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船等14家公司參與投資天力離岸風電科技公司,上周已經在台中港工業專業區動工興建台中風力機葉片廠,並成立葉片產業鏈聯盟,台船旗下的台船防蝕科技公司將負責防蝕油漆塗裝業務,預計自2020年底開始,一年生產上百億的海上風機與陸上風機做內外銷。
天力離岸風電科技主要投資人是在上海與深圳都設有葉片製造工廠的紅葉控股集團,該集團是百分百台資企業,這次鮭魚返鄉以30億資本額設立天力公司,台船預計持股1成,一年估計生產150台風機,初期年營業額估一百億。而除了生產海上風機,也會生產陸上風機,產品百分之百國產,並將開拓外銷市場。
台船防蝕科技副總經理陳秋妏指出,公司具有多年造船塗裝經驗,塗裝技術為全世界船東所肯定,未來與母公司台船將在離岸風機及各式水下基礎、塔架、葉片等,承擔起相關工程表層的防蝕處理。
「離岸風電葉片產業聯盟」成員包括天力、台船、台玻、台塑台麗朗、上緯、春雨、華立、華宏、南寶樹脂、久陽精密、荃宏應材、澳豐科技、先進複材,及複材公會等14家公司,攜手打造亞太離岸風電葉片產業鏈中心,要讓台灣成為亞太風電葉片產業基地。
天力返鄉 全球風電葉片大廠回台投資
為響應政府2025離岸風力發電3GW目標,及帶動台灣離岸風力發電產業發展,天力離岸風電與臺中港務分公司12日簽署合作意向書,將在台中港風電產業園區投資30億元,建立廠房面積達20公頃的全台首座風電葉片廠,可望帶動相關產業鏈1,000多個就業機會,奠定台灣離岸風力發電關鍵組件基礎。
天力離岸風電此次投資規模共計20公頃、總投資金額約30億元,預計明年6月完成建廠、海上葉片測試認證以及陸上葉片生產,2020年所有產線即可全面投產,預期將成為亞太第一、世界前五名的專業風電葉片企業,帶動相關產業鏈發展與出口創匯,增加政府稅收。此外,藉由引進風力機葉片研發、設計及生產風力機葉片模具、風力機葉片、機艙罩及風力機葉片檢測維修等經驗,將提升台灣風力機發電效能等風電相關高端技術產品,並培訓500位高端技術人才、創造1,000多個就業機會。
天力離岸風電是由紅葉風電控股集團響應政府離岸風電政策,及落實經濟部離岸風電重要組件回台投資的子公司。紅葉風電控股集團是100%台資企業,且是唯一立足兩岸風電葉片產業,10年深耕的經驗深獲全球風電產業高度認可,全球前15大風機製造商有一半以上是紅葉風電客戶,包括德國Nodex、韓國現代重工、日本東芝與中國大陸半數系統商等,並成功培訓伊朗國家電力公司做為中東市場合作夥伴。
紅葉風電共開發落實8種產品型號、通過8種認證,並自主研發8種做為改善提升發電效能的特有專利,在日本、韓國、東歐、中東、非洲、南美洲與中國大陸,完成上萬支的風力機葉片,且是全球少數已第三年大批量生產61.5公尺超長葉片的企業,並將經驗帶到世界各大風電展和論壇,儼然成為台灣風電組件代表。
天力離岸風電將在母公司紅葉風電的支持下,引進10年的專業經驗,回台投資、響應落實政府離岸風電本土化政策,預計2020年即可全面投入生產帶動產業鏈蓬勃發展,成為政府開創台灣風電新創產業的成功典範,也為台灣在全球風電領域增添光彩。天力公司感謝行政院、經濟部、工業局、能源局各主管單位及台中市政府、及台中港的大力支持與協助,共為台灣注入更多的活力與福利。
天力離岸風電科技公司基本資料
公司簡介
天力離岸風電科技(股)公司是紅葉風電控股集團在台灣設立的子公司,而紅葉風電則是海峽兩岸唯一從事風電領域葉片生產、營銷、模具開發及技術服務的100%台資企業。獲得德國勞氏船級社GL (Germanischer Lloyd )認證並通過ISO9001:2008品質管制體系,產品實現開發從750kW~2MW陸上風力發電葉片,目前更致力於海上風力發電葉片生產,為深耕 10 年且深獲全球風電行業高度認可的專業葉片製造公司。
為全球前十大MW級風機葉片專業製造商,葉片長度從27M,現今達64M長,葉片品質皆通過DNV-GL認證,工裝、工藝的優化,材料替換累積深厚自有Know-how,創造產品價格競爭力及品牌價值,並深獲中國前五大風力機系統商與世界一級客戶高度認可,2018年起更與全球第二大風力機系統商MVOW合作,成為亞洲(中國市場外)唯一海上風力機葉片供應商。
公司基本資料
統一編號 |
24490436 |
公司狀況 |
核准設立 |
股權狀況 |
