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達科技股價多少?雲達科技股票交流的最佳選擇

雲達科技股票值得投資嗎?? 這個問題通常需要要自己問自己, 對於雲達科技這家公司是否瞭解? 任何投資都建議事前做足功課, 別人的建議都只能僅供參考, 社會上也有針對未上市個股整理好的投資報告書, 但對於那種報告書建議要抱持謹慎小心, 建議書的內容不全然真實, 投資人應該要多方求證, 才不會上當受騙。 這部落格整理近期未上市雲達科技股票相關的資訊, 方便投資人能快速瞭解公司的訊息 雲達科技股票代碼? 因為是未上市公司所以還沒有代碼, 而交易上只能透過私人間交易 對於雲達科技未上市好嗎?? 雲達科技股價多少?? 雲達科技股票的交易相關問題 歡迎直接加LINE聯繫未上市陳先生~或者來電 歡迎直接來電交流討論~0917-559-001<—-手機點我即可撥號 LINE的ID是sander105,點擊此圖就可加入好友

0917-559-001 陳先生<—-手機點我即可撥號

Table of Contents

雲達科技股價如何查詢?

因為雲達科技是未上市股票,所以都是私人間的交易,

想要了解雲達科技股價可以透過以下幾種方式查詢: • 透過與公司或股東關係或從公開資訊觀測站(要確認有無公開發行),了解公司的情況,可以從公司的每股淨值、每股盈餘、股東權益等資訊,可以從淨值跟本益比去推估合理價位。

• 透過IPO贏家的未上市股票資訊網,在搜尋欄輸入雲達科技的公司名稱或股票代號,即可查看雲達科技的股票行情、股價走勢圖、財務報表、月營收等資訊(不一定有資料)。

•直接聯繫版主:可以直接加LINE好友或者直接來電直接詢問

以上方式都可以快速的查詢雲達科技股價。

雲達科技股票如何買賣?

雲達科技因為是未上市股票,所以無法透過證券商系統進行買賣,想要買賣都是透過私人間交易,只要雙方協議好價位,就可以約定辦理過戶事宜,至於找誰買賣,可以透過1.未上市平台 2.自己找尋 3.聯繫版主,這樣就可以實現你想買賣雲達科技股票的需求。

雲達科技股票怎麼買?

想要購買雲達科技股票,因為雲達科技是未上市股票

未上市股票是指還沒有在證券交易所或證券商營業處所買賣的公司所發行的股票

相關文章:  未上市股票買賣-一切買賣、交易的問題完全指南

雲達科技股票的買進方式有以下幾種:

透過未上市股票交易平台:

未上市股票交易平台是指專門買賣未上市櫃股票的群體,

可以在網路上查詢首頁-IPO贏家未上市股票交流網

買方可以打電話給平台的投資人,詢問是否有雲達科技賣家,並提供自己的買進的價格和股數。

如果雙方達成一致,就可以約定時間和地點,填寫過戶文件,

並由平台外務代為繳納證券交易稅和手續費。會將賣方的股票過戶到買方,再進行後續的交割。

透過私人交易:

如果有認識的親友或其他同事願意賣雲達科技,就可以直接與他們協商價格和數量,並自行辦理過戶手續。

這種方式的優點是可以省去中介的費用和時間,但缺點是需要找到合適的賣方,並承擔交易風險和稅務責任。

賣方必須自行繳納證券交易稅,並將交易所得列入綜合所得稅的申報https://winsmart.tw/trading_knowledge/%E8%82%A1%E7%A5%A8%E4%B8%8B%E5%B8%82/。

透過版主

直接聯繫版主,可以解決你要買進雲達科技的需求,下面有聯繫方式。

不同的交易方式有:不同的優缺點,賣方應該根據自己的需求和情況,選擇最適合的方式。

以上是雲達科技股票的買進方式,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優缺點,買方應該根據自己的需求和情況,選擇最適合的方式。未上市股票的交易通常比上市股票的交易更複雜和困難,因此買方應該多加注意,避免遇到交易上的問題。

雲達科技股票怎麼賣?

想要賣雲達科技股票,雲達科技是未上市股票

未上市股票是指還沒有在證券交易所或證券商營業處所買賣的公司所發行的股票

未上市股票的交易通常比上市股票的交易更複雜和困難,因此雲達科技賣方應該多加注意,

避免遇到交易上的問題。

雲達科技股票的賣出方式有以下幾種:

透過未上市股票交易平台:

未上市股票交易平台是指專門買賣未上市櫃股票的群體,

可以在網路上查詢首頁-IPO贏家未上市股票交流網 (unlistedstock.com.tw)。

賣方可以打電話或用LINE給平台的投資人窗口聯絡,詢問是否有買家,並提供自己的賣出的價格和股數。

如果雙方達成一致,就可以約定時間和地點,填寫過戶文件,

並由平台外務代為繳納證券交易稅和手續費,並進行後續過戶事宜。

透過私人交易:

如果有認識的親友或其他同事願意買雲達科技,就可以直接與他們協商價格和數量,並自行辦理過戶手續。

這種方式的優點是可以省去中介的費用和時間,但缺點是需要找到合適的買方,並承擔交易風險。

透過版主

直接聯繫版主,可以解決你要賣出雲達科技的需求。

不同的交易方式有:不同的優缺點,賣方應該根據自己的需求和情況,選擇最適合的方式。

以上是雲達科技股票的買進方式,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優缺點,賣方應該根據自己的需求和情況,選擇最適合的方式。

雲達科技股票如何買賣 透過未上市股票交易平台 透過私人交易 透過版主
買進 打電話或用LINE給平台的投資人窗口聯絡,詢問是否有雲達科技賣家,並提供自己的買進的價格和股數。如果雙方達成一致,就可以約定時間和地點,填寫過戶文件,並由平台外務代為繳納證券交易稅和手續費。會將賣方的股票過戶到買方,再進行後續的交割。 如果有認識的親友或其他同事願意賣雲達科技,就可以直接與他們協商價格和數量,並自行辦理過戶手續。這種方式的優點是可以省去中介的費用和時間,但缺點是需要找到合適的賣方,並承擔交易風險和稅務責任。 直接聯繫版主,可以解決你要買進雲達科技的需求,下面有聯繫方式。
賣出 打電話或用LINE給平台的投資人窗口聯絡,詢問是否有買家,並提供自己的賣出的價格和股數。如果雙方達成一致,就可以約定時間和地點,填寫過戶文件,並由平台外務代為繳納證券交易稅和手續費,並進行後續過戶事宜。 如果有認識的親友或其他同事願意買雲達科技,就可以直接與他們協商價格和數量,並自行辦理過戶手續。這種方式的優點是可以省去中介的費用和時間,但缺點是需要找到合適的買方,並承擔交易風險。 直接聯繫版主,可以解決你要賣出雲達科技的需求。

雲達科技股票的交易流程

交易流程如下:

1.報價撮合:

買賣方提出要投資雲達科技或要賣雲達科技時,未上市專業投資人陳先生都會先行報雲達科技的價位等,彼此協議出雙方同意的成交價格;成交後,按照約定的價款、股票交付方式進行下個流程。

2.賣方:約時間及地點交付雲達科技股票

未上市股票有實體股票的交割方式跟無實體的集保交割(375券商辦理)方式,要先確認好是哪一種。

賣方賣股:當雙方協議好成交價後成交,未上市專業投資人會先與賣方約定時間地點進行股票交割流程,當到了現場時(375無實體則要約集保庫存所在的券商),確認賣方股票及印章沒問題時,則馬上匯款,當匯款確認收到時,則會用印,完成後銀貨兩訖了。股款都是透過電腦匯款,立即會入帳,過去地點都會約在銀行刷摺確認,但現在手機網路銀行查詢入帳方便,所以現在都以賣方方便的地點為主。賣方要備妥「股票」、「原印鑑」、「出讓人姓名與身分證字號」。(375無實體則是準備券商集保存摺、身分證、開戶印章)

3.買方:辦理過戶後約時間地點交付股票:

當雙方協議好成交價後,會確認股票是實體股票還是無實體股票,確認後未上市專業投資人會向買方收取身分證影本及印章(新戶會代刻印章)並確認股票交付的時間及地點,然後帶股票至該股票發行公司股務部門或所委託的股務代理機構,完成過戶的手續,並依與買方約定的時間地點,交付股票及收取款項(通常會用匯款方式所以比較常約在買方要匯款的銀行),買方會取得1.完成過戶自己名下的股票、2.證交稅單(紅色)3.印章。(如果是375則會約在買方的券商,辦理匯入買方的集保)

4.如何確認雲達科技股票真偽?

買方若需確認雲達科技股票真偽無誤,可以在過戶完成後聯絡雲達科技的股務機構、確定股東姓名與股東戶號相同也可確認股票正面的號碼與股務留存的號碼是否一致。

注意事項:

雲達科技是未上市股票也是有價證券,建議當面交易,銀貨兩訖,避免郵寄過程遺失引發爭議。除非協調好遺失責任對方付完全責任,否則還是以當面交割較為安全。

雲達科技股價參考

雲達科技未上市新聞整理

雲達 AI 報喜!獲「小輝達」Astera 點名合作、卡位供應鏈

2024/09/05 10:54:43 經濟日報 記者吳康瑋/台北即時報導 美系晶片業者Astera Labs被外界稱為「小輝達」,該公司為持續深化與台鏈ODM(廣達、英業達、緯創等)之間的合作,除了在今年5月喊話,規劃在台灣,設立首個矽谷之外的「雲端級交互操作實驗室」。而Astera Labs5日則點名「廣達子公司雲達(QCT)」除直言雙方已建立夥伴關係,並感謝雲達對旗下雲規模交互操作實驗室提供的支援。 Astera Labs是一家市值破百億美元規模的新興AI公司,同時也是一家無晶圓廠的半導體創新企業,旗下產品組合包括系統感知半導體積體電路、電路板和服務,以實現強大的PCIe連線,在業界則以提供「AI伺服器高速傳輸介面解決方案」技術著稱,總部主要位於加州矽谷,而其選在台灣設實驗室,是受到台灣設計和製造市場的豐富性所吸引,而透過在各種主機和端點之間,將可提前驗證Aries 6導入應用後的實際情況。 至於廣達旗下伺服器「小金雞」雲達(QCT)不僅長期深耕雲端資料中心IT基礎設備市場,更已跟龍頭大廠輝達(NVIDIA)、超微(AMD)等達成長期合作,更躋身成為首批採用GB200 NVL72設計的企業之一。Astera Labs 強調,團隊相當重視與QCT的合作夥伴關係以及對我們的雲規模互操作實驗室的支援,而雙方憑藉該合作關係,也成功將「創新」與「影響力」兩大重點,完美聯繫。 對此,廣達副總兼雲達總經理楊麒令也表示,隨著「AI、和以數據為中心」的工作負載部署,呈「指數級」的暴增,團隊也十分重視與 Astera Labs之間的合作。並分享,廣達旗下的眾多客戶,都可以透過Astera Labs打造的「雲端級交互操作實驗室」,協助大家克服新興的數據中心設計挑戰,而其強大的Aries 6重定時器在新的臺灣雲規模互操作實驗室中測試,將加強在下一代AI和雲基礎設施中可靠 PCIe 6.x連接的推出。

雲達攜手三星簽署MOU 展開資訊科技解決方案合作

鉅亨網記者劉玟妤 台北 2024-06-05 17:00 廣達 (2382-TW) 旗下雲達科技 (QCT) 今 (5) 日宣布,攜手三星 (005930-KR) 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在資訊科技解決方案上,展開軟硬體方面的合作,初期聚焦於採用 EDSFF E3.S 外型規格的 Compute Express Link(CXL)2.0,共同識別應用案例以提升市場效率。  雲達指出,三星與英特爾 (INTC-US) 在 2023 年成功開發首批 CXL 2.0 DRAM 模組。三星的最新 CXL 2.0 DRAM 模組將採用 E3.S 外型規格,記憶體容量最高可達 256 GB,可支援 PCIe 5.0 × 8 介面。QCT 最新世代的伺服器主機板支援 CXL 2.0 規格和 E3.S 介面,可直接連接這些模組,擴充 QCT 伺服器的記憶體容量及頻寬。  雲達提供完整的伺服器和解決方案,為多樣化的資料中心工作負載提供最佳性能與關鍵算力,也透過與生態系夥伴合作,催生不同產業的各種 AI、HPC 及邊緣運算應用案例。  雲達總經理楊麒令說,這份協議將加速雲達在自家最新 QuantaGrid 伺服器上採用三星 CMM-D 記憶體模組的腳步,而這將有機會為整個產業帶來幫助。  三星電子新事業規劃團隊副總裁 Jangseok Choi 表示,三星做為 CXL 聯盟董事會成員,一直和其他成員密切合作,包括全球資料中心、伺服器業者、晶片業者等生態系夥伴。Jangseok Choi 進一步指出,三星與雲達在 CXL 2.0 的夥伴關係就是一個絕佳例子,透過合作加速生態系採用 CXL 記憶體解決方案的腳步。 

