元化,都將推升DRAM產業進入另一新的里程碑。 黃崇仁強調,雖然中國大陸積極想切入DRAM製程,但只要三大廠包括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不移轉技術,中國大陸自行開發成功,路途難困。這也給台灣DRAM廠包括力晶等很大的機會。 黃崇仁指出,力晶還清積欠銀行團貸款後,已積極規劃重新上市,也準備先買回原本被銀行團拍賣給金士頓的力晶三廠2萬片生產DRAM設備,交易金額暫不便透露。

黃崇仁向賴揆喊話 別拿政治卡經濟

賴內閣旋風式上任,晶圓代工廠力晶科技執行長黃崇仁20日受訪表示,期待行政院長賴清德率領的實事內閣,特別是賴過去訪過大陸,有大陸經驗,希望未來在處理兩岸經貿議題時,政治、經濟一碼歸一碼,「不要拿政治來卡經濟」。 2016年,兩岸政治氛圍由熱轉冷,連帶拖累官方產業搭橋活動停擺,就連開放陸資IC設計產業一事,也遭立法院「冷凍」,政府動彈不得。 黃崇仁認為,如今20、30年過去了,兩岸經貿關係已經非常密切,除了外貿,還包括許多在大陸設廠、經營事業的台商,「你接受也好,不接受也好,它都變成了一個事實,」這點跟統獨的政治立場無關。 不過,「政治卡經濟」就是兩岸經貿議題的現狀,對此,黃崇仁向賴內閣喊話,希望兩岸事務能夠切割政治、經濟。其中,對半導體產業而言,大陸市場龐大,且不少陸廠已是台廠客戶,如大陸最大面板製造廠──京東方,正全力投入LCD驅動IC市場,而力晶則是京東方跨足此一市場的主要合作。 他認為台灣既不能放棄大陸市場,也應在產業發展上合作,力抗美國大廠。台積電到南京設廠,就是一例。 黃崇仁認為,賴清德兼具大陸跟立法院經驗,是處理兩岸經貿事務的利器。近期蔡政府民調有所提高,也顯示民眾對於賴是有期待的,希望未來在兩岸經貿的議題上,能夠適度鬆綁法規,「不用綁得太死」,並繼續支持民間互動交流。

跟隨張忠謀台灣優先 黃崇仁:力晶下一個廠也在台灣

總統蔡英文今(14)日上午接見國內外半導體企業代表後,參與會面的台灣物聯網技術協會理事長、半導體大廠力晶董事長黃崇仁表示,台灣的半導體非常具有競爭力,張忠謀喊出台灣優先,力晶下一個廠也會在台灣。 面對中國大陸將半導體列為產業發展重點,不惜一切砸重本挖人才、建廠,黃崇仁表示,從成本結構和競爭條件來看,台灣並不會因為中國崛起就不見,要對自己有信心,不用陷入恐慌,中國崛起目前真的「還不是問題」。 他還透露,力晶長期面臨產能不足,台灣有充足的人才、聚落,製造成本更是全球數一數二的低,下一個新廠肯定也在台灣,但會落腳何處?黃崇仁表示,首先要先拿到土地,第二通過環評;媒體詢問新廠是否會在高雄?他無正面回應,只表示沒什麼土地,一定要「往下找」。 人才危機已出現停損 對於台灣科技業近年來人才流失問題,黃崇仁觀察,他認為人才問題有限,差不多stop(停損)在這裡,因為台灣人才去中國不見得workout(發揮作用)。他舉出過去LED產業興起時,人才一窩蜂被高薪挖角去中國,最後就是不了了之,倒的倒,最後也只能下一家晶片大廠三安而已。 黃崇仁強調,當年LED產業就是一個失敗的教訓,高薪聘請本身就有成本結構問題,花這麼高的成本會失去競爭力,無法持久,不超過三年就會把人趕走,多餘的人才落得沒地方去的下場。

力晶連3年賺逾百億 每股淨值返票面

晶圓代工廠力晶(5346)去年再度賺進超過新台幣100億元,已連續3年獲利超過100億元,每股純益4.64元,每股淨值也順利重返票面10元大關之上。

力晶成功自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轉型為晶圓代工廠,在面板驅動IC及影像感測器接單暢旺下,近年營運維持穩定獲利。

力晶去年歸屬母公司淨利102.83億元,雖較前年減少14.56%,不過已連續3年賺進超過100億元,每股純益4.64元。

至去年底,力晶歸屬母公司權益達224.02億元,每股淨值如預期順利重返10元大關之上,達10.11元。

力晶攜奕力 拿京東方訂單

轉型為晶圓代工廠的力晶(5346)已決定在大陸合肥興建12吋晶圓代工廠,未來將投入LCD驅動IC代工市場,而力晶將與轉投資的奕力(3598)合作,爭取以合肥為大本營的大陸面板廠京東方的LCD驅動IC訂單。京東方日前已決定與大陸國家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簡稱大基金)合作,投入LCD驅動IC市場,而力晶及奕力將是京東方跨足此一市場的主要合作夥伴。