僑外資 |
公司名稱 |
天力離岸風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出進口廠商英文名稱:TIEN LI OFFSHORE WIND TECHNOLOGY CO., LTD.) 106年11月16日 發文號10660255210變更名稱 (前名稱:台灣藝贊股份有限公司) |
章程所訂外文公司名稱 |
TIEN LI OFFSHORE WIND TECHNOLOGY CO., LTD. |
資本總額(元) |
800,000,000 |
實收資本額(元) |
490,000,000 |
每股金額(元) |
10 |
已發行股份總數(股) |
49,000,000 |
代表人姓名 |
吳坤達 |
公司所在地 |
臺北市松山區民生東路3段131號3樓 |
登記機關 |
臺北市政府 |
核准設立日期 |
098年12月23日 |
最後核准變更日期 |
109年10月20日 |
複數表決權特別股 |
無 |
對於特定事項具否決權特別股 |
無 |
特別股股東被選為董事、監察人之禁止或限制或當選一定名額之權利 無 |
所營事業資料 |
F113010 機械批發業 F113030 精密儀器批發業 F118010 資訊軟體批發業 F119010 電子材料批發業 F401010 國際貿易業 F106010 五金批發業 I301030 電子資訊供應服務業 E606010 用電設備檢驗維護業 JE01010 租賃業 I501010 產品設計業 CA02990 其他金屬製品製造業 CC01990 其他電機及電子機械器材製造業 C805050 工業用塑膠製品製造業 C805070 強化塑膠製品製造業 CA01050 鋼材二次加工業 E603050 自動控制設備工程業 E604010 機械安裝業 EZ05010 儀器、儀表安裝工程業 I599990 其他設計業 IG02010 研究發展服務業 IG03010 能源技術服務業 CA02010 金屬結構及建築組件製造業 CB01030 污染防治設備製造業 CC01010 發電、輸電、配電機械製造業 CC01020 電線及電纜製造業 CE01010 一般儀器製造業 E599010 配管工程業 E601010 電器承裝業 E601020 電器安裝業 E603010 電纜安裝工程業 D101060 再生能源自用發電設備業 E901010 油漆工程業 E903010 防蝕、防銹工程業 CA01030 鋼鐵鑄造業 CB01010 機械設備製造業 ZZ99999 除許可業務外,得經營法令非禁止或限制之業務 |
【產業尖兵】國際風電巨擘Vestas助攻 天力搶食亞洲離岸風機葉片大餅
文 盧佳柔
綠能當道、全球臨海國家興起搶蓋離岸風電大潮,其中關鍵的離岸風機葉片,多年來,除中國以外的市場都由奇異(GE)、西門子歌美颯(Siemens Gamesa)、維特斯(Vestas)3大巨頭壟斷。但隨著台灣力推離岸風電國產化後,已出現變化。本刊調查,為爭取台灣訂單,維特斯選擇扶植台灣國產業者天力,遠赴丹麥取經學習葉片製造。歷經3年時間,天力已躍身成為中國以外,亞洲唯一有能力穩定產出離岸風電葉片的業者,後勢備受期待。
搭車從台中高鐵站一路朝台中港前進,進入港區後,得經過幾次彎繞,方能抵達西碼頭末端—天力離岸風電科技(以下簡稱天力)的廠區。
在21公頃廠區用地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長達85公尺、比巨無霸客機A380雙翼還長,且重達35噸的葉片(約同23輛小轎車重),這是亞洲地區唯一在中國以外的離岸風電葉片商天力,協助大客戶維特斯在台代工製造的「傑作」,今年7月,天力也剛創下出貨第100支葉片的里程碑。
「葉片的重要性就像汽車引擎,風機透過葉片旋轉發電,開發商才能賣電收錢,所以葉片須堅固耐用;換句話說,葉片是整部風機最重要的存在。」坐在天力辦公室,董事長吳坤達點出葉片的重要性。生產關鍵葉片 地利優勢
「葉片占整支離岸風機成本比重約20%。撇除中國,全球離岸風電風機葉片商,以奇異、西門子歌美颯、維特斯3大巨頭為主。目前,奇異專注美國市場,台灣市場就由西門子歌美颯、維特斯瓜分,以往他們的葉片製造都在歐洲。」天力財務經理蔡哲倫在旁補充說。