雲達科技參加COMPUTEX 2024,秀創新AI基礎設施及解決方案

2024-06-12 分類 : 新聞速寫 AI風暴來襲,雲達提供多元運算解決方案   文/雲達科技 全球資料中心解決方案領導供應商雲達科技(QCT, Quanta Cloud Technology)參加今年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4),以「AI時代,雲達領航」為主題,自6月4日起至6月7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3樓,G0042室展出多項AI運算解決方案。呼應今年的主題,雲達科技攤位呈現出一場AI風暴,由雲達科技和主要合作夥伴的代表色藍、綠、黑線條,勾勒出迅速變動的AI潮流和技術。雲達科技位於這場AI風暴的中心,結合生態系夥伴的力量,推出從資料中心到邊緣、儲存伺服器、機櫃級加速運算解決方案等基礎設施,以及完整的雲端和5G解決方案,全方位支援AI時代的多元需求,協助客戶在AI風暴中迅速找到前進方向。 「從文字影音生成、智慧醫療到智慧製造,AI的力量早已滲透生活的每個面向,透過加速運算帶來前所未見的變革」,雲達科技總經理楊麒令表示。「雲達科技位在這場AI風暴的中心,具備獨特地位,因為我們不僅有能力提供最新AI基礎設施,還具有深厚的雲端跟5G實力,真正能協助客戶針對痛點和挑戰,開發能在邊緣裝置落實的AI應用」。 雲達科技本年度展覽重點: QuantaGrid、QuantaPlex 和QuantaEdge伺服器系列: QCT伺服器系列支援多項企業、現代資料中心和電信網路的工作負載,可依據需求做客製化及最佳化。本次展出多台支援最新Intel Xeon 6處理器 、AMD EPYC處理器、NVIDIA Grace CPU 和NVIDIA GH200 Grace Hopper 超級晶片的QCT次世代伺服器。 現場支援Intel Xeon 6處理器的系統包括 QuantaGrid D55X-1U、QuantaGrid D55Q-2U、QuantaGrid S55R-1U,以及高密度多節點伺服器QuantaPlex S25Z-2U 和QuantaPlex S45Z-2U。此外也同時展出採用第4代 AMD EPYC處理器的QuantaGrid S44NL-1U與QuantaGrid D44N-1U,以及支援AMD Instinct MI300X加速器的 QuantaGrid D74A-7U。 儲存伺服器: 以1U-5U機型,提供不同空間需求下的超高密度儲存。配備傳統硬碟、固態硬碟、DDR5記憶體,支援各種冷熱儲存和軟體定義儲存,同時具備高頻寬傳輸,消除儲存裝置和擴充卡間的資料瓶頸。 機櫃級加速運算解決方案: 為因應更大規模的AI運算需求,雲達科技以自家採用NVIDIA MGX參考架構、連接NVIDIA Spectrum-X Ethernet網路平台的AI伺服器組成包括NVIDIA GB200 NVL72在內的機櫃級加速運算解決方案。本次展出的NVIDIA GB200 NVL72系統櫃配備由光寶科技自主設計的AI伺服器電源方案,符合最新的NVIDIA MGX機櫃規範,滿足現代資料中心高算力、高耗能的需求。此外,雲達科技也宣布即將於2024年第三季上市的全新系統,包括GB200 NVL72 系統(QuantaGrid D75B-1U 和 QuantaGrid D75B-2U)、NVIDIA HGX B100系統(QuantaGrid D75H-7U)、NVIDIA HGX B200 空冷系統(QuantaGrid D75F-9U)、以及 NVIDIA HGX B200水冷系統 (QuantaGrid D75L-5U 和 QuantaGrid D75M-5U)。 雲達科技和全球夥伴共同展出應用案例: 資料中心智慧節能科技: 雲達科技與達梭系統攜手合作,透過數位孿生與模擬技術,最佳化雲達資料中心的能源效率設計,達梭系統將提供軟體分析與技術支援,此次合作展現雙方對資料中心效率領域永續創新的承諾。 AI智慧機器人: 雲達科技攜手達明機器人與台灣西門子數位工業,打造AI智慧機器人,協助企業實現產業自動化。 AI夥伴: 雲達科技與萬達人工智慧科技合作,提供AI夥伴套件,讓使用者創造及開發客製化的AI夥伴,進行個人化及專業性的應用。 雲達科技本次亦展出支援生成式AI和邊緣AI的QCT POD、QCT OmniPOD ,以及其他採用生態系夥伴最新 AI開發套件與創新技術的QCT 解決方案。現場並展出一台可支援Intel Gaudi 3 AI加速器基板的高彈性伺服器。此外,也展出採用開放模組化設計的AMD Instinct MI300X加速器通用基板,以及NVIDIA加速運算平台等,顯示雲達科技全產品線AI產品融合多項生態系夥伴科技。

《電週邊》雲達科技參展MWC 加速5GxAI應用

14:282024/02/26 時報資訊 任珮云 廣達(2382)旗下雲達科技(QCT)今年參加2024 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24),展出旗下5G與AI基礎設施與解決方案,以及最新QuantaGrid、QuantaPlex和QuantaEdge 系列伺服器。本年度展覽以「AI魔法打造5G世界」為主題,展出多項搭載最新Intel Xeon可擴充處理器的解決方案,具備高性能、大頻寬記憶體,和更高安全性,可實現在車輛設計與製造的智慧化產線、生成式AI圖像生成與智慧高球虛擬教練等多種應用情境。「雲達科技持續創新,針對不同工作負載提供最佳化的5G 與AI 解決方案」,雲達科技總經理楊麒令表示。「雲達科技全伺服器產品線和整合式解決方案都配備最新Intel Xeon可擴充處理器,可提供大量運算資源,更能因應不同部署達成最佳化。我們不僅致力於在網路邊緣縮短延遲和提高效率,也為整個資料中心尋求更永續的解決方案」。 本次展出的5G與AI解決方案特點如下: 1、QuantaEdge 5G邊緣伺服器:QCT QuantaEdge EGX74I-1U與即將上市的QuantaEdge EGX77B-1U行動邊緣運算(MEC)伺服器採用具備Intel vRAN Boost的第4代Intel Xeon可擴充處理器,符合Intel FlexRAN軟體架構,具備高彈性、高可擴充性、低能耗和超短機身小體積,適用於各種Open RAN使用情境。 2、QCT OmniPOD企業5G解決方案:QCT OmniPOD是一套採用Intel 科技的端到端企業5G網路解決方案,由5G 核心網、5G接入網,與網管系統所組成。它可以整合相機、自動搬運機器人或其他終端裝置,在不同環境下實現AI影像分析、影像分類,和產線模擬等應用。客戶也可以根據不同場景選擇進行單點或多點式部署。現場展出的最新版本更具備簡易管理、雲端原生網路彈性與韌性等特色,以及強大的生態系支援。 3、QCT Platform on Demand(QCT POD):QCT POD HPC&AI融合式系統採用Intel 科技,以模組化設計縮短用戶部署所需的時間,簡化系統管理與監控。QCT POD提供完整開發環境,讓HPC與AI工作負載能在同一個系統架構下運行,同時它也提供雲端原生的排程工具和資料分層工具。

可裝4張雙寬或8張單寬GPU,雲達推3U尺寸加速運算伺服器

針對安裝多張PCIe介面卡形式GPU的需求,雲達去年發表搭配3U機箱的2路伺服器機型,可搭配2顆英特爾第四代或第五代Xeon Scalable處理器 文/李宗翰 | 2024-02-03發表 在1年前,英特爾發表代號為Sapphire Rapids的第四代Xeon Scalable系列處理器,雲達科技(QCT)如同其他伺服器廠商,宣布將推出多款機型,我們已陸續介紹1U機箱2路配置的QuantaGrid D54X-1U、2U機箱2路配置的QuantaGrid D54Q-2U,以及7U機箱8-GPU配置的QuantaGrid D74H-7U,現在來看看該公司另一款可裝載多張PCIe介面卡形式GPU的伺服器D54U-3U。此產品最顯著的特色是採用3U機箱,最多能安裝4張雙寬尺寸或8張單寬尺寸的運算加速卡,可選用NVLink橋接器的兩兩串連,支援AI、高效能運算領域的多種應用需求。以I/O擴充介面而言,雲達特別提供兩種組態,對應上述外形的GPU 搭配。若選擇雙寬尺寸GPU組態,D54U-3U可安裝4張全高全長的PCIe 5.0 x16介面卡,以Nvidia資料中心GPU而言,H100 PCIe、A100 80GB PCIe、A40A30A16,以及L40、L40S,均屬於這類產品;如果選擇單寬尺寸GPU組態,D54U-3U可安裝8張半高半長的PCIe 5.0 x16介面卡,例如Nvidia的L4A2T4。關於D54U-3U實際搭配GPU產品的AI加速成效,可參考MLCommons在2023年11月公布的MLPerf Training v3.1,這款機型是當中唯一搭配4張Nvidia H100 PCIe的系統,相較於另一款搭配4張Nvidia A100 80GB PCIe的富士通Primergy CDI,同樣在ResNet這項AI訓練測試中,雲達D54U-3U是44.92個單位,富士通Primergy CDI是58.94個單位(越小越好)。而且,無論選用何種GPU擴充配置,D54U-3U均能同時安裝2張半高半長的PCIe 5.0 x16介面卡、1張OCP 3.0 TSFF或SFF外形的PCIe 5.0 x16介面卡,以及1張半高半長的PCIe 5.0 x8。因此,雲達也強調這款伺服器可支援基於PCIe 5.0介面的400GbE網路連線環境,若要搭配400GbE網路卡,可安裝Nvidia的ConnectX-7系列,因為當中提供半高半長、OCP 3.0 TSFF或SFF外形的款式,也可以搭配400GbE資料處理器加速卡,像是Nvidia的BlueField-3,提供半高半長的款式。 關於處理器運算平臺的部分,D54U-3U最初可搭配2顆英特爾第四代Xeon Scalable系列(單顆最大可提供60核心),以及32支DDR5-4800記憶體(可支援單支256 GB,整臺伺服器能搭配到8 TB),而隨著代號為Emerald Rapids的第五代Xeon Scalable系列於2023年12月問世,D54U-3U也能相容這批處理器(單顆最大可提供64核心),並且搭配DDR5-5600記憶體。 產品資訊 雲達QuantaGrid D54U-3U ●原廠:雲達科技 ●建議售價:廠商未提供 ●機箱尺寸:3U ●處理器:2顆,英特爾第四代Xeon Scalable系列與第五代Xeon Scalable系列(熱設計功耗最高為350瓦) ●記憶體:32個DDR5-5600,插滿256 GB,可達到8 TB ●儲存配置:10臺2.5吋SATA/SAS/NVMe固態硬碟 ●I/O擴充介面: 搭配雙寬GPU組態,4個PCIe 5.0 x16(全高全長)、2個PCIe 5.0 x16(半高半長)、1個PCIe 5.0 x16(OCP 3.0 TSFF/SFF)、PCIe 5.0 x8(半高半長) 搭配單寬GPU組態,8個PCIe 5.0 x8(半高半長)、2個PCIe 5.0 x16(半高半長)、1個PCIe 5.0 x16(OCP 3.0 TSFF/SFF)、PCIe 5.0 x8(半高半長) ●電源供應器:4臺1600瓦(2+2) 【註:規格與價格由廠商提供,因時有異動,正確資訊請洽廠商】