  奕力在大陸中小尺寸LCD驅動IC市場擁有很高市占率,但大尺寸LCD驅動IC的進度一直不如預期快,而為了在大陸建立完整生產鏈,據了解,日本瑞薩2012年退出大尺寸LCD驅動IC市場後,相關技術團隊已投靠力晶及奕力,未來將扮演重要角色,協助搶攻京東方大尺寸LCD驅動IC訂單。

  力晶已於6月宣布,將與合肥市建設投資控股合資興建12吋晶圓代工廠。力晶將維持利基型晶圓代工的策略,以LCD驅動IC、電源管理IC、CMOS影像感測器等需高壓製程的產品線為主。根據力晶的規畫,將向主管機關申請參股合肥晶合集成電路,總投資達人民幣135.3億元,計畫建置月產能達4萬片的12吋晶圓廠,主要採用0.15微米、0.11微米、90奈米等技術,主要爭取LCD驅動IC的晶圓代工訂單。

  由於大陸當地並無大型LCD驅動IC供應商,力晶將與轉投資的奕力合作,到合肥建立完整的LCD驅動IC生產鏈,至於晶片最大需求來源,則是以合肥為主要生產重鎮的大陸面板廠京東方。據了解,力晶、京東方、奕力等已達成協議,將在當地建置最完整的面板供應鏈。

  事實上,京東方日前宣布出資15億元人民幣,與大基金、北京亦庄國際新興產業投資中心、北京益辰奇點投資中心等共同設立積體電路基金,總規模達40.165億元人民幣,目的之一就是要建立大陸第一條LCD驅動IC供應鏈。

  也因此,力晶及奕力已經成為京東方主要合作夥伴,業界人士透露,三方很有可能成立合資公司,引入京東方的半導體資金,在當地設立大尺寸LCD驅動IC生產鏈,以滿足京東方未來龐大需求。

  力晶今年代工訂單維持高檔,上半年合併營收達211.67億元,較去年成長8.5%,毛利率達35.9%,稅後淨利56.55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8.2%,每股淨利2.55元。力晶第2季底每股淨值已達8.32元,今年底有機會回升到10元以上,明年將重新送件申請上櫃。

股價從0.3到84 力晶是如何變成力積電?

力晶科技公司簡介

力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八十三年十二月創立於新竹科學園區,業務範圍涵蓋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製造及晶圓代工兩大類別。力晶以先進的科技和產能,針對資訊、通信及消費性電子市場提供多樣化的DRAM產品、高容量快閃記憶體(Flash)、LCD驅動晶片、電源管理晶片、CMOS影像感測器及多元化代工服務。 民國八十九年力晶興建第一座十二吋晶圓廠,不僅是台灣第一座為製造先進記憶體而量身打造的十二吋晶圓廠,也是全球半導體業界前三座進入量產的十二吋/DRAM廠,目前在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已擁有三座總月產能可達13萬片的12吋廠(P1/P2/P3廠)。未來將持續推展國際合作策略、引進尖端科技、穩健投資擴張,在快速變遷的高科技產業中累積競爭優勢,成為與客戶共創雙贏的全方位記憶體供應商。 力晶科技194年12月創意於新竹科學園區,1996年八吋組裝廠投產DRAM;2002年座十二吋生產廠正式量產,並逐步擴展至總月產能達十萬片三2015年力晶與中國安徽合肥科技建投集團聯合合資公司,於當地新建十二模特表演廠2017年投產。 2008年力晶科技集團八分廠獨立為分廠電子(股)公司,進入晶代工晶。2018年巨晶更名為力晶積成電子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力積電”) 。 力科技由製造成功轉型至代工業後,為明確產業定位,2019年5月將位於台灣的三座座裝廠相關資產、業務分割讓與力積電,由力積電主導台灣代工產銷。 完成企業房地產後,力晶科技陳瑞隆科技控股公司,仍由陳瑞先生續任董事長、王其國博士任總經理,現任主要投資台灣力積電、大陸整合專業生產代工廠。
資料來源:力晶科技官網