過去,台灣組裝風機必須從歐洲進口葉片,額外增加運費成本,這給了天力大好機會。「5、6年前,一支葉片從丹麥運到台灣,就需要運費新台幣1千多萬元。」蔡哲倫向本刊透露。
根據國際離岸風電工程顧問機構4C Offshore研究報告,全球風況最好的20處地點,有9處是位於台灣海峽,凸顯台灣是發展離岸風電絕佳的場域。「正因台灣占盡地利之便,官方又領先亞洲許多國家起跑,率先推動離岸風電風場建置,還抓準國際風機大廠覬覦台灣市場的心理,力推風機葉片、水下基礎等國產化政策,讓台灣本土業者有了切入的機會。」一家風電開發商透露。
而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維特斯這家歐洲離岸風機葉片大咖找上天力?吳坤達驕傲地說:「考量到高昂運費與對手西門子歌美颯強力競爭,維特斯決定配合國產化政策與台廠合作。在接觸台灣業者後,更發現天力是唯一擁有葉片製造經驗與能力的廠商,天力便成為唯一選擇。」他更生動地譬喻道:「這就像在一個荒島上,只有一個女生(天力)一個男生(維特斯),若你想結婚(國產化)就只有我啦!」
合作國際大廠 疫情苦撐
談起雙方的合作模式,蔡哲倫表示,主要是由維特斯提供模具與原料給天力,再由天力在台加工製成葉片,雖然雙方一拍即合,但合作期間仍吃了不少苦頭。「與維特斯合作並非一路順遂,歷經新冠疫情等不利因素攪局,發生很多無法預料的狀況,但我們就像遊戲玩家打怪一樣,一路打過去,雖然許多人一直不看好我們,但我們卻是關關難過關關過。」回首來時路,吳坤達語帶辛酸地說。
像2020年,與維特斯簽約後就爆發疫情,無論是天力派人去丹麥的維特斯學技術,或維特斯派人來台灣教技術都變得有困難。由於離岸風電屬於資本支出較大的產業,而天力背後又沒有富爸爸,在增資不易的情況下,外界一度懷疑天力能否撐過疫情的考驗。
終於撐到疫情稍微消退,沒想到壞天氣又來攪局。吳坤達憶起當時的慘況娓娓道來:「我記得很清楚,(2021年)5月1路下大雨,當時工廠正在收尾,要做水溝,但蓄洪池沒辦法做,眼看工廠就快要可以生產了,卻卡在這一關,壓力很大,大到頭髮猛掉。」精進手工技術 順利增量
「每一支形狀看似簡單的葉片,都是由許多經驗豐富、具有工匠精神的技師,透過一層一層拼貼造就的成果,技師的熟練度決定一只葉片需花費多少時間及良率好壞。」吳坤達向本刊直言,葉片的製程只有5%可自動化,其他都得仰賴手工製作。
相對於電子業因產線大量製造,技師可以每天都做一樣的事,葉片製作較不規律,可能今天技師負責這道工序,但下次就負責另一道工序,15天後才會再輪回來,導致一個好技師的養成需更長時間;在技師熟練度不佳的情況下,天力與維特斯合作的第一支V174葉片,耗時近20個月才完成。
所幸,在時間的淬鍊下,天力的製造能力也跟著與時俱進,「我們的第100支葉片在今年7月順利量產,過去1個月平均約生產8至9支葉片;9月之後,我有把握每個月可以生產13或14支葉片。」吳坤達信心十足地說。
吳坤達透露,接下來與維特斯將進行更大型的V236葉片(65噸、115.5公尺)製造規劃,預計2025年下半年試量產,2026年正式量產,滿足更大的單一風機裝置容量的需求。
看好風電發展 進軍運維
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台灣區董事總經理許乃文向本刊表示,維特斯在全世界只有2套模具,一套在丹麥、一套在台灣,維特斯在亞洲的風場如需葉片,只能選擇從丹麥來或從台灣來,若運費高漲,維特斯就會直接從台灣供貨,天力接單會接到手軟。
不僅製造葉片,天力還計畫搶攻葉片維修市場。「天力有充足的葉片維修人才,是在這領域(運維)發展最大的利基。」吳坤達獨家向本刊揭露他的下一步計畫。
其實進軍葉片維修市場,是吳坤達為了天力將來IPO(首次公開發行)進行的一系列業務規劃中的一環,天力目前業務完全集中在單一客戶身上,縱使公司已開始獲利,但仍必須拓展其他客戶,分散營收來源,方能順利上市。
吳坤達興奮地向本刊表示,通常運維占風場整體資本支出2.5%左右,假設1兆瓦容量資本支出約2億元成本,一座500兆瓦的風場就是1,000億元,換算下來,一座風場的運維每年大約有25億元商機,風場數量越多商機就越大。看著天力隨著離岸風電商機而茁壯,也再度證明國產化之路,確實可行。
更新時間|2023.10.21 05:59 臺北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