廣達、雲達再獲英特爾CEO基辛格點名 感性發文表欣賞

2023-11-15 06:21 經濟日報/ 記者吳康瑋/台北即時報導 英特爾(Intel)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昨(14)日感性發文分享道,AI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非常快速,而這都多虧了科技巨頭們彼此互相「協作」,在上下游供應鏈發揮自身的能力,才將生態系建構而成;他也特別點名AI指標股廣達(2382)及旗下資料中心解決方案子公司雲達(QCT),並再次將內心滿溢的欣賞藉文章表達出來。 英特爾年度活動「Intel Innovation Taipei 2023科技論壇」於11月7日舉行,執行長基辛格現場除以「人工智慧(AI)無所不在」為題,發表一系列精彩演講,也分享英特爾在AI領域的未來展望。而英特爾重要的供應鏈夥伴代表們,紛紛盛裝出席,如此盛大的排場,也立刻成為市場投資人當日的目光焦點。 基辛格昨日特地張貼出活動當天拍下的精彩相片,包括自己與供應鏈業者廣達、華碩(2357)代表逐一握手、擁抱的合影,並藉機向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廣達電腦聯合創辦人暨副董事長梁次震、廣達高級副總裁暨雲達科技總經理楊麒令等夥伴表達自身的謝意;並感謝他們願意攜手英特爾,一起朝AI 人工智慧時代邁進,並肩踏上這段持續且精彩的旅程。 此外,基辛格也在貼文中分享,他本身非常欣賞這些巨頭們,彼此在全球科技生態系統中建立起的深厚友誼,和堅不可摧的夥伴關係。他認為,就是這種「協作」模式,才能讓AI (人工智慧)發展的這麼快速、打造出淺顯易懂的「基礎」,降低門檻讓所有人都更容易使用,也讓AI日漸普及、如今更已無所不在。

雲達科技推客製化5G & AI基礎設施

2023-06-02 作者 QCT 雲達科技(QCT)在Computex 2023展示跨垂直產業的應用案例、支援案例實現的5G、雲端和AI解決方案,以及具備永續考量的資料中心和邊緣硬體等… 雲達科技(Quanta Cloud Technology;QCT)在Computex 2023展示跨垂直產業的應用案例、支援案例實現的5G、雲端和AI解決方案,以及具備永續考量的資料中心和邊緣硬體等,從硬體、軟體到實際應用案例,提供企業一站式數位轉型方案選擇。 雲達科技在Computex 2023的三大展區亮點如下: 應用案例:與達明機器人、航見科技、沃司科技合作,現場展示跨智慧農業、通訊、製造、醫療、高教及研究等產業的5G & AI應用案例。遠端連線QCT 5G x AI Open Lab,即時展示內部智慧工廠作業安全、組裝、巡檢等多項應用,並邀請華電聯網、台灣松下、光陣三維等夥伴進行合作分享。 解決方案:展出QCT OmniPOD 5G 企業專網解決方案和QCT Enterprise企業解決方案,涵蓋符合3GPP的5G專網,以及高效能運算(HPC)、混和雲、AI等面向,協助客戶落實數位轉型。其中QCT POD HPC & AI 解決方案由雙Intel Xeon Scalable處理器和NVIDIA加速卡驅動HPC、AI和資料分析(DA)等工作負載。 基礎設施:展出第一台運用NVIDIA MGX架構搭配NVIDIA Grace Hopper Superchip的超大規模HPC-AI伺服器,可進行AI推理。展出由最新Intel Xeon Scalable處理器和Atom處理器驅動的資料中心及邊緣硬體設備,加速vRAN效能與能源效率,有助降低部署成本。 現場並展示QCT QoolRack水冷式機櫃,利用冷卻液分配單元(CDU)以及風扇式散熱背門,排除新一代Intel高效能伺服器的熱,在不改變現有資料中心基礎設施的前提下實現永續性。

脫下招牌皮衣!黃仁勳訪雲達科技攤位、肯定雙方合作

謝梓建 2023年6月1日 週四 上午11:58 台北國際電腦展今天(30日)正式開展,各種最新科技引人關注,但更吸人眼球的,還是輝達創辦人黃仁勳,下午他特別去了合作夥伴,廣達旗下的雲達科技攤位,還當場脫下招牌黑皮衣,借給廣達資深副總穿。而被問到是否擔心英特爾超車輝達?黃仁勳幽默回應,搬出經典名言「run, don’t walk」,表示輝達會努力跑起來,讓自己不被追上。 那個男人脫了,輝達創辦人黃仁勳招牌黑色皮衣,改換廣達資深副總楊麒令穿穿看感受一下「一兆元的重量」。黃仁勳還大秀手臂上輝達商標刺青,反問楊麒令怎麼沒把公司logo刺在自己身上,兩人互動逗樂全場,好交情也展現在AI布局上。 廣達電腦資深副總楊麒令表示,董事長林百里也希望能夠在這些解決方案裡面加入AI超級運算、超級連結。這些都會透過在AI的實踐在雲端、在5G上我們都會花很多精神布局。 廣達旗下的雲達科技,率先採用輝達MGX設計的機型,輝達主攻的加速運算與生成式AI,則要尋求廣達一流伺服器與資料中心支持,黃仁勳特地造訪廣達攤位,在輝達與廣達合作開發的MGX伺服器上題字,「敬加速運算時代的來臨」。 黃仁勳來台圈粉無數,下午舉行與全球媒體座談會,會前就被不少粉絲包圍,簽名合照來者不拒,被問到是否擔心競爭對手英特爾迎頭趕上輝達,以及是否擔心中國GPU未來將會崛起。黃仁勳老話一句,引用台大畢業典禮演講名言「run, don’t walk」,期許輝達在這場AI競賽中能一直跑在最前頭。

廣達佈局5GxAI收割,旗下雲達全球多場域奏捷,遍佈製造/醫療/教育市場

財訊快報 2022年12月14日 【財訊快報/記者王宜弘報導】廣達(2382)旗下的雲端供應商雲達科技(QCT)週三(14日)舉行年度品牌活動Q.synergy Taiwan 2022。雲達總經理楊麒令指出,該公司與生態系夥伴合作,在5GxAI的領域上,已於全球多個場域驗證數位轉型績效,佈局逐漸收割。 雲達此項活動主題為「掌握5G x AI創新,落實企業數位轉型」,共帶來6場專題演講及5場全球實績案例分享,展現雲達基於雲端基礎設施所研發的5G及HPC&AI解決方案在製造、醫療、高等教育、城市和娛樂等領域的全球實際應用成果,並展出液冷式機櫃與即將上市的新一代英特爾伺服器,吸引超過200位產官學界及國內外合作夥伴參與。 無獨有偶,同業英業達(2356)同時段也盛大召開5G Next Lab開幕儀式活動,並與微軟、趨勢科技、新漢簽署四方合作備忘錄,搶攻5G企業專網商機,與雲達尬場互別苗頭。 雲達指出,該公司耕耘AI與HPC,近年更將觸角延伸至電信領域,打造針對5G公網和私網的端到端基礎設施,協助新加坡科技與設計大學(SUTD)使用Campus 5G孵育商用數位轉型、攜手德國夥伴拓展在智慧醫療、物流、生產等轉型應用、為國內外大學與研究機構建置HPC&AI平台以加速研究進程等,以整合性解方加速各垂直產業數位轉型。 為解決不同產業需求,雲達與多家台灣系統整合業者合作,以搭載英特爾科技的QCT OmniPOD 5G企業專網和QCT POD HPC&AI融合式平台為基礎設施,研發不同面向的應用。 雲達舉例,該公司與華電聯網合作結合VR/AR眼鏡的模擬操作訓練系統,加速作業員上手速度,提升作業效率;與台灣數位光訊科技集團合作,在中部地區打造獨一無二的5G專網攝影棚,透過直播結合台數科終端TV聯網機上盒,讓節目更具互動性與娛樂性。 此外,亦與台灣松下合作,使用醫療電子鏡系統,透過5G即時傳輸與AI偵錯,進行防護衣穿脫要領的指導;與航見科技合作,以5G傳輸即時影像,整合無人機與AI雲端解決方案,執行安防、巡檢、救災等任務;亦協同大世科,持續發展從AI到終端橫跨全方位現代化資料中心與HPC場域應用;與雲象科技的合作,則是推動數位病理人工智慧,加速AI訓練進程、縮短病理科醫師閱片時間,並提升胃癌淋巴結微小轉移偵測敏感度。

《產業》NVIDIA前進元宇宙第二代OVX登場 技嘉、雲達GPU搶頭香

11:412022/09/22 時報資訊 任珮云 NVIDIA(輝達)今天宣布推出第二代NVIDIA OVX,在Ada Lovelace GPU架構與更強大的網路技術支援下,提供開創性的即時繪圖、人工智慧 (AI)和數位孿生模擬功能。浪潮(Inspur)、聯想(Lenovo)與美超微(Supermicro)將在2023年初推出第二代NVIDIA OVX系統。技嘉(2376)、新華三(H3C)和廣達(2382)旗下雲達科技亦將在未來提供採用新一代GPU架構的產品。 新的NVIDIA OVX系統是專為透過頂尖的3D軟體應用程式打造3D虛擬世界而設計,並在NVIDIA Omniverse Enterprise中運行令人身歷其境的數位孿生模擬環境。NVIDIA Omniverse Enterprise是一個具擴充性的端到端平台,協助企業打造及運行元宇宙應用。 NVIDIA專業視覺化部門副總裁Bob Pette表示:「大規模數位孿生技術重新定義近乎各行各業在實體世界中規劃、設計和建造的方式。NVIDIA OVX將提供新一代的運算能力,協助打造工廠、建築物及整座城市等最複雜的數位孿生模型。」採用NVIDIA Ada Lovelace GPU架構的NVIDIA L40 GPU,將助力新的OVX系統帶來最高水準的功率與運算表現,以打造複雜的工業數位孿生。 採用NVIDIA Ada Lovelace GPU架構的NVIDIA L40 GPU,將助力新的OVX系統帶來最高水準的功率與運算表現,以打造複雜的工業數位孿生。L40 GPU的第三代RT核心及第四代Tensor核心將提供強大的運算能力,在OVX系統上運行Omniverse作業負載,包括加速的光線追蹤和路徑追蹤材質渲染、精準符合物理原則的模擬及生成逼真的3D合成資料。由各大OEM者推出的NVIDIA認證系統也將使用L40 GPU,以處理資料中心的RTX作業負載。