力晶科技公司基本資料

統一編號 84149385   
公司狀況 核准設立  
股權狀況 僑外資
公司名稱 力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出進口廠商英文名稱:POWERCHIP TECHNOLOGY CORPORATION)  099年06月07日 發文號0990015619變更名稱 (前名稱:力晶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章程所訂外文公司名稱 Powerchip Technology Corporation
資本總額(元) 150,000,000,000
實收資本額(元) 12,421,353,000
每股金額(元) 10
已發行股份總數(股) 1,242,135,300
代表人姓名 黃崇仁
公司所在地 臺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3段70號15樓
登記機關 經濟部商業司
核准設立日期 083年12月20日
最後核准變更日期 110年04月30日
複數表決權特別股
對於特定事項具否決權特別股
特別股股東被選為董事、監察人之禁止或限制或當選一定名額之權利      無
所營事業資料 H201010  一般投資業 F401010  國際貿易業 F113010  機械批發業 F113070  電信器材批發業 F119010  電子材料批發業 F113030  精密儀器批發業 F213040  精密儀器零售業 F213060  電信器材零售業 F213080  機械器具零售業 F219010  電子材料零售業 I301030  電子資訊供應服務業 I501010  產品設計業 F601010  智慧財產權業 ZZ99999  除許可業務外,得經營法令非禁止或限制之業務

力晶科技董監事持股

序號 職稱 姓名 所代表法人 持有股份數(股)
0001 力晶科技董事 童貴聰 智仁科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2,407,233
0002 力晶科技董事長 黃崇仁 58,878,030
0003 力晶科技董事 林緯程 5,981,003
0004 力晶科技董事 王其國 仁典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9,038,834
0005 力晶科技董事 謝明霖 智翔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8,534,962
0006 力晶科技獨立董事 張昌邦 0
0007 力晶科技獨立董事 缺額
0008 力晶科技監察人 黃崇恆 3,574,418
0009 力晶科技監察人 陳錦隆 87,568
0010 力晶科技監察人 林榮生 利翔航太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126,181

與我聯繫

力晶科技未上市想要買賣交易的問題或想詢問力晶創新股價,可以直接加LINE聯繫未上市陳先生
力晶科技股價交易LINE

本站提醒

此文章純粹整理媒體報導新聞,方便了解公司的相關訊息,不代表其公司有對外流通股票, 文章內容皆來自媒體,報導內容的真實性,還請版友們自行求證。 另外本站並無任何推薦、銷售、勸誘投資股票之行為,請別找我推薦股票。 歡迎版友們一起討論交流此公司訊息如股價、公司新聞、市場流動性之類的訊息 如有造成公司困擾,還煩請私訊告知,將立即處理

未上市股票的詐騙陷阱

華爾街之狼的電影,裡面有段賣粉紅單的劇情,低價的股票透過話術讓人高價購買,那個古老傳統的詐騙手法稱作Boiler room scam 鍋爐室騙局,在台灣這模式稱作[直銷股},模式通常是由一群銷售人員在一個臨時辦公室(鍋爐房)裡,利用高壓銷售技巧,打電話給潛在投資者(傻瓜名單),推銷投機性或詐欺性未上市股票,這些股票通常是低價的未上市股票,而這些股票的交易不受監管,資訊不透明,容易被操縱。 銷售人員的銷售話術目的是要讓投資人相信它們可以獲得高回報,並誘導它們快速下單,不給它們時間做外部研究或考慮,當投資人買入高價的股票後,一段時間內銷售人員則失聯,投資者才發現自己買到一堆沒有價值甚至不存在的股票。

相關產業連結

台灣特品化學股價多少?(科冠能源)台特化股票交流的最佳選擇
力晶創新股價多少?

力晶創新是未上市股票,力晶科技股票已經有在私人間交易,通常未上市價格波動是依據買賣人氣變化而決定,網路上有許多網站都有呈現個股的買價及賣價,從那邊資訊可以得到一定的力晶創新股價行情參考,這樣就不會出現投資人買入或賣出偏離行情價位,而想要買進或出售手上的股票,可以與未上市投資人陳先生聯繫,協議雙方彼此同意的價格交易。

力晶創新未上市如何交易?

力晶創新因為是未上市,所以無法透過證券商系統進行買賣,想要買賣都是透過私人間交易,雙方協議好價位,就可以約定辦理過戶事宜,想要買賣都歡迎與未上市投資人陳先生聯繫,可以先雙方討論價格,之後都是銀貨兩訖,可靠安全。

在〈力晶創新股價多少?5346力晶創新股票交流的最佳選擇〉中有 1 則留言

  1. 10 3,936,274 -4.31% 43,232,732
    9 4,103,948 4.5% 39,296,458
    8 4,435,127 14.14% 35,192,509
    7 4,395,288 16.64% 30,757,382
    6 4,380,709 15.78% 26,362,094
    5 4,435,007 18.7% 21,981,385
    4 4,363,296 18.96% 17,546,378
    3 4,440,362 19.43% 13,183,082
    2 4,303,080 18.26% 8,742,720
    1 4,439,640 21.32% 4,439,640

    回覆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