耀登5G ORU認證發給鴻海 廣達楊麒令:有兩件事得注意

2022-08-17 02:33 經濟日報/ 記者王郁倫/台北即時報導 全球5G發展以企業專網腳步比公網快,射頻暨測試廠耀登科技(3138)旗下耀睿科技與中華電信合作建置全台唯一O-RAN測試設備實驗室,16日發出第一張O-RU(開放性測頻元件)證書,廣達(2382)副總楊麒令指出,這意味國內踏出新的一步,但還有兩件事待完成。 耀登科技子公司耀睿科技的OTIC(Open Testingand Integration Centre)和資安測試實驗室,正式發出全球首張O-RAN O-RU認證給鴻海(2317),包括電子五哥廣達、英業達(2356)、仁寶(2324)、緯穎(6669)、和碩(4938)及網通大廠們也都與會見證台灣第一座O-RAN OTIC實驗室成果。 廣達在5G發展上非常積極,楊麒令表示,耀登集團的實驗室可以針對RAN端的設備做驗證,這是台灣新的一步,但5G專網要真正整合,還必須把核心網納入,目前這部分中華電信開放讓許多業者加入參與;據了解,廣達核心網早已經研發完成。 而第二個也是最重要的議題,他指出:端到端的解決方案究竟整合出來了嗎?楊麒令認為5G專網必須讓企業用戶理解,在垂直產業中端到端的應用究竟能發揮什麼效益,否則打造企業專網要採購5G設備,還要給政府頻段使用費,有不小期初成本。 上述兩點,也是造成5G企業專網迄今發展有點緩慢的原因。楊麒令指出,相對5G公網發展不如預期,5G專網要時間發酵,他對2023年仍十分樂觀,預估明年中就可以開始擴大規模。 廣達集團旗下雲達科技耕耘兩年,目前許多POC(概念驗證)案子都陸續完籌,在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歐洲(尤其德國)取得顯著滲透率成長,北美Open Lab已經開了,新加坡正在進行,德國9~10月就將建立起來,楊麒令笑說:努力開始嚐到甜頭。 5G專網滲透率增,2023年中嘗甜頭 楊麒令指出,經過一年多努力,雲達在台灣拿下大部分5G科專計畫,跟許多SI整合中,甚至後續外界也將看到室外5G專網案例,但這是花了非常大心思去推動而來的,他舉例,比方天線要配合各國專網頻段,改善硬體,也必須留意各國電信法規,避免5G私網干擾公網,為此雲達必須不斷反覆調整軟硬體。 相對廣達集團習慣服務的少數大型客戶,出貨大量規模訂單,雲達佈局的5G企業專網客戶類型相對少量多樣,還必須高度客製化,「就像做慣一千萬元生意的人,要做10~20塊錢生意,做不來。」為此楊麒令成立專責團隊負責5G專網業務,設定不同目標(KPI),而如今灑豆成兵,他預估再給一點時間發酵,讓現在商轉案例交出成績,就能口耳相傳吸引更多企業跟進。 「這是我們第一次開始作小客戶,生意模式完全不一樣,」楊麒令坦言,因為伺服器雲端客戶業績太大,5G專網努力半天佔比還非常微小。 「如果垂直產業可以有不同應用案例出現,做出幾個殺手應用,對企業來說,大家會討論誰因為導入5G專網生意變好了,成本降低了,效率變好,大家就會爭鮮恐後來做。」楊麒令說。 目前雲達做20多個垂直應用產業中,仍是製造業需求最大,他分析,客戶發現用了可以降低成本(訓練費用跟電費),加速營運進入狀況,客戶服務更佳,需求不易受景氣衰退影響。「製造業是很直接的,作業員一定要被訓練。」 雲達為加強5G佈局,2300人中5G相關人力約300~400人,純軟體研發人力也高達300多人,目前除北美兩座工廠、歐洲工廠擴大組裝產能,泰國SMT主機板產線也已經有8條,還將持續擴充。 但他也坦言,努力佈局是著眼於未來。「未來元宇宙誰能掌握越多技術,就能整合出效益,扮演一個重要角色。」他認為,未來掌握雲端、AI、5G、專網等技術,創造的綜效會非常不一樣。 耀登旗下耀睿是O-RAN聯盟在亞洲第一座OTIC實驗室,也是O-RAN聯盟最大的設備測試案例場域,董事長張玉斌指出,將在桃園青埔跟高雄亞灣各設立一座實驗室,分別採用是德科技與VIAVI的設備,張玉斌解釋兩驗證系統各有弱點,若設備兩套都通過將更具公正性。

CSP搶O-RAN商機 台廠進補

翁毓嵐/台北報導 2022年4月5日·2 分鐘 (閱讀時間) 隨著5G加速落地應用,美、中的大型雲端服務業者(CSP)競相擴大與電信運營商,或整合電信服務的5G雲網整合商合作,加速帶動電信及AIoT產業的邊緣伺服器需求,亦為台伺服器廠包括英業達、緯穎、廣達、鴻海及神達等,挹注在5G O-RAN伺服器的市場商機。 儘管持續受到部分IC料件短缺拖累,出貨市占仍位居台廠之冠的英業達,在CSP客戶訂單需求能見度明確下,對全年伺服器營運動能看法樂觀。此外,預期搭載英特爾及超微次世代處理器平台的伺服器新品,將在下半年後推出,也將持續為2023年推升出貨動能。 另一方面,英業達亦透過內部成立四年的5G通訊技術中心和AI研究中心,為旗下伺服器產線及相關產品進行功能及效能的優化,2020年英業達更攜手微軟、合作建置台灣首座「5G O-RAN專網智慧工廠」,大幅為其節省人力並提升產品檢測率,強化其競爭力。 至於緯創在掌握訂單之餘,近一年來更進一步整合旗下雲端賀料中心供應商緯穎及網通廠啟碁之資源,陸續完成5G E2E的整合測試,為布局5G伺服器市場增添利器。 其中,旗下緯穎透過與5G軟體解決方案美商Radisys合作,完成第二屆全球O-RAN Plugfest測試,強化其在5G開放網路ODM-Direct伺服器市場布局之際,亦加緊在台灣及馬來西亞等地的擴產、建廠進程。 廣達旗下雲達科技(QCT)於2020年下半年間,即與樂天電信合作推出以4G LTE架構為底、升級的首個原生5G網路架構,助其大幅降低投資及維運成本。去年雲達內部並成立5G實驗室,加速與產業夥伴在應用/硬體整合、平台串接及開放生態系之建置等方面合作外,落地導入於廣達內部的5G智慧工廠,也已有日本客戶導入。 至於鴻海則由旗下伺服器事業FII工業富聯,及網通廠台揚等,齊力搶進5G開放式電信設備市場商機。另神達則於去年間陸續完成開發Aowanda、Whitestone產品線,主攻CU、DU及MEC等5G邊緣運算伺服器應用市場。

雲達建構企業專網拼圖,偕同夥伴打造5G x AI創新應用

蕭怡恩/台北訊 2022-01-14 全球資料中心解決方案領導供應商雲達科技(QCT),日前結合母公司廣達電腦及重要夥伴Intel,共同舉辦「Q.synergy Taiwan 2021:5G x AI應用趨勢論壇」;順著稍早5G Open Lab開幕典禮的節奏推進,使整體氣勢營造更顯磅礡,充分展現國產5G專網技術與設備實力。 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表示,每一波科技大躍進,皆帶來人類應用模式重大改變。包括1990年代第一波個人電腦、2000年代第二波雲端運算,廣達在每次技術演變前,都領先研發布局,快速把產品推向市場,創造領先優勢。如今第三波元宇宙,其關鍵硬體包含AI伺服器、雲端伺服器、邊緣伺服器等,需藉由5G予以連結,才能運行無虞,而這些廣達都已準備就緒。 為形塑完整5G專網拼圖,讓5G x AI真正鋪天蓋地、滿地開花,廣達成立5G Open Lab,歡迎夥伴測試5G創意或設備,一起開發5G x AI創新應用,把市場商機餅做大。 鏈結生態圈夥伴,共創爆發性商機 國發會副主任委員高仙桂表示,眾所皆知5G是台灣數位轉型的關鍵、是產業供應鏈重組的契機,期望國產5G O-RAN設備結合垂直應用場域的實證,匯聚成國際輸出能量,使台灣掌握全球5G AIoT未來十年爆發性成長契機。 桃園市長鄭文燦指出,恭喜廣達與Intel成立打造5G Open Lab,讓許多5G供應商、新創業者,能進行各種測試,從而加速發展台灣的5G國家隊、5G產業供應鏈,成就無限可能的企業專網應用。 經濟部工業局長呂正華說,5G Open Lab意義深遠,象徵廣達將自身的投資轉化為開放系統,讓大家在此推動更多創新,將5G x AI創新效應外溢到台灣的年輕人、工程師,構成更開放、更多元、更創新的大環境,促進產業競爭力的提升。 雲達科技總經理楊麒令表示,雲達除積極發展企業5G專網方案外,也針對AI應用驅動高速運算或EDA等應用需求打造QCT POD方案,它融合AI與HPC技術、並適切搭配高效能儲存系統,實現工作負載與叢集的最佳化,並整合Cluster監控軟體,幫助系統管理員更有效率管理IT資源,也讓使用者及開發者能快速將資源專注在所需服務上,加速各自領域的科學突破和產品創新。 他接著說,過去雲端時代,廣達與雲達獨自走向客戶,但迎向接下來5G時代,希望與生態圈所有夥伴並肩作戰,將5G與AI實際落地,讓大家一起共創商機。 Open Lab一站到位,催生產品並協助促銷 不可諱言,談及端到端5G企業專網基礎架構與整合,確實是各界關注的焦點議題。為此雲達科技動員研發處的多位專家,闡述5G企業專網方案的內涵,及如何藉由5G Open Lab串聯5G生態系。 雲達科技事業開發經理呂東曄指出,依雲達自身經驗,欲將應用場景放上5G、變成產品並展開銷售,從通過認證、申請場域頻段、進口射頻器材、規劃網路架構…等,需經過2~3個月歷程。5G Open Lab最大宗旨即是備妥必要的設施和工具,讓夥伴們只要帶來自家產品,即快速執行整合測試,繞過繁文縟節而將技術變成產品;此外5G Open Lab還協助將PoC Kit轉變為Sales Kit,再經由新聞稿、社群媒體、國際媒體促銷、全球展會等多元管道,協助進行產品試銷,加速創新產品落地。 接著大會透過視訊連線方式,將現場觀眾帶往林口5G Open Lab場景。雲達科技研發副處長陳家瑞,介紹Lab當中的5G企業專網機櫃,包含核心網路、基地台、BBU、Fronthaul Gateway、RRU等元件。考量5G企業專網內舉凡AR/VR等影像應用,主要仰賴的是上行頻寬,用戶可透過調整Slot Format方式改變基地台的功能頻寬,上行頻寬最高可提升至450Mbps。 擔任壓軸講師的雲達科技研發處長林繼正,則以廣達實際場域為例,闡釋5G智慧工廠應用。他指出廣達工廠有兩條產線部署5G企業專網,一是自動化產線,應用包括虛擬安全圍籬、PCBA品質追溯及AR輔助作業;另一是機櫃組裝線,藉由AR可視化來進行產品測試,並將熟手的資深經驗轉換為AR SOP,協助新進人員執行安裝作業。 展望今後,雲達將持續借助新世代AI平台搭載全新數位技術,偕同夥伴共創多元應用情境,進而協助台灣企業加速導入5G專網,開創5G企業專網新紀元。

雲達展示廣達5G智慧工廠應用,結合生態系夥伴擴大5G應用

雲達在去年底舉行的Q.synergy 2021中,展示雲達與合作夥伴開發的5G專網智慧工廠應用,一部分已用於廣達的智慧工廠。 文/蘇文彬 | 2022-01-05發表 廣達旗下的雲達科技,近期在Q.synergy中展示國產5G專網方案,包括5G專網RAN、核心網及網管平臺,同時也透過Open Lab展示雲達自行開發或與合作夥伴合作開發的5G智慧工廠應用,其中一部分已實際用於廣達旗下的智慧工廠。 在Q.synergy特別由雲達科技雲端應用研究二處處長林繼正介紹,雲達的5G企業專網智慧工廠應用實例,林繼正表示,如同直播,同一時間開啟多個直播,容易導致網路塞車,5G專網能夠針對同時間多個影像的上傳,提供最大的上行頻寬。5G智慧工廠應用在自動化生產線、伺服器機櫃組裝生產線上。 以自動化生產線為例,5G RRU涵蓋65m x 55m的範圍內,可支援3條生產線共55個720P畫質IP攝影機的影像上傳,而在其中一條產線後端搭配一組4K攝影機,拍下每個PCBA板的超高畫質影像,將影像上傳至Edge Cloud儲存,作為後續生產履歷的品質追溯,並透過影像分析,持續改善良率。 在此一自動化產線的5G應用場域中,5G RRU支援59個用戶終端裝置,包括55個IP網路攝影機、1個4K攝影機及3個AR眼鏡,部分設備需要較高的上傳或下載頻寬,整體的往返延遲時間在100毫秒(0.1秒)內。 自動化產線上部署大量IP攝影機,主要用於維護環境與機械手臂運作安全,IP網路攝影機通過Wi-Fi將影像傳送至通用客戶端設備(uCPE),利用該設備具有的AI功能,自動辨識特定範圍內,例如機械手臂運作區域是否有人員靠近,若偵測到人員進入警戒區域,則將警示的影像經由5G RRU、經BBU送到5G核網,進一步由應用伺服器分析影像,進行臉部辨識,同時發出控制命令給機械手臂,例如當人員靠近機械手臂黃色警戒區域,自動控制手臂放慢動作,當人員進入手臂運作的紅色警戒範圍,則停止手臂運作。 而在自動化產線的後端,透過4K攝影機拍攝組裝的主機板影像,偵測其品質,發現品質瑕疵時,交由現場維修工程師戴上AR眼鏡,通過AR影像的虛實疊合,在PCBA板上標示瑕疵的位置,林繼正表示,如此一來,改變維修流程及效率。 機櫃組裝線也部署5G應用,在長達2公尺的機櫃組裝線,林繼正指出,機櫃組裝線的AR應用所需考慮到的三項關鍵,首先是建立AR SOP作業方式,將具有老手的經驗捕捉下來,並將原本的SOP轉為互動式的AR SOP,其次是,讓組裝新手,戴上AR眼鏡,透過定位及虛實疊合(區域及細節的準確性)技術,即使AR眼鏡移動仍能準確追蹤,特別是機櫃組裝上複雜的整線、束線設計,必需確保AR的虛擬指示,可以準確追蹤每個孔位,以人機互動設計與指令方式,指引新手組裝。最後,利用AR眼鏡上的攝影機,在組裝作業進行的同時,將組裝過程的影像經由AI執行作業的品質檢測。 雲達科技表示,目前上述應用已部署至廣達工廠內部單個或多個區域運作,後續視效果與工廠整體規畫再進行擴充。 雲達5G Open Lab展示更多智慧工廠應用 雲達也在近期與英特爾合作共同成立5G Open Lab,由Open Lab展示更多由雲達自行開發或是與合作夥伴共同開發的智慧工廠應用,其中之一是透過IIoT Intelligence Dashboard儀表板,掌控工廠內生產線設備的運作狀態,例如產線上機械手臂的嫁動率、馬達運轉情形、感測器是否正常、未來使用壽命預估等等。 該儀表板也能顯示每個機械手臂的作業安全,如同前面提到的,結合 5G、攝影機、AI辨識,建立機械手臂的安全圍籬,當有人員接近手臂運作範圍,自動控制手臂放慢或停止運作,避免產線上的安全事件。 而AR應用方面,搭配AR眼鏡讓沒有作業經驗的新手,能根據AR影像的引導,在不需要老手的指導下完成組裝作業,同時,透過儀表板掌握每個站點上使用AR眼鏡的作業人員生產數據,針對問題去解決,逐漸提升效率,或是在作業的時間內,站點是否有作業人員就位,並開始組裝作業。 另外,雲達也展示在生產線如何運用攝影機,拍攝產品影像,通過5G送到邊緣運算伺服器,進行AOI瑕疵檢測,用以取代人工檢測,避免漏檢的問題。而結合5G與AMR自主移動機器人,賦予原本只有搬運功能的AMR更多功能,由於AMR自主移動範圍較大,若以Wi-Fi通訊可能有斷線問題,因此結合5G網路,AMR的車控系統、手臂系統及影像探測系統,皆透過5G網路送至伺服器進行影像辨識,使其具備巡檢功能。 林繼正表示,經過團隊過去一年努力,看到5G為智慧工廠帶來改變及效益,因此未來將在新工廠以5G全廠覆蓋的方式,進一步擴充應用,甚至將AR應用將帶到德國、美國的相關工廠,以滿足當地市場的需要,提高生產效率。 至於5G為智慧工廠帶來什麼樣的效益?林繼正認為,最直接的是5G專網帶來新的設備連接方式。過去因高速傳輸、低延遲的需求,大多採用有線連接設備,使用授權無線頻段的5G則讓設備從有線轉為無線連接,其次是架構上的改變,過去由下而上的單機聯網,5G後促使系統設備萬物互聯,有了5G後可充分運用邊緣雲(Edge Cloud),企業可以集中預算,在邊緣雲部署AR、AI、設備管理,以及AMR調度管理。 其次是應用場景上的改變,現代化的智慧工廠運用機器視覺,5G能夠更靈化運用機器視覺,讓原本只有搬運功能的AMR,結合機器視覺,額外具備巡檢的功能。另一例子是AR眼鏡,相機與5G網路,讓AR眼鏡在作業的同時也進行檢查;而在廠內物流方面,AGV過去從有線到無線,5G結合AMR,利用感測器偵測工廠內的環境,結合本地雲執行更多樣化的任務。 目前雲達發展的5G智慧工廠應用,主要是基於3GPP R15版本的高速傳輸、低延遲特色去設計,林繼正透露,雲達團隊已針對R16,研究在5G智慧工廠的應用,並在明年到後年間推出基於R16版本應用。

雲達科技與英特爾打造5G開放實驗室 串聯生態系加速企業數位轉型

爽爆新聞網 (2021-12-27 18:23) 【記者羅蔚舟/桃園報導】 全球資料中心解決方案領導供應商雲達科技(QCT, Quanta Cloud Technology)首次曝光位於桃園總部與英特爾共同打造的「5G Open Lab」,該實驗室設立宗旨為提供完整5G網路整合驗證功能,將作為雲達與開放生態系合作的基地。「AI、5G和智慧邊緣是前進未來的關鍵科技,有效運用這些技術將能讓企業做出更具前瞻性的決策」,英特爾業務行銷暨公關事業群副總裁汪佳慧表示,「英特爾和雲達科技等生態系夥伴合作,提供值得信賴的運算平台,協助客戶實現 AI、5G和智慧邊緣等應用情境,發揮巨量資料潛力,加速數位轉型」。雲達科技自12/27日至12/28日一連兩天連續舉行年度品牌活動,今日以「5G Open Lab」開幕典禮暨科技展演發表會揭開序幕,雲達以領先業界的獨立組網SA設備,搭配生態系夥伴所提供的技術及服務,上演5G科技藝術體驗(Smart Performance),並展示智慧製造(Smart Manufacturing)等應用情境,為5G企業專網擘畫美好願景;明(12/28)日則舉行「Q.synergy Taiwan 2021 5G x AI」應用趨勢論壇,瞄準5G專網商機及企業數位轉型需求,邀請業界、政府專家及軟硬體解決方案專業夥伴,從多元智慧應用、靈活5G基礎架構、巨量物聯網、適應性人工智慧等四大主題,探索5G 結合 AI 的應用趨勢與綜合效益。 雲達為連結5G生態圈、加速5G應用開發、釋放5G最大價值,成立「5G Open Lab」,提供自行研發企業專網設備讓軟硬體解決方案夥伴進行端到端的整合開發與測試;此外,更提供展示空間與行銷資源,加速產品上市時程,期待透過產業交流及5G應用場景整合,共同加速本土5G解決方案發展。12/28日登場的「Q.synergy Taiwan 2021 5G x AI」 ,是與英特爾共同舉辦的年度論壇,聚焦如何運用5G x AI ,滿足不同垂直產業的應用需求,加速企業數位轉型。 「過去一年多的新常態讓企業體會到數位韌性的重要性,紛紛積極擁抱新科技,投入數位轉型行列」,雲達科技總經理楊麒令表示,「雲達有完整的Cloud、5G、AI產品線,提供從企業級到超大資料中心級的解決方案服務,從底層硬體到上層應用都能逐一優化,協助客戶快速開發及導入5G + AI基礎架構,提升數位競爭力」。 隨著智慧製造、智慧醫療、智慧展演等應用逐漸普及,5G和AI需求分別從電信商及研究單位走入一般企業,雲達科技看準未來客戶需求,攜手英特爾及生態系夥伴打造模組化、預先配置且預先驗證的企業5G、HPC/AI 解決方案,並以5G Open Lab做為生態系合作基地,搶攻數位轉型商機。更多關於雲達科技解決方案,請查詢 https://go.qct.io/solutions/

廣達伺服器業務 拚增雙位數

2021-12-01 00:23 經濟日報 / 記者吳凱中/台北報導 廣達(2382)強攻5G專網業務,資深副總經理暨雲達科技總經理楊麒令昨(30)日指出,儘管伺服器缺料預期將持續到明年下半年,但廣達仍目標2022年伺服器業務將雙位數成長,加上台灣、日本5G專網釋照可望在明年上半年展開,廣達布局多年的專網業務/應用將正式上線,並於明年下半年開始出貨。 針對伺服器缺料情況,楊麒令表示,目前來看,伺服器缺料將持續到2022年下半年,缺料主要仍集中在IC晶片部分,因此有部分訂單會遞延出貨,儘管如此,廣達明年伺服器業務目標仍會成長。 楊麒令指出,廣達伺服器明年目標雙位數增長,業務成長動能強勁,除新增客戶外,既有大型雲端服務供應商(CSP)需求也有增長。 廣達將於12月27日在林口總部啟動5G LAB,主要展示5G專網相關應用及相關解決方案。楊麒令指出,目前業界對於5G應用仍不熟悉,因此透過5G LAB展示實際應用,藉此讓業界更加了解。 此外,由於台灣、日本5G專網執照可能於明年上半年釋照,廣達看好將帶動相關需求,5G LAB展示的相關應用就能實際落地。楊麒令表示,儘管預期5G專網業務明年在台灣、日本初期貢獻不大,但將成為伺服器組裝業務之外新的增長動能,貢獻度會愈來愈大。 而在日本部分,商務執照釋照預計明年4月啟動,目前廣達已在進行的POC(概念驗證)案子有個位數,等正式釋照後,廣達就可在明年下半年正式出貨。 雲達去年與日本樂天電信合作,協助樂天在一年內透過虛擬化、自動化、開放式架構,將服務從4G LTE升級至5G 網絡服務,在相關應用中,雲達也採用英特爾最新第三代Xeon可擴充處理器,相較前一世代可提升50%效能。

智慧製造領軍 雲達科技5G企業專網 建構數位轉型新引擎

文 /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2021-11-08

5G掀起產業數位轉型浪潮,改變遊戲規則。看好企業對於5G專網的期待,廣達集團旗下、同時也是全球資料中心解決方案領導供應商的雲達科技(QCT),以軟硬體雙管齊下的方式,快速為企業部署基礎架構,滿足AI、5G等實際應用情境,不只透過智慧製造,其他像是智慧農業、智慧醫療等,加速各產業數位轉型落地,搶攻未來商機。

新冠疫情衝擊全球經濟,但台灣在製造業領軍下逆勢突圍,2021全年GDP成長率上看5.58%。憑藉AI、大數據等科技力,製造業者的自動化機械手臂、無人搬運車(AGV)等場景,在5G企業專網的強大功能支援下,現在台灣的智慧工廠,出現了許多宛如電影場景一般的新應用。
5G專網廣泛應用工廠場域 加速邁向智慧製造
第一線作業人員配戴智慧眼鏡,將眼鏡內建攝影機拍到的第一視角畫面,透過5G專網傳送到後端伺服器,利用AI判斷其工作進度及正確性,並依進度指示眼鏡將預先製作的圖文內容,利用MR(Mixed Reality,混合實境)技術適時投射在眼鏡顯示幕上進行虛實疊合,第一線操作人員就可以直接在工件實物上看到加工位置及方法、使用零件等指引,以及加工正確與否等回饋訊息。 這是台南市車燈製造大廠龍鋒企業工廠的實際運作場景,由全球資料中心解決方案領導供應商雲達科技,攜手台灣松下集團,利用5G企業專網高運算速度、低延遲及涵蓋廣的特性,讓這波由工業4.0浪潮所推起的智慧製造革命,徹底強化台灣製造業的數位韌性。
QCT 5G專網 協助強化企業數位韌性
但5G網絡的高度複雜性以及可支援應用範圍廣,也讓不少企業遇上轉型的陣痛期,特別是在資料安全性、協同運作的可靠性及移動上。對此,雲達科技特別提出以5G核心網及5G 接入網 (BBU基站、FHGW前傳閘道器、RRU無線射頻裝置)技術的軟硬體的基礎架構:OmniPOD解決方案。QCT OmniPOD是由三大元素所組成:OmniCore核心網、OmniRAN接入網、以及OmniView網管平台。OmniPOD建立在n79頻段的獨立組網(SA)技術基礎上,為企業做一體式的5G專網部署,同時兼顧快速、彈性、擴充性、資訊安全、協同穩定度及簡化管理等需求;再搭配可客製化的解決方案,接軌不同客戶的應用需求,提供即可落地實現的5G應用場景。 其中,在彈性上,一般公網上下行傳輸速率是維持固定比例,但雲達提供的5G企業專網有可擴充設計,可針對企業不同應用需求調整上下行傳輸速率,讓網路資源達到最有效的配置。再配合可視化的網管平台 (OmniView),就像是監督整個5G企業專網運作的一雙眼睛,當人為操作不當或是設備異常時,系統會自動示警並提供偵錯資料及解決建議,讓網管人員更快速排除障礙;也能即時偵測整個5G企業專網的性能。 雲達延續母集團廣達厚實的硬體製造與設計能力,協同雲端技術夥伴Intel®,採納了Intel® Xeon®可擴充處理器及Ethernet網路卡,並使用DDP(Dynamic Device Personalization)、DPDK (Data Plane Development kits) 等網路效能優化與軟體開發工具集,使雲達蓄積豐沛技術能量,得以從軟體定義技術,跨進電信領域NFVI架構,接續催生核網、RAN等端到端完整解決方案。
從製造、農業到醫療 雲達5G專網多元應用落地實踐
透過雲達5G企業專網,不只在智慧製造上創造未來無限可能;同樣地,利用不同的終端設備及軟體,包括攝影機、車輛、AR眼鏡、遊戲主機等,未來也將逐步帶動智慧醫療、智慧農業等不同產業的數位轉型,甚至擴大到智慧城市(交通、安全、環境等)的建構。 台灣在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最新公布的「2021世界數位競爭力」調查中,首次擠進前10名,排名第8,且在知識、科技、未來整備度等3大面向排名全數進步,顯見台灣正進入產業數位轉型最重要的階段,每個產業或企業所處的轉型階段及能力都不一,如何在專業協力廠商強大支援下,接軌5G新世界,也正考驗著企業主的智慧。雲達科技十多年來累積的研發能量及客戶案例,可加速讓企業充分享受5G專網的效益,是企業最不可或缺的關鍵轉型夥伴。

雲達科技5G專網高峰會 聚焦呈現多元智慧應用實例

從2020年5G開台至今,其間曾舉辦不計其數的5G論壇,屢屢深談eMBB、URLLC和mMTC技術;但一年過去了,不少人對5G究竟如何幫助企業開創商業模式或應用,依然欠缺深刻感受。 為此,身為廣達電腦子公司、同時也是全球資料中心解決方案領導供應商的雲達科技(QCT),決定與Intel攜手,於2021年5月26日舉辦「企業專網5G應用趨勢高峰會」,除務實探討企業專網在台灣發展現狀外,更致力探討應用場景,期盼讓不同垂直產業的用戶及系統整合商(SI)見證5G專網落地威力,真正感受「5G專網入企業、數位轉型揭新頁」美好意境。 雲達科技總經理楊麒令表示,雲達歷經逾五年在硬體研發、軟體研發、系統整合、生態系構建等多方面淬煉,如今成為台灣第一家提供端到端5G專網解決方案的供應商,可全面整合uCPE終端設備、RAN、核網,乃至最終核網出口之後的Application。 他形容5G專網基礎建設猶如「水管」,用戶不在乎水管怎麼建置,而關心如何在家中建立「水龍頭」(應用場景),以利取用源源活水、充實數位創新能量,所以本次大會側重於水龍頭的設計、而非一味吹捧水管的強韌。 廣結盟友  共創5G應用大局 雲達科技事業處經理呂東曄歸納,此次大會有兩個重點,一是雲達產品的首度公開亮相,另一則期望吸引更多生態夥伴共襄盛舉,齊力擘建5G應用方案,在台經過場域試驗、確定商轉無虞後,再推向日本、德國、美國市場,促進台灣產業升級。 而雲達為發展應用案例,已陸續將5G專網建置於母公司廣達的工廠,及廣達總部大樓的「廣藝廳」,依序推動5G與智慧製造、文化展演的跨界融合。亦與同樣看好5G產業的夥伴結盟,把5G帶向更多試驗場域;如台南某汽車車燈的模具廠,原本倚靠人力進行品檢,每次作業耗時5~10分鐘,如今透過5G與AR技術整合運用,3秒內即完成相同工作,成效可見一斑。 廣達電腦協理潘咸豪強調,單憑廣達或雲達不可能獨力彰顯5G價值,必須與各界應用廠商合作,才有望打開市場。因此雲達不以基礎架構 (Infrastructure) 提供者劃地自限,而是努力匯聚生態系力量,逐漸將觸角延伸到無人機、電子圍籬、AR/VR等各種場景,展現5G在市場上的重要性。 推出台灣首套核網軟體  內含靈活調參機制 廣達電腦協理李士偉指出,回顧五年來雲達打造5G專網基礎建設的歷程,其中硬體部分係從Data Center、HPC起家,後來因參與日本樂天5G網路設計案,逐步跨足中央單元(CU)、分散單元(DU)乃至無線電單元(RU),之後再延伸到uCPE,使端到端架構就此成形。 雲達科技雲端應用研究處協理李家瑞說,「有關軟體發展旅程,多年來除著力研發虛擬化、容器/Kubernetes等軟體定義技術外,3年前與雲端技術夥伴Intel展開合作,從Data Plane加速技術一路推進到NGCO(Next Generation Central Office),採納了Intel Xeon可擴充處理器及Ethernet網路卡,並使用DDP(Dynamic Device Personalization)、DPDK(Data Plane Development kits)等網路效能優化與軟體開發工具集,以架構QCT最佳化的NFV平台,使雲達蓄積豐沛技術能量,得以從軟體定義技術跨進電信領域NFVI架構,接續催生核網、RAN等端到端完整解決方案。」 「展望今後半年到一年,雲達將陸續推出各項軟體產品,」李家瑞指出,繼5月領先推出台灣第一套自有核網軟體後,爾後還將祭出諸如MEC邊緣運算等更多新品。他強調雲達的核網面向企業用戶,勢必接觸不同應用情境,故已融入靈活的調整與部署機制,讓用戶隨需調整網路細部參數(如調整上下行頻寬),搭配友善的人機介面與防呆機制,即使不具深厚電信技術,依然能營造良好的5G應用體驗。 雲達希望透過本次高峰會,觸發各產業用戶對5G應用的想像力,另一方面則努力廣結SI盟友,由其整合雲達的基礎架構、電信商的頻寬、企業內部的應用,接通水管的最後一哩路,助台灣企業觸發更旺盛的數位創新。

廣達旗下雲達攜手Radysis及英特爾,推5G vRAN解決方案

MoneyDJ新聞 2021-07-14 15:12:29 記者 新聞中心 報導 廣達(2382)旗下雲達科技發表與長期合作夥伴英特爾及Radisys合作開發的OmniRAN虛擬無線接入網(vRAN)解決方案,以Intel FlexRAN雲端無線電接入VNF參考架構,搭配Radisys Connect 5G RAN為4G、5G和物聯網設計的分散式無線接入網軟體架構,在雲達全新EGX63IS-1U伺服器上打造雲端原生vRAN,充分利用第三代Intel Xeon可擴充處理器平台。 OmniRAN採用英特爾vRAN專用加速器ACC100,進行前向糾錯校正加速,達到低延遲及節能功效,可根據即時流量需求彈性擴充或縮減量能。此外,更採用代號為Westport Channel的英特爾5G優化網路配接器,讓時間同步更為精確,且不再需要使用特製計時硬體而產生額外複雜度和成本。 OmniRAN在雲達EGX63IS-1U上採用這套驗證過的組合,增強分佈單元(DU)的性能,以支援具有多個小基站或多個遠端無線電單元的5G應用情境,為各種網路工作負載提供可靠的性能。 隨著許多電信營運商開始尋求以分散式開放參考架構解決方案來加速5G網路部署,OmniRAN應運而生,以開放無線接入網(ORAN)為基礎,降低部署基礎設施的門檻並提高整體價值。 OmniRAN已有多個智慧製造使用案例,包括用於安全管控的虛擬圍籬、用於品質管控的高解析度串流、提高維修效率的AR護目鏡、以及可運送設備的自動導引車等。OmniRAN除了能提供更廣的覆蓋範圍和更高的機動性,也具備集中式管理、高擴展性及部署彈性,提高成本效益。 雲達科技總經理楊麒令表示,雲達科技跟夥伴維持密切合作,為的就是確保顧客能永遠保持領先,而雲達全新vRAN 解決方案整合英特爾與Radisys 的頂尖技術,優化資源利用,並提供軟體定義管理及協調,提升成本效率及營運效能。 Radisys行動軟體及服務事業部部長Munish Chhabra表示,各產業的顧客都有前進開放5G網路的打算,而Radisys和夥伴共同打造開放、分散式、虛擬化的無線接入網解決方案,滿足各種業務需求,此次整合Radisys第一個基於3GPP第16版標準的5G軟體架構與雲達科技的vRAN解決方案,為電信營運商和企業降低成本、提高網絡效率以及加快新服務上市時間,從開放API和開放架構中得到最佳效益。 英特爾公司無線接入網路事業部總經理Cristina Rodriguez表示,這項由英特爾、雲達科技與Radisys合作的解決方案展示對推廣5G非常重要,英特爾藉由定義FlexRAN參考架構以及與Intel Network Builders合作,拓展技術產品線及相關生態圈,為全球服務營運商提供高互通性、高性能、低營運成本的解決方案。

廣達旗下雲達第2季擴產2成 出貨估增兩位數

代工廠廣達(2382)旗下雲端伺服器大廠雲達科技受惠需求持續暢旺,今年第2季將擴產20%,看好第2季出貨將季增兩位數百分比,全年出貨年增率有望優於原本預估的10%至20%。 美商晶片大廠英特爾今天在台灣舉辦第3代Xeon可擴充處理器平台發表會,針對雲端、企業、高效能運算、5G與邊緣等應用情境打造,會中邀請廣達、鴻海(2317)、緯創(3231)、英業達(2356)、研華(2395)、華碩(2357)、技嘉(2376)、台灣微軟等32家合作夥伴企業站台。 廣達資深副總經理暨雲達科技總經理楊麒令會後受訪表示,雲端需求暢旺,今年第1季是雲達有史以來最旺的第1季,雖然持續面臨缺料問題,仍看好今年營運將逐季成長,預估第2季出貨將季增兩位數百分比。 為因應強勁需求,楊麒令透露,雲達規劃4、5、6月在台灣廠分別新增產線,合計將新增3條產線,推估第2季產能將增加約20%,不排除第3季再擴產。 他表示,目前雲達tier-1第一級客戶需求持續成長,tier-2第二級資料中心客戶訂單也在增加;台灣與日本的企業專網預計2022年上半年商用化,最快明年會開始貢獻雲達業績。 楊麒令說,今年初預估雲達2021年全年出貨將年增10%至20%,目前需求優於預期,全年出貨成長率有望上修,但上修幅度還難以估算。 

雲達攜手英特爾 推雲端技術延伸5G和邊緣運算

廣達電腦(2382)旗下資料中心解決方案廠商雲達科技今天表示,與英特爾(Intel)合作,將雲端技術延伸至5G和邊緣運算將會是下一階段網路轉型的重點。 英特爾透過與雲達等合作夥伴進行強大的生態系統協作,第2代Intel Xeon可擴充處理器與OpenNESS等開源軟體的結合,逐漸將邊緣運算落實為可供企業用戶使用的選項。 雲達提供客戶完整的5G端到端硬體產品與解決方案,涵蓋本地通用客戶端設備、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5G新無線電(5G NR)和5G核心網路(5G Core)、及服務保證與應用等。鑒於5G將於2020年起開始大幅部署,雲達專注於打造未來基礎架構,以期即刻實現先進技術,提供具備雲端原生架構以及雲端AI功能的解決方案給電信營運商與企業使用者。 面對5G浪潮,雲達強調,早已提前與合作夥伴及客戶共同執行多項專案,以應對未來的複雜挑戰,包含去年發表的日本樂天雲端原生行動網路(cloud-native mobile network),做出更新、提出中央單元、分散單元(Open RAN DU/CU)解藕式架構,以及與中國移動合作機器學習的資料湖泊計畫。 雲達認為,5G革命正在發生,而5G發展與增強型行動寬頻通訊、超可靠度和低延遲通訊、與大規模機器型通訊等應用情境密不可分,已與合作夥伴攜手實現網路功能虛擬化架構,協助電信營運商由傳統電信機房轉型為5G資料中心,加速實現新服務。

可望維持雙位數成長 廣達雲端貢獻 明年續俏

隨著一、二線雲服務供應商業績同步向上,廣達(2382)資深副總經理暨旗下雲達總經理楊晴華預估,廣達在2018年的雲端業務仍能維持雙位數成長。 廣達雲端相關營運亮眼,法人估計,廣達雲端相關營收今年年增10∼20%,明年雲端及物聯網業務占比將達30∼35%,獲利占比由去年約46%增至近50%。 從11月營運表現來看,廣達11月NB出貨量雖略高於10月,但或許是為蘋果代工的Apple Watch出貨量減少影響,11月營收為947.1億元,比10月略減5.7%,不過仍比去年同期成長2.3%。 面對2018年,楊晴華表示,看好二線(Second Wave)雲服務供應商成長速度非常快,這是過去沒有鎖定的市場,而5G商用化後,也會把很多本來proprietary的東西,轉成由軟體定義的x86硬體。 楊晴華說,電信業者轉雲化的態度相當積極,看好上述趨勢,廣達不僅將在2018年MWC會展出相關解決方案,未來幾年內,客戶(含電信跟雲端服務商)轉雲化的過程帶來的機會都非常樂觀,都讓一線跟二線雲端服務供應商都有成長,廣達雲端業務2018年可望有雙位數成長。 廣達董事長林百里今年初宣示將針對大舉徵才,楊晴華表示,廣達今年雲端人力大幅增加500∼600人後,人數已經達1600∼1700人,短期內會先清點人力,讓人力應用發揮到最好。台灣AI人才不多,很多都是新手,人員加入後會做內部訓練,再看價值鏈中哪個部分還需要再加人。 抓住機會,雲達不甘於只做白牌之王 因為Google、Facebook這些雲端服務公司本身具有強大的工程實力和資源,在過去幾年來給了廣達跳過戴爾、HPE、IBM等品牌廠商,直接將產品賣給資料中心終端客戶的機會。但這個機會之於廣達的意義,不只是去掉中介商,換個客戶多賺一點錢而已。他們的目標,從來就不只是成為白牌伺服器之王。 「Barry(廣達董事長林百里英文名)常常告訴我們一件事情:我們不是只是提供一個硬體,我們希望是一個提供完全解決方案的供應商。」廣達資深副總經理暨雲達總經理楊晴華說:「我一直認為我們不是一家硬體公司。」 所以這些年來可以看到,廣達不只做原本擅長的伺服器硬體,也陸續切入資料中心必備的儲存設備、網路交換器,甚至跨足到軟體領域,和微軟、VMware等企業軟體業者結盟。 「我們的價值是有這些硬體,而且能幫你架構整個硬體和軟體Stack(層疊),所以你只要把你的Application(應用)、Workload(工作負載)加上來,你就可以用,這是我們的價值。」楊晴華說:「 甚至你Workload(工作負載)上來,我們可以幫你fine tune(微調)達到最佳效能。」他直指,沒有能力掌握資料中心這三大要素,沒有本事做出整個機櫃的廠商,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隨著雲達的雲端業務規模不斷擴大,產品布局也愈趨完整,現在的雲達更敢於經營QCT這個品牌。曾經,雲達稱自己是「The Most Famous Unknow〈最有名的無名者〉」但現在的情勢已經不同,雲達除了連續幾年都在COMPUTEX期間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設置展示空間,也可以發現他們在企業識別、行銷等方面都投入不少力氣;2015年還在美國高調攜手希捷等多家資料中心供應鏈廠商,成立QCT雲端解決方案中心。另外雲達現在在美國和歐洲也分別都有完整的銷售團隊,更接地氣,也開始發揮區域作戰能力。 而楊晴華過去十多年來的一連串策略布局,現在也為他們贏得將版圖進一步擴張至二線雲端服務商市場,以及大企業市場的機會。

十年布局,要在二線雲端服務市場展現更大價值

雖然Google、微軟、亞馬遜和Facebook等雲端業者每年仍持續投資數十億美元,甚至是上百億美元建設大型資料中心,單單這一塊就已經是相當可觀的市場。只是鮮肉肥美,爭食者自然也會愈來愈多,而且在這些一線雲端服務大廠前面,可以加值空間的有限。因此,繼續開發下一層級的市場,就成了雲達的必走之路。 所謂的二線雲端服務商,是指工程能力和資源不如Google、Facebook那麼強大,但同樣有強大雲端運算需求的業者,這也是為什麼楊晴華看好在這塊市場可以展現出更高的價值。 雖然礙於客戶保密協議,楊晴華無法一一點名,但可以猜想,如線上遊戲公司,或是Uber、Spotify等等有大量數據處理需求的企業,都可能是他所指的潛在客群。而目前在這塊市場上,主要還是由戴爾、HPE等傳統IT大廠主宰。 對比之下,不論人力、資源、經驗、通路、服務力等各個面向,雲達的實力恐怕不及這些品牌廠數十年來的深耕,但楊晴華仍舊信心十足:「其實我只要隨時想到我們的value proposition(價值主張),想到我們可以帶給客人的價值是什麼,這塊如果能持續增加,就不怕競爭對手。」他不願明說,但在這個傳統IT大廠主導的市場裡,他除了對技術實力有信心,也表示自己確實有一套不傳統的打法,為他們成功贏得許多客戶。因此現在除了在一線雲端市場每年可以享有固定成長,在二線雲端市場上,他更是看到了好幾倍的增長。 而他更有信心的是,進入這一層級的競賽之後,他相信那些沒有掌握資料中心三要素、無法自己做出機櫃的白牌業者,是連進都進不來的。 2~3年內,二線雲端市場佔比要提高到20%~30% 此外,楊晴華雖不願對財務數字表示意見,但早在2014年,雲達對廣達整體業績貢獻就已經上看15%,而市場估計過去二年多來,在NB市場低迷,雲端市場蓬勃發展的情勢下,雲達的營收貢獻可能已經提升到20%,若以廣達2016年營收約9000億元來估算,那雲達已經是一個營業額上看1800億元的大企業。 其中,來自一線雲端服務商的營收貢獻約佔九成,現階段二線市場的比例還不高。但二線市場其實才是更能彰顯雲達價值的戰場,因此楊晴華也喊出未來兩到三年內要將二線市場業務佔比提高到20%~30%的目標。他說:「這對我們策略上非常重要。」 而就像早在十多年前雲達就已經開始為二級雲端市場和大企業市場做足準備,現在楊晴華的腦中,也早已開始思考2020之後的布局。 迎接2020,下一步鎖定5G 「這幾年在雲端發展過程中,我們有很重要的一個成功的因素,或是說一直以來我們的信念就是持續投資。」楊晴華說:「因為我們想要把value proposition(價值主張)增大,增大,你的競爭性就愈強。」從大型資料中心到大企業,他一直在為下一波成長動能做準備,他掩飾不住笑意:「你會發現每個時期都有獲利來源。」而下一個他要鎖定的目標,是5G。 「接下來電信業怎麼轉雲化,跟雲的關係,我們已經在研究。」他說:「Barry提過5G我們不希望缺席,除了不想缺席,甚至希望扮演比較大的角色,很多東西都在孵化。」不過他賣了一個大關子,表示答案要等到明年2月的世界通訊大會(MWC)上才能揭曉。

邁倫與雲達聯合展出ConnectX-5解決方案

邁倫科技(Mellanox Technologies, Ltd.)是一家為資料中心伺服器、儲存系統提供高效能、點到點互連解決方案的龍頭廠商,宣布與全球資料中心領先解決方案供應商雲達科技(Quanta Cloud Technology;QCT)以Mellanox ConnectX-5網路解决方案為基礎,共同擴展下世代雲端資料中心解決方案的設計、開發及製造,並一同於COMPUTEX 2018 聯合展出該產品。 據國際研究機構IDC預估,到2021年,全球公有雲服務和基礎建設支出將達到266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8兆元),年複合成長率超過20%。為應對日新月異的市場需求變化,雲達科技的客户在追求資源利用率提升、集中資源、高效管控的同時,對雲端運算提出了更高要求:針對不同業務類型實現靈活配置,對現有資源彈性擴展,有高度的服務穩定性以及信息的安全性等。CPU、記憶體以及儲存介質的不斷升級對網路速率的要求越來越高。 作為一家提供端到端網路設備的解決方案提供商,Mellanox的產品線能夠滿足雲達科技對各種網路速率的需求,從10G到40G/56G直至200G。為了保證對端到端連接路徑中每一個節點的速度控制,Mellanox實現了在晶片、網卡、交換機甚至線纜等所有產品的完全覆蓋。除此以外,Mellanox還擁有完整的網管管理軟體和一系列應用加速軟體配合硬體完成網路性能的整體提升。 雲達科技總經理楊麒令表示:「雲達科技非常高興能與Mellanox合作,Mellanox備受肯定的整體網路解決方案及RDMA、硬體卸載等成熟技術,是雲端產品架構得以全球擴展的重要基礎。Mellanox為我們提供了高效能低延遲,並且領先同業的高規格網路解決方案,可處理雲端資料中心、高性能計算和儲存平台對資料分析的增長需求,共同為客戶帶來最開放、敏捷及通過驗證的完整解決方案。」 Mellanox ConnectX系列網卡為企業的雲端運算、Web 2.0、高性能計算和儲存應用提供了一種高彈性、高效率、高性能解決方案。隨著SDN的普及,VXLAN已憑藉其簡單易用和高互操作性的優勢成為了資料中心主流的Overlay網路。Mellanox網卡不僅支持VXLAN,還支持RoCE v2(RDMA)規格、NVGRE卸載,以及NVMe over Fabric和RAID等儲存負載卸載等等。通過網卡硬體,Mellanox可以加速網路性能,降低CPU負荷,有效提升網路吞吐量。對RDMA硬體加速的支持使應用性能得到提高的同時,也讓CPU計算資源利用率得到顯著提升。 此外,Mellanox ConneX-5系列網卡可支持PCIe 4.0標準,並向下相容於PCIe 3.0。PCIe 4.0標準幫助未來的超大規模資料中心以及雲端基礎設施得以更高效地處理日益增長的大量數據,並滿足其在網路方面的需求。 「雲達科技一直是Mellanox尊榮級客戶」,Gilad Shainer,Mellanox Technologies 行銷副總裁表示。「Mellanox奉行用具備Offloading卸載能力的網路硬體加強網路內的計算。通過由ConnectX-5高速網卡和LinkX線纜所組成的100GbE網路,Mellanox能夠提供擁有最高帶寬和最低延遲的端到端網路,讓雲達科技客户的應用輕鬆 “上雲” ,為產業帶來更高的附加價值。」

楊麒令:AI、5G夯,雲達將乘勢起

廣達(2382)旗下雲達今年「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18」展,將展出全系列硬體平台、混合雲及5G基礎架構解決方案、資料處理解決方案,以及時下最受矚目的AI智慧醫療與5G基礎架構串聯智慧城市應用等精彩內容。歸納雲達科技今年展出共有四大重點,雲達科技總經理楊麒令指出,人工智慧與5G等議題持續延燒,我們將乘勢而起! 楊麒令指出,雲達科技今年展出四大重點:一、硬體平台(Hardware Platform)。二、多樣化之基礎架構解決方案(Infrastructure Solution)。三、功能強大之資料處理解決方案(Data Processing)。四、創新之AI與5G應用範例(AI & 5G Use Case)。 雲達科技(Quanta Cloud Technology, QCT),今年展出主題 「Enabling AI and 5G Cloud Infrastructures」,將於6月5日至6月8日展覽期間,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101C會議室完整呈現全新雲端基礎架構解決方案,以及示範AI智慧醫療、5G等創新應用,以期協助客戶快速瞭解並導入雲達相關解決方案,在AI與5G競賽中搶得先機。

5G還在預熱中,但雲達有信心雲端火車頭不會減速

人人都搶著把5G商機攬上身的時候,廣達資深副總經理暨雲達科技總經理楊麒令倒是坦白地說,5G最快也要等到明(2018)年下半年才會看到成果,甚至也有可能要等到後年。但他一點都不擔心,因為他相信在雲端資料中心業務持續高速成長帶動下,廣達是有本錢等待的。 商業模式還不成熟、電信業者考量多,5G商機要再等等 5G這個世代轉換商機人人都想沾上邊,廣達自然也不會錯過,如去(2017)年在雲達的Q.Synergy年度高峰會上,楊麒令已經明確表態5G將是他們未來的重點布局;之後在今(2018)年2月,廣達也以QCT這個雲端解決方案品牌罕見地參展世界通訊大展MWC,展示主攻電信產業的新一代電信機房局端架構Central office 2.0。而到了今天,楊麒令表示他們已經完成了多個POC(概念性驗證),可以說在5G這條路持續有新進展。 但一方面,楊麒令認為5G的新應用如無人車,或新商業模式其實大多還不成熟,再者,導入Central office 2.0這樣的解決方案,不僅僅只是換掉一台伺服器這麼簡單,而是一項要更動既有結構的大工程;同時也別忘了,電信業者的4G服務商轉其實也不過就是在這幾年的時間,在龐大投資還沒有回收的情況下,財務面可能也是不得不考慮的一個面向。 當然,5G發展雖然有這些延遲的理由,卻也有不能不往前進的壓力,因為從商業競爭面向思考,相信電信業者也不會希望自己成為5G世代的落後者。而這一進一退的考量和變數,也就是為什麼5G相關業務至今還不能成為廣達雲端的穩定營收來源,同時楊麒令也還不敢斷定5G商機真正發酵時間點的一大原因。 雲端資料中心業務持續扮演成長火車頭 但他也說,不論如何,5G是一個正確的發展方向,廣達能做的就是隨時做好準備。而在等待5G商機真正到來之前,雲端資料中心業務仍將持續扮演廣達雲端的營收火車頭。事實上這也是整個廣達現在重要的營收和獲利支柱。 而即便雲端資料中心這塊市場其實已經經歷了好幾年的高速成長,楊麒令卻也還是相當樂觀,表示今年已經過了一半,看起來全年目標要達陣沒有問題,同時他也看好至少未來三年廣達的雲端資料中心業務還是可以繼續維持在高兩位數的成長。 這個判斷背後的一大信心來源,就是愈來愈熱的AI應用,以及愈來愈多的雲端用量。他問:「你會減少使用雲端嗎?不會阿,你上手機都是雲端。」 而實際上,確實不論是微軟(Microsoft)、Google,還是亞馬遜(Amazon),幾大雲端巨頭每年還是不斷公布在各地區興建更多資料中心的計畫,同時從財報表現上來看,他們的雲端事業成長幅度也都相當驚人。 布局面廣,不怕競爭對手殺成紅海 不過整體雲端資料中心市場還在持續成長是一回事,有多少人進來搶這塊大餅就又是另一回事了。即便廣達可能是最早切入這塊市場的先行者之一,但過去幾年也開始有更多競爭者加入,而這對廣達不論是在訂單數量上、價格上,都可能造成威脅。 對此楊麒令倒也不否認,不過他同時想強調的是,廣達一路以來在雲端是採全面性布局,「今天我當然相信每個全面都有很多單一會被打,但我可以稍微轉點方向就好。」他自信地笑:「對我來講,他(對手)影響不了我多少,因為我客戶多。」對於客戶和產品布局的廣度,他是有信心的。

廣達旗下雲達 攜手英特爾衝雲端

廣達(2382)旗下雲達科技(QCT)在雲端市場廣結盟友,今年結盟速度加快,在軟體定義網路(SDN)浪潮來襲下,雲達宣布跟英特爾、軟體定義儲存方案業者Cloudian合作,提供客戶巨量資料儲存軟體方案,加上VMware、TE、希捷、東芝、Red hat等盟友,壯大開放式雲端解決方案陣營氣勢。 雲達科技廣結盟友 雲達已經成為一線雲端解決方案供應商,從4年前純開發伺服器硬體,轉入伺服器、儲存、網通系統3類產品統合銷售,去年起提供客戶雲端解決方案,並成為雲端資料中心伺服器供應龍頭,今年更則是計劃從公有雲領域轉戰打入企業私有雲及混合雲市場。 為此雲達廣結盟友,打造串連上下游硬體零組件到伺服器、網通、儲存裝置軟體業者的生態聯盟。儲存裝置軟體服務商Cloudian宣布將與雲達合作推巨量資料儲存解決方案,提供下世代資料中心所需儲存條件。TE日前也宣布成為雲達生態聯盟盟友,TE將提供高速連接器及電纜設備,協助雲達打造下一代雲端資料中心解決方案。 不過,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坦言,該市場漸漸不太藍海,有點變紫色,但所幸雲端應用目前只用了3分之1,還有很多空間,而面對重要盟友EMC被戴爾收購,林百里認為戴爾作法很聰明,由於雲端生意很大,EMC是雲達的客戶,對雲達而言會有更多訂單。

雲達科技歐洲總部落腳德國

廣達(2382)旗下子公司雲達科技(QCT)前進歐洲,已選定德國作為歐洲雲端總部,將於今年首季進駐,此外,北美據點也將挪移,從佛利蒙搬到聖荷西,更接近矽谷大廠如谷歌及英特爾總部。
雲達科技目前股本1.2億元,母公子廣達持股達99.9%,為廣達電腦全資子公司,專注於提供企業雲端 3S – System, Solution 以及Service。廣達旗下三大產品線分別為筆電、穿戴、雲端設備,2015年為廣達雲端業務擴張年,目前已在全球各國展開布點計畫,預估業績可望大幅成長。

布局雲端商機 廣達VMware聯手挺進

廣達(2382)旗下雲達科技宣布與雲端運算基礎架構領導廠商VMware簽署合作框架,共同推出軟硬體整合雲端機櫃方案Rackgo V及VDIBlock,雲達總經理楊晴華表示,目前雲達已是全球雲端伺服器市佔率龍頭,在與VMware合作下目標伺服器硬體銷量預估比今年增20%,營業額增40%。 雲達科技2010年起投入雲端運算伺服器業務至今,以今年集團營收兆元左右計算,營收佔比約10~15%,已突破千億元大關,雲達科技目前自創QCT品牌跨入伺服器、儲存器、網路交換器、機櫃等硬體業務,VMware大中華區總裁宋家瑜表示,此次與雲達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將以軟硬體整包方式對客戶銷售。 雲達稱霸雲端伺服器 楊晴華表示,廣達計劃從硬體銷售跨入雲端解決方案,所以選擇與產業龍頭VMware合作,期望爭取VMware全球超過50萬企業用戶的私有雲市場,他無法預估2014年解決方案業務貢獻,但坦言內部「非常樂觀」。 楊晴華表示,廣達已經不再只有筆電,2010年開始至今就投入雲端布局,不到3年時間,營收倍數成長,目前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雲端中心硬體供應商,2014年期望伺服器銷售量能再成長20%,並帶動營業額翻增40%,主要成長來自雲達QCT本身品牌業務,低單價的代工業務佔比,則將從今年20%下滑至10%。 雲達目前已在美國、中國、韓國設立業務據點,2014年將在歐洲駐點,楊晴華表示,雲達是臉書OCP聯盟中唯一掌握3S(伺服器、儲存器、交換器)研發能力業者,團隊人力700~800人,還在持續擴充,也將會投資在解決方案的售後服務上,透過外包第三方合作夥伴展開轉型。 垂涎中國雲運算商機 雲達目前也積極布局中國雲端運算中心商機,目前正跟中國網通業者洽談「天蠍計劃2.0」參與計劃,期望能將硬體業務打入中國起飛的雲運算商機。 觸控面板市場低迷,多數廠商陷入虧損窘境,市場傳出廣達要購併介面(3584)的訊息,此訊息已被介面高層已經否認,至於廣達用參與現金增資認購方式投資介面,純粹以財務投資為考量,並無任何購併目的。 介面昨日公告第3季財報,營收為18.09億元,每股淨損0.96元,第2季獲利僅僅只曇花一現,由於目前介面主要產品為薄膜結構觸控面板,主要應用於手機與平板電腦市場。介面10月合併營收4.49億元,較上月增加5.9%,較去年同期成長19%,累計前10月營收76.49億元,年增率113.8%。

雲達科技公司簡介

雲達科技(Quanta Cloud Technology,QCT)為全球的雲端計算資料中心客戶提供先進的硬體設備,包括機架式伺服器、儲存裝置、網路交換機和整合式機櫃解決方案。雲達科技的全線標準化產品,是符合超大型互聯網資料中心所要求的高規格硬體,產品具備絕佳性能,超高效率並結合最新的雲端科技,透過靈活的產品配置、系統整合、性能優化、工程諮詢和全球部署服務,針對互聯網資料中心及企業客戶獨特的運算需求,提供最佳的雲端解決方案。 雲達科技是廣達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在全球各地均有銷售及服務據點。廣達集團為世界500強企業之一,在全球擁有工程師、製造、銷售、運營等超過100,000名員工。 雲達科技的產品特別針對不同的資料中心應用做優化,消弭了傳統裝置中過度的設計和多餘的功能,因此,雲達科技的產品在能源效率、散熱效率、資本支出和營運成本的表現上皆遠優於傳統裝置。

雲達科技公司基本資料

統一編號 28471348
公司狀況 核准設立  
公司名稱 雲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出進口廠商英文名稱:QUANTA CLOUD TECHNOLOGY INC.)  100年05月17日 發文號10083687400變更名稱 (前名稱:達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章程所訂外文公司名稱
資本總額(元) 472,000,000
實收資本額(元) 282,000,000
每股金額(元) 10
已發行股份總數(股) 28,200,000
代表人姓名 林百里
公司所在地 臺北市士林區後港街118號9樓
登記機關 臺北市政府
核准設立日期 096年02月08日
最後核准變更日期 109年08月06日
複數表決權特別股
對於特定事項具否決權特別股
特別股股東被選為董事、監察人之禁止或限制或當選一定名額之權利      無
所營事業資料 CB01020  事務機器製造業 CC01030  電器及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 CC01060  有線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CC01070  無線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CC01080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CC01110  電腦及其週邊設備製造業 CC01120  資料儲存媒體製造及複製業 F113050  電腦及事務性機器設備批發業 F113070  電信器材批發業 F118010  資訊軟體批發業 F119010  電子材料批發業 F213030  電腦及事務性機器設備零售業 F213060  電信器材零售業 F218010  資訊軟體零售業 F219010  電子材料零售業 F401010  國際貿易業 I301010  資訊軟體服務業 I301020  資料處理服務業 I301030  電子資訊供應服務業 IZ09010  管理系統驗證業 IZ13010  網路認證服務業 I103060  管理顧問業 I501010  產品設計業 JE01010  租賃業 G902011  第二類電信事業 ZZ99999  除許可業務外,得經營法令非禁止或限制之業務

雲達科技董監事持股

序號 職稱 姓名 所代表法人 持有股份數(股)
0001 雲達科技董事長 林百里 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28,200,000
0002 雲達科技董事 梁次震 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28,200,000
0003 雲達科技董事 楊麒令 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28,200,000
0004 雲達科技監察人 戴淑敏 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28,200,000

與我聯繫

雲達科技未上市想要買賣交易的問題或想詢問雲達科技股價,可以直接加LINE聯繫未上市陳先生
LINE的ID是sander105,點擊此圖就可加入好友 0917-559-001 陳先生<—-手機點我即可撥號

本站提醒

此文章純粹整理媒體報導新聞,方便了解公司的相關訊息,不代表其公司有對外流通股票, 文章內容皆來自媒體,報導內容的真實性,還請版友們自行求證。 另外本站並無任何推薦、銷售、勸誘投資股票之行為,請別找我推薦股票。 歡迎版友們一起討論交流此公司訊息如股價、公司新聞、市場流動性之類的訊息 如有造成公司困擾,還煩請私訊告知,將立即處理

未上市股票的詐騙陷阱

華爾街之狼的電影,裡面有段賣粉紅單的劇情,低價的股票透過話術讓人高價購買,那個古老傳統的詐騙手法稱作Boiler room scam 鍋爐室騙局,在台灣這模式稱作[直銷股},模式通常是由一群銷售人員在一個臨時辦公室(鍋爐房)裡,利用高壓銷售技巧,打電話給潛在投資者(傻瓜名單),推銷投機性或詐欺性未上市股票,這些股票通常是低價的未上市股票,而這些股票的交易不受監管,資訊不透明,容易被操縱。 銷售人員的銷售話術目的是要讓投資人相信它們可以獲得高回報,並誘導它們快速下單,不給它們時間做外部研究或考慮,當投資人買入高價的股票後,一段時間內銷售人員則失聯,投資者才發現自己買到一堆沒有價值甚至不存在的股票。

相關產業連結

雲達科技股價多少?

雲達科技是未上市股票, 雲達科技股票已經有在私人間交易,通常未上市價格波動是依據買賣人氣變化而決定,網路上有許多網站都有呈現個股的買價及賣價,想要投資的看賣價,想要賣出的看買價,從那邊資訊可以得到一定的雲達科技股價行情參考,這樣就不會出現投資人買入或賣出偏離行情價位,而想要買進或出售手上的股票,可以與未上市投資人陳先生聯繫,協議雙方彼此同意的價格交易。

雲達科技未上市如何交易?

雲達科技因為是未上市,所以無法透過證券商系統進行買賣,想要買賣都是透過私人間交易,雙方協議好價位,就可以約定辦理過戶事宜,想要買賣都歡迎與未上市投資人陳先生聯繫,可以先雙方討論價格,之後都是銀貨兩訖,可靠安全。

發佈留言